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0.39KB ,
资源ID:144057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4057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马克沁机枪无人地带的主宰者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马克沁机枪无人地带的主宰者Word下载.docx

1、 1905 年日俄战争中,占领旅顺口的俄军凭借钢筋混凝土工事、马克沁机枪、迫击炮和铁丝网据险而守,给予乃木希典的日军步兵以重创,一波波“肉弹攻击”被消灭在阵地前,首次展现了工业化堑壕战的威力。堑壕战之所以能打破攻防平衡,关键在于防守武器威力的大大增加。步枪的射程从黑火药时代的不足一百米,增加到无烟火药时代的四五百米 ;发射速度缓慢的前装火枪被使用铜壳子弹的弹仓式连发步枪代替 ;速射武器的大批量生产,使得只需少数步兵就能凭借机枪等火器控制和防御大片地域。 在一战时的机械和工具条件下,一个营的步兵用一夜时间可以挖出250 米的战壕。英法一方蓄积力量伺机收复失地,而已经占领大片领土的德军则更愿意就地

2、转入防御。德军投入大量资源在设计结构等方面完善堑壕工事,其性能和质量方面明显比英法一方的临时性工事强很多,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阵地战进程。 战争无所不用其极,民用的技术摇身一变成为大杀器。作为美国农场主的一项发明,铁丝网原本用来建造牧场围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把这种牧场器材大量布设在战壕前,多层的铁丝网常常占据一二十米宽的地带,最健壮的战马亦无法跨越。铁丝网作为一种廉价而有效的障碍物,阻拦和减慢步兵集团冲锋,使敌人耗费更多的时间暴露在无人地带,并借机用机枪和步枪齐射来杀伤他们。 白天的无人地带危险重重,所以双方都选择夜晚悄悄在前沿架铁丝网。德军利用红酒起子的原理,发明了螺旋形铁丝网支柱,在旋入地

3、面时不仅省时省力,亦不会发出噪音。英军为了突破铁丝网,给前沿部队配发了大力钳,但使用时才发现德军的铁丝网比一般的民用钢丝要粗。索姆河的记录 德军对重机枪的防御价值已经有清醒的认识,常常将机枪部署在阵地最突出的前沿,这样机枪组可以获得极好的视野。德军战壕里建有水泥加固 的 多 层 避 弹所,前沿安装了克虏伯公司特制的军用铁丝网,其钢丝有成年人手指粗细,英军步兵携带的普通钢丝钳无法剪断。德军还首次提出了纵深防御的理念,在战线后方一两公里预先建造一道平行的防御体系,需要后撤时果断放弃前沿转到二线阵地,这样英军即使夺取部分阵地,也很难继续扩大战果。 英军将帅们并没有意识到以往战事的巨大伤亡来自于新技术

4、与旧战术的脱节。他们坚信只要集中足够多的火炮和步兵,就一定能在德军防线某个位置轰出一个缺口,为此英军还有一个骑兵团作为后备队随时准备“扩大战果”。英军方面对机枪的认识也严重不足,认为它过于笨重不够机动,在进攻中没有什么作用。英军每个步兵营只有两挺机枪,英国最高指挥官黑格将军断言说 :“每个营两挺机枪都太多了,这玩意没有吹得那么神”。当时美国陆军每个连也只有一挺机枪。而德军每个步兵营已经配发六挺机枪,后来更增加到三十多挺。 索姆河之战以持续一周的密集炮击开始。英军炮兵发射了170万发炮弹,黑格将军认为这样强度的炮击足以摧毁德军的防御体系,但炮声一停,德军机枪手立刻从避弹所钻出来,抬出机枪进入各自

5、的射击位置。进攻第一天,英军各个步兵连在军官的带领下,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一波一波冲出战壕,旋即前仆后继地被弹雨打倒,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深夜。次日凌晨枪声渐稀时,留守的英军目睹了罕见一幕 :成千上百的士兵倒在阵前的无人地带,层层叠叠如同洪水冲来的木柴。一些阵亡者像渔网中的死鱼一样被钩挂在铁丝网上,保持着生前最后的姿态。英军血战当日,6万勇敢的士兵倒在了马克沁机枪之下。 索姆河战役的4个月中,英军葬送了42万军人,法军付出了20万人战死的代价,取得的战果是仅仅将战线推进了10公里,平均每公里阵亡55000人。堑壕中的马克沁 重机枪的大量使用给进攻一方带来惊人的伤亡。在索姆河的进攻作战中,很多士兵刚刚

6、爬出战壕就被远方射来的机枪弹雨打倒。德军使用的马克沁并不是第一种速射武器,在它问世之前若干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双方已经在使用人力手摇的加特林枪进行阵地防御。但西拉姆 马克沁首次实现了不依靠人工操作的自动速射武器设计。马克沁本人是一位熟悉蒸汽机运作机理的铁路工程师,当他第一次注意到枪弹发射的后坐能量时,立刻联系到它也可以用来实现枪械机构的往复运动。 马克沁机枪带有明显的蒸汽朋克风格。机枪枪管要承受每分钟五六百发的枪弹发射,摩擦和火药产生的热量会迅速使枪管过热、变形并报废,而设计师解决问题也非常直线思维 :在枪管外面设计一个圆筒形的冷却水箱。但冷却水也有沸腾的时候,在战场上水箱的蒸汽还会暴露机枪

7、阵地位置,所以这一时期的水冷机枪大部分配套了蒸汽循环冷凝系统,按照设计,可以坚守阵地持续发射数小时而不会因为故障退却。 和同时代其他一些不可靠机枪相比,马克沁是一款经得起考验的设计。在1916年一次战斗中,英军一个机枪连的十挺机枪在12个小时内累计发射了一百万发子弹,平均每小时每挺发射一万发。按照英军的条令要求,一万发以后需要更换磨损的枪管,熟练的机枪手只需要两分钟就能完成。在此期间更换了100根枪管,使用了不计其数的冷却水,但是没有出现一次卡壳。这恐怕让许多现代的机枪都望尘莫及。 马克沁机枪也是同时被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生产的一种武器。英国维克斯工厂、德国DWM工厂、俄国图拉兵工厂、美国柯尔特

8、工厂、中国金陵兵工厂都曾经大批生产过马克沁机枪的衍生版本,英国维克斯机枪属于减重的马克沁,俄国人还给它加了一对炮轮。德国马克沁机枪定位则是一种类似阵地战火炮的重型武器,射杀距离远达两三千米,配有炮兵风格的光学炮镜。机枪班需要很多士兵来搬运机枪、操作射击、观察命中情况、运送子弹和冷却用水,完全是一副炮兵的配置。大战期间德国生产了17万挺马克沁,使它成为无人地带的主宰者。 在战争开始时德军只有12000挺马克沁机枪,工厂每个月生产200挺 ;战争持续一年多以后,月产量增加到了3000挺 ;在战争第四年,德国兵工厂每月能造出14400挺水冷马克沁机枪。按照鲁登道夫的要求,前线步兵营的机枪密度要达到每

9、100米2挺,最好每100米4挺,这样一个营能装备36 挺机枪。震撼武器毒气 与机枪直截了当的杀伤相比,毒气更多地属于一种心理震撼武器。中毒的士兵常常要忍受毒剂的折磨慢慢死去。一般认为德军最早发动毒气战,但实际上第一次化学武器的使用者是法国,法军在1914年战争刚刚爆发时就用催泪性毒气手榴弹抵御进击的德军。德军早期也曾用过能让人猛烈咳嗽流涕的化学毒剂炮击过法军。这些都属于擦边球性质的化学战,在双方尚处于运动战的大战早期并没有受到重视。 德军第一次使用氯气发生在一年后的佛兰德斯阵地战中。当德军借着风势用氯气钢瓶释放出大量黄绿色的毒气时,阵地对面的法国人和阿尔及利亚部队尚在懵懂中,军官判断德军步兵

10、使用了新式烟幕来掩护进攻,所有士兵都进入一线射击位置,恰恰在毒气飘过的正当头。这次初战以法军的恐慌溃逃而告终。时隔三个月,英军也建立了特种毒气连,并在放毒之后紧接着发动步兵攻击。但在那次毒气战中风向突然变化,氯气被吹回了英军阵地,反而造成等待进攻的两千多名士兵受伤。 与后来研制的光气、芥子气等毒剂相比,氯气并不是那么致命。光气的潜伏期有48个小时,中毒者一开始并无不适感,等全身中毒后很快无救 ;芥子气会给裸露的皮肤造成恐怖的水泡,伤者的呼吸道被烧伤之后常常在痛苦中伤亡。很快这些新式的毒剂就开始大量进入前线,发射的工具也由原始的钢瓶演进为迫击炮、榴弹炮,而防毒面具也逐渐变成了军人的标准装备。在整

11、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毒气战中,实际的伤亡数字并没有火器那么严重。英军遭遇毒气伤害的十八万军人中,有八千多人死亡 ;各国总计有120万人受到毒气战伤害,但死亡人数只占不到一成,其中俄国军队有五万多人死于毒气,和俄军缺乏防护手段有直接关系。钢盔的复活 堑壕战是一种伤亡惨重的战斗。四年的大战中军人死亡超过一成,伤亡累计接近六成,上前线的军人几乎没有全身而返的。如果没有钢盔,伤亡数字可能会更大。在阵地战中枪弹伤只占一小部分,七成的伤者是炮弹弹片打伤,由于弹片可能夹杂泥土和污物,其感染几率比枪伤高得多,弹片伤的伤号死亡率是枪伤伤者的三倍。 堑壕战中士兵的头部最为暴露,在横飞的空爆炮弹和子弹中,头部中弹也成

12、为重要的死伤因素。战争形势的改变,使步兵武器发生巨大变化。钢盔和护甲这些早在1840年前后就过时的技术很快复活。法军最先借鉴消防员头盔,第一年就换装了300万顶阿德里安钢盔。而英国工业体系备战不足,弹药生产一度都成问题,所以不得不简化钢盔的设计,采用一次冲压成型的低成本盆形钢盔,形状类似中世纪的宽边骑士盔,主要侧重防护空爆炮弹,宽边用以保护士兵的头部和肩部。 战争初期德军仍然在沿用威廉四世时期的普鲁士尖刺盔。这种皮质盔外形优美,可惜很快被证明不适于堑壕战。1916年夏天,新式的M1916“煤斗”钢盔装备出现在凡尔登前线,立刻受到好评,德军士兵头部受伤的数字下降了70%。德式盔采用特殊的合金钢,加工需要至少9个工序,成本远高于英国汤米盔。数据显示前额是致伤频率最高的部位,因而德式头盔还采用在头盔前侧加装一块钢板的额外防护措施。战争末期,德军针对堑壕战发明了风暴突击队战术,但是水冷重机枪及其重型脚架重达六十多公斤,没有可能跟上小分队行动。在这种需求牵引下一种18公斤重的风冷马克沁也开始量产,最终造出13万挺,在战争后期德军每个步兵连能配发6挺风冷马克沁,每个步兵团平均72挺。这种风冷马克沁事实上成为战争后期步兵最常用的机枪,也是后来二战德军MG34 机枪的先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