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为:教师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是激励思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胆表现自我,学会对话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别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本世纪初,“探究交往合作观”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门课程被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说明我国已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开发。不少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活动。其中,在吸取融合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特别是西方解释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话理论”,已成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引进的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该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
2、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 我认为对话理论必将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目前,对如何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案例还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可供借鉴的案例。 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
3、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 合作教学: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实践是课程的根本特性,自组织过程是一种教学的佳境,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隐喻与描述的教学
4、方式更易于引发对话参与体验,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规划活动。 语感论: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语感培养的过程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 接受美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认为: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它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并给这种创造以充分而广阔的自由天地,即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有某种相通。解释学所理解的创造性阅读包括: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阅读,同时又借助于
5、别人的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作品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 意义:本课题试图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所突破,一方面,用对话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寻求对话理论下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以实践来丰富、发展、完善对话理论。 1.寻求对话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策略并付诸实践。 2.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 3.使学生初步掌握自我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合作竞争。 4.通过对话教学策略的探索,争取在“
6、对话理论”上有所发展 语文对话教学的实际案例及分析 1、调查法: 通过学生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看法的调查以及在“对话理论”实施前后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看法的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实践法:把相关的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3.经验总结法:通过撰写专题教案分析和随笔的形式,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4.文献资料法:通过掌握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用以了解有关课题的最新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既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又可避免重复别人的无价值的劳动。 人本原则、过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1、xx年11月-12月: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2、xx年1月-2月:分析研究资料并撰写
7、详细写作提纲; 3、xx年3月-7月:进行论文写作并完成论文初稿; 4、xx年8月-10月:修改并定稿。 对话教学提出的背景 对话教学研究的现状 对话教学研究的意义 1.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8、系就成为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人们也因此各自独立地存在着。但参与社会活动时,人就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关系世界。要想在关系世界中获得肯定的情绪,人就需要与他人沟通,若有共同的任务,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看来顺理成章的道理,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应是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
9、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然而,教育者应该是先行者,即使处在非对话的时代,他也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 3.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但是,互动和交往显然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的行为。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的基本手段。且不说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
10、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它指向更深迭、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 4.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建立在对话性沟通基础上,教学当然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功能。因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它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了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对
11、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 _,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大有神益的。 5.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如果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第一目的,那么,教师无疑会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无疑会沦为接受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教学过程中的 _,课堂无论如何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教学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则退居到谈资的位置。贯
12、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成为教学的一种副产品,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的对话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康的理性,还会有健康的人生。他将成为民主社会、对话时代中最合格的公民。 1、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 浙江出版社xx.2.1 2、 王尚文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xx.5 3. 董汀丰试论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 课程 教材 教法xx. 8 4. 刘云生对话式学习简论 陕西教育(教学)xx.8 5.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xx.11 6 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x
13、x.11 7. 吴伟星对话:新课程语文教学之核 语文教学与研究xx.4 8. 郑国民 黄显涵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通讯xx.15 9. 郑菲 语文教学中对话与阅读宁夏教育xx.5 10.徐芳 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xx.10.2 11.曹兴弋“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江苏教育xx.11 12.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xx.9 13.范冬梅“对话式”语文教学的架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xx.2 14.李斌 易武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关系语文学刊xx.4 15.王旭兰“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通讯xx.2 16.李建军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湖南教育xx.3 17.杨生春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x.1 18.王向东“对话型”语文教学浅探小学教学设计xx.10 19.胡国军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与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xx.8 20.顾丽娟 陈平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xx.8 21 Yao Hopper Labo aept the aesthetics and theory , Zhou Ning Jin and Yuan Pu translation Liaoni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