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写好说明文,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能够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也能够让读者准确把握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一方面需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来安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说明文中安排好说明的顺序。(板书:说明的顺序)【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导入,让学生对安排说明顺序的条件和必要性有所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次写作课内容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二、重温说明顺序1.范文引路我们在学习过的说明文中找几段话出来,分析归纳说明顺序的类别。片段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2、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生阅读显示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预设这段话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的四季物候现象。时间顺序片段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
3、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叶圣陶苏州园林预设这段话先总说说明内容,然后分别介绍假山和池沼。介绍池沼时,先介绍水的特点,然后介绍位置(中心),再介绍桥梁、石岸
4、、点缀的石头和花草等其他的配合景物,最后介绍池沼里的景致,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空间顺序)片段三: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
5、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似乎可以肯定地
6、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预设这段话先介绍斯石英及其特性,然后推理出“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的结论,这样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事物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片段四: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7、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茅以昇中国石拱桥预设这段话先总体介绍中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然后举例说明。简略介绍“旅人桥”后,重点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赵州桥。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顺序,属于逻辑顺序的一种。另外,从“旅人桥”到赵州桥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8、。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及时间顺序)片段五: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
9、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陶世龙时间的脚印预设这段话先说结果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然后由现象探究本质,解释过程。这也是逻辑顺序。由现象探
10、究本质的逻辑顺序)2.知识归纳从上面的课文片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从说明顺序的角度得出什么结论?(生总结后回答)预设(1)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能使说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吸引读者。(2)说明顺序一般分为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3)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里可以有多种说明顺序。3.疑难探讨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其中使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包粽子的方法介绍先选两三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即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的一半即可。然后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再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糯米,放几粒红枣后,又放点糯米把红枣盖住。糯米和
11、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最后折叠粽叶使粽叶把糯米全部包住。用棉线缠绕粽子四五圈,系上活扣,吃粽子的时候方便解开。预设这里使用的是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师小结:通过对这些经典说明片段的欣赏,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说明顺序的种类和它的作用,这是我们安排好说明顺序的基础条件。本环节通过对已学的说明文片段的回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并归纳说明顺序的种类;通过对每一个段落的细致分析,让学生对说明顺序有深入的认识,并为后面运用说明顺序做必要的知识储备。三、确定说明顺序1.知识归纳(1)从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中或者是上面所列举的五个片段中,你认为该如何确定说
12、明顺序?(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预设说明顺序的确定必须根据说明对象或内容进行选择。(2)再看看课件出示的对象(内容),说说它们应该用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工序流程;介绍建筑物;历史发展;花草树木;旅游景点;生物成长;山川江河;具体物品;概念原理。(小组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预设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部分对象可根据选取的内容角度的不同,选择多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一般应考虑两点。第一,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顺序。如果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静止状态的事物),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
13、),我们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道理(复杂的事理),一般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第二,按照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对于读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明一般规律,再说明个别现象,如苏州园林;对于读者比较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机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如大自然的语言。2.实战小练请同学们进行片段写作,学习运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在交流说明短文的行文思路后,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练习,完成后评议交流。评议重点在于使用的空间说明顺序是否合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否准确鲜明。四、布置作业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