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校“招牌”或学历层次影响就业竞争力,压力源来自高校品牌和专业对当前就业压力的感受,如图1所示,有超过7成的被访者表示压力较大,仅有4.2%的被访者表示很轻松,这表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就压力来源而言, 34.12%的被访者认为是“学校的招牌或学历层次竞争力不够”, 其次是“专业局限,市场不接纳”,占27.17%。可见,高校层次和专业局限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2、求职主动性增强,但超前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良好的求职心态是求职者取得理想职位的必备品质,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成的被访者表示能主动找寻工作,其中男生有56.93%能“主动找寻”,女生有51.11%能“主动找寻”,
2、部属院校、 省属院校、二级学院、高职高专各有44.58%、51.52%、48.98%、66.75%的被访者能主动找寻工作,这一统计结果反映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求职心态,对理想中的工作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争取,表现出了极大地求职热情。如图2所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规划的被访者不到总人数的5成,有近1成的被访者表示“没有规划”,“不知道从何规划”的也占到了总人数的3成。这表明当代高校毕业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超前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训练与督导。3、中部地区逐渐受高校毕业生“青睐”,家庭就近和经济水平为主因调查结果显示,有42.26%的被访者表示愿意留在中部地区工作,其中
3、男生占42.62%,女生占41.97%。其次才是沿海地区,占25%。按学历层次来划分,如图3所示,中部地区是大多数被访者首选的理想就业区域。这一结果与同学们选择就业地区的原因有关,29.53%的被访者表示是因为“父母所在地”,比例最高,他们认为在就近区域工作,能照顾自己的父母,容易和亲朋好友团聚。其次才是“经济发展水平”,占23.82%。4、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受“热捧”,但“自主创业”较低迷理想的就业部门是求职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催化剂,了解高校毕业生心中理想的就业部门,可以为他们的就业指导和规划提供帮助。如图4所示,国有企业仍是高校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部门,占28.35%,被访者明确表示国有企业
4、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但就学历层次而言,硕士生最理想的就业部门首先是事业单位,占30.19%,其次才是国有企业,占27.67%。与以往相比,选择“外资企业”的比例大幅下滑,仅占17.85%。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外企刮起了“裁员潮”,工作的不稳定性已让高校毕业生对外资企业的兴趣大大降低。值得关注的是,也有8.99%的选择“自主创业”,这一比例要高出“民营企业”2.69个百分点,但仍不理想。学生表示由于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只能选择自主创业,加上政府也鼓励创业,因而他们愿在创业上试试身手,以缓解就业压力。5、薪酬预期渐理性,但发展追求越来越高薪酬预期能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理性程度,就性别
5、而言,男女差异不大,选择月收入“2000-2500”元的人最多,占35.63%;就高校类别而言,高职高专选择“15002000”元的人居多,占41.36%,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和二级学院都是选择“2000-2500”元的人居多;就学历层次而言,如图5所示,专科选择“15002000”元的人最多,占35.97%,本科选择“2000-2500”元的最多,占39.92%,硕士选择“3000以上”的最多,占37.11%。与往年同期相比,高校毕业生的收入预期有所上升,上涨幅度在200至500元,但薪酬倾向比较务实和理性,他们所期望的薪资待遇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同时,被访者都认为“一年”后
6、加薪合理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近4成。对5年后的月薪期待,“5000-7000”这一区间的比例最高,占38.39%。这更凸显了当代高校毕业生发展中的薪资追求。在就业之初,他们表示更注重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发展机会和升值空间,对薪资要求,只要能满足衣食住行即可。对于具备一定能力后,高校毕业生表现出了更高的发展期望和薪酬待遇。反映出高校毕业生“骑马找马”的择业观越来越突出。6、人才现场招聘最“火热”,招聘网站受“关注”选择正确有效地求职途径,是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前提条件。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认为“人才现场招聘”最有效,占47.11%;其次是“人才招聘商业网站”,占43.31%;居第三位的是“
7、家庭及社会关系”,占28.74%。通过“面对面的双向选择”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途,但也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上,对人情关系的依赖较大。对投递简历主要渠道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现场招聘会”,占51.64%;“招聘网站”,占45.01%;“人才中介机构”,占26.12%。当然,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到用人单位自荐”和通过“学校推荐”寻求就业机会。这说明人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性在逐步增强。7、期盼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对政府提供的就业政策,如图6所示,有9成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表示不熟悉,即使知道也只是粗浅的一部分,认为“很熟悉”的仅占总
8、人数的6.43%。这反映了当代高校毕业生缺乏主动了解相关就业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极等待心理严重;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引导及宣传力度不够。对政府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服务,被访者表示“不太满意”的高达54.13%。其中,专科占55.78%、本科占55.47%、硕士占42.14%。被访者表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不够,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没有充分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离他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图7所示,被访者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务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畅通就业信息、整合人力资源市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此外,也有4.2%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其中包括住房保障、优惠政策的时间延续、规范
9、招聘管理、打击职业诈骗犯罪等内容,这些都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反映出大学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二、湖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现状1、创业认同度较高,但生存型创业仍是主流当代高校毕业生对自主创业有相当程度的意愿,热情高涨。调查结果显示(如图8),有超过6成的被访者认同自主创业,他们表示自主创业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但能将其付诸于实践的确属少数,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好印证了16.73%的被访者选择“不现实,纯属纸上谈兵”的看法。对创业想法的来源,排在首位的是“现在找工作很难,创业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占27.89%。这表明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仍处于回避就业压力的生存型创业阶段,自主创业
10、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其次是“挑战自我,自己想去尝试一下”,占22.7%,居第三位的是“获取更多的财富,改善经济状况”,这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过去唯“金钱观”向现在“多元价值观”转变。2、政府促进创业的举措较多,但学生参与度不够,创业氛围依然不浓对政府促进创业的举措的关注程度,可以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的热情,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来测查他们的真实想法。对政府或高校设立毕业生创业园或孵化基地等工作的关注仅限于“有些了解,没有参与”的占37.27%,“只是听说过,不太了解”的占32.87%。对政府或高校举办的毕业生创业大赛,也限于“有些了解,没有参与”的比例最高,占
11、42.32%。对创业培训和指导,有近3成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表示“参加过”的仅为15.16%,还有近5成的被访者表示“听说有但没参加”。可见,学生对创业举措的关注较少,参与积极性不高,实践成效不明显。如图9所示,被访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氛围“一般”的比例最高,达41.21%。3、“讲座类”创业指导受欢迎,“实用”是关键对于创业指导,高校毕业生比较青睐的有四种(如图10所示),其中最受高校毕业生欢迎的是“讲座类”,占45.41%;其次是“论坛类”,占22.31%。被访者表示,无论哪种讲座,只要实用,即使收费也受欢迎。对指导、宣讲涉及的内容,他们表示愿意对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以及创业指导和培
12、训做相关了解。4、创业优势明显,但存在诸多障碍由图11可以看出,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优势首先在于“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其次是“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这表明,当代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创业发展空间巨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成功关系不大的被访者始终占多数。他们表示,在创业之初很少能用到专业知识,从创业的启动到实际操作的运行再到经验的积累,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专业知识的依赖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有4个(如图12所示),由图上数据可以看出,面临的首要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这一点,来自大中
13、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其次是“没有好的创业方向”,占27.11%。此外,还有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资金问题。虽说有国家政策的扶持,银行也愿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贷款,但大多数毕业生不愿选择从银行方面获取创业资金,因为创业风险较大,他们害怕背上债务负担,一旦创业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即使部分学生愿意从银行方面获取资金,但银行对申请人的审批较严,环节多、周期长,学生因嫌麻烦,在申领过程中就放弃了。另外,自己的积累有限,父母能给予的支持较少,加之又缺乏人脉资源,造成大学生在筹集资金方面面临重重困难。如图13所示,对创业缺乏的条件,不同院校的被访者都认为“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是现阶段最
14、缺乏的。三、问卷调查结论通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积极调控和引导,我省的就业和创业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就业率大幅提升,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和谐的就业关系和比较完备的创业支持系统已初显成效,良好的就业势头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积极求职创业的信心。然而,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缺乏,就业创业观念需要引导,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下一步,建议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创业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改善就业创业工作环境,提高效率,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12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