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8.10KB ,
资源ID:143955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395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故选C。【点睛】以偏概全是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问题陷阱,选项本身往往正确,但没有能够全面涵盖题意,从而造成误导导致选择错误。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 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 大宗与小宗相对立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了宗法制。根据题意可知描述的是宗法制。自下而上举荐制反映的是选官制度,故排除B项;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但不是相对立的,故排除C项;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是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故排除D项。宗法制之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点睛】嫡长

2、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3.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十”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大,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古代中国A. 商品设计理念先进B. 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C. 礼乐文明制度下移D. 维护封建尊卑等级【答案】D【详解】材料从锁的设计来区分不同等级的人群,因此D项正确;当时的商品设计理念并不是先进,A错误。B项的官营手工业无法从材料得出;礼乐制度下移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4.周公完成东

3、征后,开始营建洛邑。洛邑分为两部分:水东岸为成周(洛阳市东),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当时,周公的这一举措A. 为西周的东迁做好准备 B. 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C. 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使洛邑成为重要的封国【答案】B【详解】周公东征后,营建洛邑,监督殷“顽民”,并派驻军队,这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故B正确;周平王东迁洛邑发生于西周灭亡后,排除A;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并非监督殷“顽民”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洛邑属于王畿,而非封国,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

4、八师驻守”,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B.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详解】材料主要强调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由此分析可知该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B是宗法制核心,排除;C发生在秦朝,排除;D是分封制作用,排除;A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故选A。6.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峄山石刻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秦朝“兵不复起”的原

5、因是A. 实行分封制B. 创立皇帝制度C. 推行郡县制D. 采用郡国并行制【详解】“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说明分封制的缺陷,“壹家天下,兵不复起”,强调推行郡县制后“兵不复起”,故C项正确,排除A项;创立皇帝制度不是“兵不复起”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推行于汉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7.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A. 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 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C. 是分封制发展

6、的必然趋势D. 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详解】由“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知,这是要确立起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地位,故D项正确;秦朝之后的皇帝依然保留了谥号制度,故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制度,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排除;秦朝废除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故C项排除。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嬴政自称始皇帝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 统一度量衡【详解】“秦,虽死犹存”是指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故A项正确;BC

7、D三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具体内容,故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BCD三项。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 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详解】根据材料“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知,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符合“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A项错误。中央

8、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根本上也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B项错误。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体制中的一部分,故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10.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这些措施A. 利于地方便宜行事B. 试图削弱地方权限C. 使行省独立性增强D. 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详解】从材料“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行枢密院并入行省”中可以看出,元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行省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提高行政效率,故A项排除;B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9、点睛】关键信息是“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行枢密院并入行省”。11.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后来历代沿用。这个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汉朝分封诸侯建立王国B. 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C. 元朝设立中书省D.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详解】“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是指宋代政权特点,元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汉代分封诸侯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宋代政权特点,B错误。中书省是中央中枢机构,C错误。12.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10、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汉武帝采纳这一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 推恩令B. 刺史制度C. 酎金夺爵D. 设置通判【详解】“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通过再次分封诸侯以分割诸侯的实力,汉武帝实行的措施是推恩令,A正确。刺史制度是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机构,B错误。酎金夺爵是通过奉献金成色不好削夺王侯的办法,C错误。通判是北宋时期监察地方官员,D错误,【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13.后汉书载:西汉时,诸侯王“官职皆朝廷为署,不得自置”。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壮

11、大皇族力量B. 保证诸侯利益C. 加强中央集权D. 笼络王侯人心【详解】“官职皆朝廷为署,不得自置”限制了诸侯自己封王的权力,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材料目的不是壮大皇族的力量,A错误;材料是削夺诸侯的权力,B错误;材料并不是笼络王侯人心,D错误。14.从汉朝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 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B. 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C. 皇帝与大臣的身份地位不断变化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详解】汉族大臣与明清时期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正确。礼仪等级不符合材料中本质反映,A错误;君臣关系恶化不符合

12、材料本质目的信息,B错误;皇帝与大臣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不断变化,C错误。15.“世祖即位,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此材料选自明代宋濂所著元史之百官志,这则材料表明元代职官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在地方上设行省,行省之下有路府州县地方长官中,蒙古人掌实权元代国土比汉唐更辽阔A. B. C. D. 【详解】“官有常职,位有常员”说明元代官职与之前相比有变化,正确;“曰路,曰府,曰州,曰县”说明正确;“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说明地方长官中,蒙古人掌实权,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元朝和前代疆域问题,

13、错误。选择B符合题意。16.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而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君主的做法中,最能体现荀子的这一主张的是A. 废除丞相B. 实行郡县制C. 设置刺史D. 到地方巡视【详解】材料说明为君主做官的远地方官吏要有所掌握,采取的办法就是设置监察机构监管地方官,刺史属于监察地方高官机构,C正确。废除丞相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郡县制是管理地方制度,错误。地方巡视不能到达材料中目的,D错误。17.隋朝对秦朝丞相制度进行的重大调整是A. 设立参知政事,分割相权B. 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D. 设立内阁,强化王权【详解】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度,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B正确。A是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措施。C和D是明朝时期加强皇权措施。【点睛】18.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由朱元璋亲阅;永乐时,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A.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 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C.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D.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详解】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