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56.50KB ,
资源ID:144383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4383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六章DNA的复制与修复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六章DNA的复制与修复_精品文档文档格式.doc

1、起点的结构是很保守的。(二)复制终止点:已发现Ecoli的与复制终止有关位点,其中含有23bp的保守序列,由tus蛋白与此位点结合参与复制的终止。真核生物中似乎没有复制终止点。(三)复制多数是双向、对称的,但也有例外。通过放射自显影可以判断复制是双向还是单向:先在低放射性培养基中起始复制,再转移到高放射性培养基中,如是双向复制,其放射自显影图是中间银密度低;单向复制则为一端低。(四)单向复制有一些特殊方式:1.滚动环:噬菌体X174DNA是环状单链分子,复制时先形成双链,再将正链切开,将5连接在细胞膜上,从3延长,滚动合成出新的正链。2.取代环:线粒体DNA复制时是高度不对称的,一条链先复制,

2、另一条链保持单链而被取代,呈D环形状。这是因为两条链的复制起点不同,另一条链的起点露出才能复制。三、有关的酶(一)反应特点:1.以四种dNTP为底物2.需要模板指导3.需要有引物3-羟基存在4.DNA链的生长方向是5-35.产物DNA的性质与模板相同(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I:单链球状蛋白,含锌。有聚合酶活性和外切酶活性,其中3-5外切酶活性起校正作用,5-3活性起修复和切除引物作用。DNA聚合酶I主要起损伤修复作用。每秒可聚合10个碱基。切除氨基端5-3外切酶活性后称为Klenow fragment,用于引物标记等。2.DNA聚合酶II:单链,以切口双链DNA为模板,作用不

3、清楚。3.DNA聚合酶III:起DNA复制作用,功能与聚合酶I相似。全酶共10种亚基,含锌。每秒可聚合1000个碱基。(三)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a、b、g、五种,性质与大肠杆菌的酶相似,多无外切酶活性。a相当于聚合酶III,用于引发、滞后链合成;b主要起修复作用,位于线粒体,合成前导链,但前50个碱基由a合成。(四)DNA连接酶:使双链DNA切口处的5-磷酸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需供能,细菌用NAD,动物和噬菌体用ATP,形成焦磷酸键的活化形式,再由3羟基发动亲核攻击,形成磷酸二酯键。大肠杆菌的连接酶作用于粘末端,T4的还可作用于平末端。四、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

4、ocos replication)(一)复制叉由5向3方向连续复制,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复制叉由3向5移动,而DNA复制方向不变,形成许多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最后连接成完整的DNA,称为滞后链。(二)首先由引物合成酶由5向3方向合成10个核苷酸以内的RNA引物,然后聚合酶III在引物3-羟基上合成DNA,再由聚合酶I切除引物,填补空白,最后DNA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DNA。(三)复制具有高度忠实性,其错配几率约为10-10,从热力学上考虑,碱基发生错配的几率约为10-2,酶对底物的选择作用和校正作用各使错配几率下降10-2,所以体外合成DNA的错配几率为10-6。体内复制叉

5、的复杂结构提高了复制的准确性,修复系统对错配加以纠正,进一步提高了复制的忠实性。五、解链复制时必需解链,如靠旋转,则大肠杆菌DNA要达到每分钟6000转。其实复制时是用拓扑异构酶和解螺旋酶来解链的。拓扑异构酶I可切断一条链,牵引另一条链通过切口,再连接起来。每次可消除一个负超螺旋,不需要ATP。同转录有关。拓扑异构酶II每次引入2个负超螺旋,需要ATP。引入负超螺旋可消除复制叉前进带来的张力,促进解链。解螺旋酶通过水解ATP来解开双链,每对碱基需2个ATP。单链结合蛋白(SSB)可与解开的单链结合,防止复性和水解。六、DNA复制体的结构七、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因子由30多种,他们在复制

6、叉上形成离散的复合物,彼此配合,进行高度精确的复制,这种结构称为复制体。引物合成酶与另外6种蛋白构成引发体。在DNA复制叉上进行的基本活动包括:(一)双链的解开(二)RNA引物的合成(三)DNA链的延长(四)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断(五)切除和修复尿嘧啶和错配碱基。八、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一)真核生物有核小体结构,复制速度慢,复制叉每分钟移动约10003000碱基对,而细菌约为50千碱基对。真核生物有许多复制起点,复制子只有细菌的几十分之一,所以复制时间在同一数量级(E.coli 4.2Mb,酵母、果蝇40Kb,植物300,蛙200,鼠150Kb)。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其复制

7、起点可连续复制,而真核生物采取多复制起点的方法加速复制。(二)真核生物复制时,核小体打开,组蛋白直接转移到子代前导链上,滞后链用新合成的组蛋白。所以DNA是半保留的,而组蛋白是全保留的。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长度约为200碱基对(E.coli 12Kb),相当于一个核小体的长度。(三)真核生物的增殖周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等四个时相,间期为分裂期作准备,进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的倍增。前期合成DNA复制必须的蛋白质和RNA,复制期先复制常染色质DNA,再复制异染色质。然后进入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前期变动较大。分裂期后,有些细胞

8、进入前期,开始下一个周期;有些失去分裂能力;有些脱离分裂周期,或进行分化,或进入静止期(G0期)。成年动物大部分细胞处于静止期。九、DNA复制的调控复制有复杂的调控机制。有正调节,也有负调节。有顺式作用,即以某DNA序列为调控因子;也有反式作用,即以基因的产物,如蛋白质或RNA为调控因子。原核生物的复制起点与细胞膜相结合,复制与细胞膜有密切关系。真核生物复制从核膜开始,与质膜也密切相关。dnaA浓度决定起始频率。第二节 DNA的修复 一、DNA的损伤(一)环境作用1.物理因素紫外线:形成嘧啶二聚体,使转录终止,复制受阻。电离辐射:X-射线等,主要通过电离作用造成损伤。可造成多种损伤,如DNA断

9、裂、碱基脱落、杂环破裂、氧化等。2.化学因素烷化剂:有活泼烷基,可转移到碱基或磷酸上,如硫酸二甲酯、芥子气等。鸟嘌呤的O6和N7最易烷化,导致错配(GT)或脱落。磷酸三酯不稳定,易断裂。双功能试剂可造成交联。碱基或核苷类似物:FU、BrdU、6-巯基嘌呤等。可竞争抑制核苷酸合成或掺入核酸导致错配。亚硝酸盐及亚硝胺:前者造成脱氨,后者氧化后生成烷化剂和自由基。代谢活化化合物:如苯并笓、黄曲霉毒素等。经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形成环氧化物,与核酸结合,造成突变。以上物理及化学因素统称诱变剂。3.生物因素DNA、RNA肿瘤病毒可插入基因组,引起突变。(二)自发性损伤1.复制时的碱基错配2.互变异构:ANH

10、时可形成A=C,GOH时可形成GT三键配对3.碱基脱氨:C-U,A-I,G-X4.碱基丢失:大肠杆菌每代丢失一个嘌呤,哺乳动物可达一万个。嘧啶丢失几率只有嘌呤的120。二、光复活光复活酶可被可见光(300600纳米,400纳米最有效)激活,分解由于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体。此酶广泛存在,但人体只存在于淋巴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且是次要修复方式。三、切除修复(一)细胞内有多种特异的核酸内切酶,可识别DNA的损伤部位,在其附近将DNA单链切开,再由外切酶将损伤链切除,由聚合酶以完整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合成,最后有连接酶封口。(二)碱基脱氨形成的尿嘧啶、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可被专一的N-糖苷酶切除,然后

11、用AP(apurinic/apyrimidinic,缺嘌呤或缺嘧啶)核酸内切酶打开磷酸二酯键,进行切除修复。DNA合成时消耗NADPH合成胸腺嘧啶,可与胞嘧啶脱氨形成的尿嘧啶相区别,提高复制的忠实性。RNA是不修复的,所以采用“廉价”的尿嘧啶。(三)切除修复不需光照,也称暗修复。大肠杆菌中有UvrABC系统,可切除修复嘧啶二聚体。人体缺乏相应系统则发生“着色性干皮病”,皮肤干燥,有色素沉着,易患皮肤癌。可加入T4内切酶治疗。四、重组修复 以上修复发生在复制前,称为复制前修复。复制时未修复的损伤部分会留下缺口,通过遗传重组进行修复:从完整的母链上将相应序列移至缺口处,用再合成的序列填补母链的空缺

12、。此过程也叫复制后修复。重组修复中原损伤没有除去,但若干代后可逐渐稀释,消除其影响。所需要的酶包括与重组及修复合成有关的酶,如重组蛋白A、B、C及DNA聚合酶、连接酶等。五、诱导修复 DNA严重损伤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诱导效应,称为应急反应,包括修复效应、诱变效应、分裂抑制及溶原菌释放噬菌体等。细胞癌变也可能与应急反应有关。应急反应诱导切除和重组修复酶系,还诱导产生缺乏校对功能的DNA聚合酶,加快修复,避免死亡,但提高了变异率。单链DNA诱导重组蛋白A,可水解Lex A蛋白,使一系列基因得到表达,如RecA、UvrABC、SOS修复所需的酶等,产生应急反应。应急反应可作为致癌物的简易检测方法。采

13、用缺乏修复系统、膜透性高的E.coli突变株,并添加鼠肝匀浆液。六、Ada蛋白也叫适应性蛋白,可识别甲基化的DNA,将甲基转移到自身的半胱氨酸上,不可逆,故称“自杀修复”。可修复磷酸及鸟苷上的甲基。七、真核细胞修复特点1. 多聚腺苷酸核糖化:由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催化,用NAD合成并转移到相应蛋白上。可增加一些修复酶的活性,如连接酶。2. 转录修复偶联:转录时,若模板链损伤,则转录暂停,转录因子TFIIS使聚合酶退回,CSA/CSB及TFIIE召集修复。若DNA双链损伤,则模板链优先修复。第三节 逆转录生成DNA 一、逆转录酶含两个亚基,a亚基是b亚基水解产生的。含锌。要求有模板和不少于

14、四个核苷酸的引物,由5向3合成DNA。真核生物的信使RNA加入寡聚dT后可作为模板。此酶有多种功能,可先合成DNARNA杂合分子,再水解RNA(RNA酶H活力),然后复制其互补链,形成双链DNA。二、逆转录过程 以前任宿主的tRNA为引物,为复制末端,需要借助末端重复结构进行“跳跃”。三、意义(一)逆转录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为肿瘤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艾滋病、乙肝等也有逆转录过程。(二)逆转录病毒经过改造,可作为信息载体,用于肿瘤和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多含逆假基因,可能是信使RNA经逆转录而整合到基因组中的。所以真核生物正常细胞也存在逆转录过程 本 章 名 词 解 释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复制叉(replicat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