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9.56KB ,
资源ID:143401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340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心理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心理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手段目的分析法 反推法 简化法 类比法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特征 2、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五、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教学 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1、在具体学科学习中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动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创造的类别:真创

2、造和类创造 2、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3、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 创造性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由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等组成的复合思维。发散思维及其转换与创造性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有三个主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1、环境: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环境的影响;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气氛,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学校教育环境在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中其重要作用;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

3、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联的非线性关系,即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3、个性:在创造活动中,个性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 三、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提供榜样。 4、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计划;头脑风暴训练。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第一节 态

4、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念,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对象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品德的实质: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5、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念。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联系:二者实质是相同的;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 2、区别: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3、总之,态度与品德有一定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以不对二者作严格区分。第二节 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6、。在10岁以前,称为他律道德,10岁以后称为自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在研究中使用伦理困境的故事,关注人们在面临类似的伦理困境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当的。然后他将反应进行分类,总结出6个不同的阶段。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推理。前习俗水平包括道德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纯粹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 ()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用习俗推理的人对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将这些行为与社会尚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习俗水平包括第三和第四个道德发展阶段

7、。 ()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包括道德发展的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这时,个体又成为从社会突出出来的单独的实体。个人自己的观点应该放在社会的观点之前。第三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的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的发展趋向成熟第四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 1、亲历学习 2、观察学习 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2、认同 3、内化 三、态度与品德学

8、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第五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 2、榜样示范 3、价值澄清:(具体操作见指南82页17) 4、群体约定:(具体操作见指南82页18) 5、赏罚控制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评估 心理辅导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心理健康的概念 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念,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绪稳定、乐观 人际关系和

9、谐 人格完整 正确的自我观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1、含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已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

10、3、心理评估的意义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二、心理测验 三、评估性会谈 四、其他方法 1、观察法 2、自述法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心理辅导 2、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论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设置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 选择教学策略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11、 3、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说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三、陈述教学目标 1、行为目标的陈述:马杰提出,也称作业目标。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 四、分析教学任务 1、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2、分析使能目标 3、分析支持性条件第二节 组织教学 一、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

12、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选择教学方法 1、语言的方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谈话法(启发式谈话法、问答式谈话法、指导性谈话法) 2、直观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3、实践方法:练习法(口头、书面、操作)、实验法(准备性、验证性、巩固性)、实习作业法 三、选择教学媒介 1、教学媒介三类:视觉媒介,听觉媒介,视听媒介 2、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用的必要性,使用的针对性,教学媒体要具有启发性,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四、设置课堂教学环境 1、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分两大类: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2、从课堂座次排列角度看,课堂设计有三种主要形式:基本的课堂设计,特殊的课堂设计,暂时性的课堂设计。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一系列事例归纳出隐含其中的原理和规则,或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美 布鲁姆提出。一般来说,发现学习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创设教学情境阶段,形成假设阶段,检验假设阶段,得出结论阶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