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90.50KB ,
资源ID:145720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5720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外部性、区域关联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兼论区域发展权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外部性、区域关联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兼论区域发展权文档格式.doc

1、再次,本文在外部性和区域关联效应最优化的分析框架内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和区域补偿政策这两种区域协调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实际运用,并提出了区域发展权的概念和从区域发展权转让的视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构想。最后,本文在总结外部性、区域关联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区域协调的机制失灵、区域代际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区域发展权转让的实现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思考和说明。关键词:外部性 区域关联效应 区域协调机制 区域发展权 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措施。那么为什么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怎样实现区域

2、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否是要消除区域差别?区域协调机制如何运行?本文试图在理论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政策的经济学解释。1理论回顾从外部性到区域可持续发展 1890年,Marshall在其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Marshall认为,外部经济是有赖于某产业的一般发达所造成的经济,它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企业集中的特定的地方而获得 Marshall,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 8th ed.,1920,266.。这实际上只是对经济规模扩大的原因做了理论上的抽象和概括,以致后人形容

3、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是一只“空盒子” Clapham,J.h. “On Empty Boxes”,Economic Journal,32,1994,305.但是无论人们如何评价马歇尔,外部经济的概念从此进入经济学的视野。1.1从微观的外部性到区域的外部性一般来说,外部性通常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如果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的积极影响,使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使他人减少成本,则称为正外部性;如果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导致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使他人收益下降,则成为负外部性。庇古(Pigou)发展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内部经济和内部不经济描述的是厂商的企

4、业内部的产量同成本之间的关系;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描述的是厂商同部门内或部门外其他厂商之间的关系。当厂商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厂商的边际私人纯产品小于边际社会纯产品时产生了外部经济,反之,则出现了外部不经济 庇古著,陆民仁译:福利经济学(上册),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1年编印,第111-113页。新福利经济学家在继承庇古外部性思想的基础上,对外部性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比较有代表的是布坎南的说法,即外部性就是指某个人的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 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一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新福利经济学家基本沿袭了庇古的思想,认为在

5、处理外部性过程中应该引入政府干预力量,外部性生产者或被课税、惩罚或给予津贴,外部性受影响者则被补偿。新制度经济学家打破了这一传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外部性理论,将外部性、产权以及制度变迁联系起来,从而把外部性引入制度分析之中。萨缪尔森(Samuelson)认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当有人被强加了非自愿的成本或利润时,外部性就会产生。更为精确地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机构对他人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第267页。对制度外部性定义最具代表的当属科斯。科斯(Coase)指出:“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

6、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R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52页。科斯认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外部效果内部化的合理方式。从上述对外部性的考察,我们会发现外部性理论较多地运用在微观经济的厂商和家庭之中。如果我们将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中观和宏观经济中的地区和国家,外部性是否依然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一个国家内部,一些地区比另一些地区有着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而

7、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会互相影响,产生区域外部性,使得区域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效应,对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可以具体细分为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生态影响。本文着重讨论经济影响。1.2区域发展的外部效应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外部性问题经常以经济互补性和经济协调性的形式出现。互补性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性,强调个人选择某种行为的边际收益要受到其他参与人的行为影响,即存在着诱使特定参与人选择或改变某种行为的激励 罗素W库珀:协调博弈:互补性与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因此,互补性意味着当其他人采取特定战略的时候,自己也要采

8、取形同战略的激励相应提高,以此协调双方的经济行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互补性模型和协调博弈理论这种微观分析框架,从不同角度研究区域经济互补性与协调问题,论证和解释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等宏观问题,逐渐形成了以RosensteinRodan为代表的区域平衡发展模式和以Hirscman、Myrdal、Friedmann等为代表的不平衡发展模式。RosensteinRodan(1943)提出了著名的“大推进”理论,认为平衡增长能使经济脱离贫困陷阱,从低水平的均衡跳入高水平均衡 Hoff,K.2000.“Beyond Rosenstein-Rodan: The Modern Theo

9、ry of Coordination Problems in Development”,Published in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Supplement to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1,pp.145-188.“大推进”理论认为各地区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分工也不同。落后地区存在着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

10、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 高伯文: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思想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Hirscman(1958)提出联系效应理论,认为在一国的社会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每个部门的生产活动对其他相关部门生产活动的影响。一个产业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称为前向联系,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

11、门之间的联系称为后向联系。无论是前向联系还是后向联系,都能通过这个产业的扩张而产生引致投资,引发乘数效应,推动本产业和其前向、后向部门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Myrdal(1968)用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来解释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现代过程中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该理论认为:在存在地区间不平等的条件下,经济力和社会力的作用使有利地区的累积扩张以牺牲其他地区为代价,导致后者的状况相对恶化并延缓它们进一步的发展,导致比平等状态的强化 瑟尔沃著,郭熙保译:增长与发展,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这种累积性因果关系体现为扩张效应和回流效应。扩张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对另一个地区经

12、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的效应,其中包括市场、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扩散。回流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对另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效应,其中包括劳动、资本等要素从增长缓慢的地区流向增长迅速的地区,污染严重的项目由先进地区转移到落后地区 Gunnar Myrdal, Asian Drama: An Inquiry into the Poverty of Nations,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l968.Friedmann(1972)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也就是核心边缘理论。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部分组成,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

13、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其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外围(落后地区)相对于中心(发达地区),处于依附地位而缺乏经济自主,从而出现了空间二元结构,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强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和区际人口的迁移将影响要素的流向,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的加快,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步消失,即最终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推动空间经济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施祖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从上述区域发展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区域经济发展有两个基本的

14、目标:经济增长和区域平衡。从长远来看,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能够较好地解决环境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但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受资源限制,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涉及到区域之间、代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而涉及到区域的福利、效率和公平等问题。正因为区域之间存在帕累托不最优,无效率和不公平问题,必然涉及到协调机制的建立。1.3区域协调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由外部性引发的区域关联进而出现了区域的福利、公平和效率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既要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弥补市场不足方面的作用,通过区域政策干预经济运行。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福利和推进区域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由于研究出发点不同,理论基础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核心出发,可持续发展更关注资源的配置和福利的公平问题。因此,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