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现状的研究 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莒南路镇一中课题组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莒南路镇一中课题组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实验与研究,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到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开通家长热线,心理访谈等活动,课题组取得巨大的成就,有力的推动我县义务教育的发展。一、课题研究的提出1、“留守儿童”产生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普遍关注
2、。莒南县地处省东南部,现有近百万人口,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经济相对薄弱的县份。近年来,本县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目前,莒南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近十万人。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家庭带来了收入,加快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但是也造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潜在问题和危机产生原因由于家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普遍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出现“断层”,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二是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三是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大;四是缺乏精神关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
3、题。所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潜在问题和危机,这些问题极易使“留守儿童”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教、道德失、心理失衡的倾向。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安全、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3、学校心理道德辅导的不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很快,势头很好,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在开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我们认为主要的问题有:1、至今尚未构建自我完善和潜能开发这一独具心理辅
4、导本质的实践模式;2、学校心理辅导的管理普遍不完善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并没有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建立有特色的心理辅导体系;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与家庭的高期望,面临着学业发展与全面素质发展的巨大矛盾,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难以真正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研究初期,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走访、智商测试等方法对全校学生做了普查,并发现在独立性上、适应环境方面均高于其他人,但是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要多于其他同学。因此,我们开展心理辅导研究并以此带动学校心理辅导的开展势在必行。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
5、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祖国明天的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能否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素质,完善人格,直接关系到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结合本校实际,结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探索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的心理辅导模式,这是心理辅导本土化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现阶段开展心理辅导有利于“留守儿童”进一步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自我
6、潜能的挖掘。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心理辅导研究有利于学校教师心理辅导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和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有利于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我们做为普通的人民教师,这一次的课题调查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必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到实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设想 经过调查和反复思考后,我们认为做好现阶段的“留守儿童”工作,仅靠妇联组织是承担不起来这一重任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配合、共
7、同努力,来承担起这一历史的重任。(一)、各级政府:要强化政府职能,做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做好土地这篇文章,让他们通过种植、养植、加工也能发家;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让本地的农民在自家附近就能找到工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县、乡、村要重视“留守儿童”工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成立相应的组织,尽快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二)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如教育局、共青团、妇联会等职能部门要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教育局要抓好学校的监管和教育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对那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加关心;妇联要办好各级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
8、素质;总之,要为孩子成长创造优美的环境,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各级妇联组织要和学校配合好,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广泛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每年都评选一批合格家长,优秀母亲。开展“大手拉小手”争当社会爸爸,社会妈妈活动,让每名“留守儿童”得到父爱和母爱,让他们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幸福快乐,茁壮成长。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总目标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并分析现状,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入手,制定一整套完整的教学制度,为全县的义务教育做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
9、力。1、创建“留守儿童”寄宿建设机制。莒南县汇博中学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村中学“寄宿”建设工作,较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2、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机制。汇博中学教师通过书信、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相对应的“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遇到重要问题回家亲自参与解决。3、实行“留守儿童”就学环境优化机制。各相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校园周边200米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留守儿童”第二家长监护机制。成
10、立家长学校总校讲师团,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同时,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学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五、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原则1、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到正确的个性发展道路上来。2、研究留守儿童的个体问题,从而转化到全体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构建。(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研究法:围绕“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和心理问题,以便进行深入扎
11、实的研究。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即从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进行调查研究。3、经验交流法: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总结管理“留守儿童”的经验,进行交流,互相促进,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教学。4、文献资料法:搜集相关管理“留守儿童”的研究资料,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六、本课题研究的容和实施阶段(一)、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加强他们的学校教育。1.“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逃学辍学。我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召开学校班主任会、各类家长会基本摸清了部分“留守儿童
12、”的教育问题及其教育现状的不足。突出表现得问题是学校忽视了“留守儿童”的跟踪教育,出现了问题后又无法及时和家长沟通,出现了家、校的断层。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表现出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特征,不同程度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课题组成员组织学校班主任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或是有情况汇报时写周记反映。周记是很好的与学生交流的途径,许多话学生当教师的面不能讲,往往通过周记、书信或就愿意把心理话讲出来。在与学生的周记或书信交流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问题,他们有时不能正确的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种歪曲的道德评价标准。我校班主任对周记批阅十分认真,对学生的问题及时
13、反馈,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可以联系专职心理辅导员协同解决。3.“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问题。“留守儿童”道德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亲子关系的失调和道德情感的变异、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与道德观念的混乱。近几年的学校教育,让我们一部分老师感觉到问题学生越来越典型,学校德育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我们这种农村地区尤有其特殊性和典型性。依据我们课题组前期的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我县农村主要劳力(未成年人的家长)有35%以上向外输出,留在家里的孩子成了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大军”,这些孩子多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抚养)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和
14、培养,学生家庭又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隔代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政策、观念和方法上存在严重误区,给这部分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恰当;认为读书无用。由于这一部分人的典型性,给整个学生集体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将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比如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着种种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再者,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待进一步加强。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农村留
15、守儿童精神空虚、行为失衡,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加强和改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战略眼光和长期努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容本课题研究从2008年1月开始至2009年10月,主要分为四个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进行问卷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现状、成因。时间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课题组的
16、组织。建立有学校校长纯伟、主管副校长启松亲自领导的课题领导小组和以建军为课题组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立之后首先对课题组老师进行培训,撰写开题报告,制定开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2、召开课题组老师座谈会。交流问卷调查的方法和可操作性,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指导。用心理测试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是检测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教学途径。3、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如家访,到农村走访等,调查问题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配合教师抓好班级的管理.本阶段课题研究采用发起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强化心理辅导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在我们的研究开展中,不少学生反应班主任是学生很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关系最紧密,班主任也最了解学生。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