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 4、教育现代化 5教育国际化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一、 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一) 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二) 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三) 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四) 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五) 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二、 教育的政治功能(一) 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二) 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三)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第三节 教育与经济一、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一)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制约作用(二) 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三) 经
2、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四) 经济对教育人员的制约作用(五)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制约二、 教育的经济功能(一)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在生产的重要手段(二) 教育是科学只是在生产的手段(三)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一、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一)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二)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机构(三) 文化影响教育人员(四) 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确定(五) 文化影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二、 教育的文化功能(一) 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二) 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合的功能(三)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第四节 教育与人
3、口一、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二)、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三)、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四)、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五)、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二、教育的人口功能(一)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三)教育可使人口机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第五节 教育自与自然环境一、 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一)、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的目的(二)、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机构(三)、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内容(四)、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人员(五)、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途径二、教育的自然环保功能(一)、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二)、开展环境行动、优化生态环境第六节
4、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 教育的相对对立性的含义:教育的相对对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三、 教育的相对对立性的的表现(一)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二)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个人发展的含义一、 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俩方面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二 、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一)、顺序性 (二)、阶段性 (三)、不平衡性 (四)差异性 (五)互补性三、中学生发展的特点(一)生理特征1体态骤变 2、机能增强 3身体素质提高 4、性发育成熟(二) 心理特征1、 认知能力 2、情感 3、意志
5、 、4人生观、价值观第二节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一、 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四)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一)自然环境(二)社会环境1、宏观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老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2、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3、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在人的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起主导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1、在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
6、点决定2、有受教育者的角色心里决定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决定(二)、实现学校教育主导条件1教育目的自身状况(1)、教育物质条件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2)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3)教师素质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水平2、家庭环境因素(1)家庭经济状况 (2)家庭人际氛围(3)父母文化水平3、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2)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的社会风气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 (3)政治制度的开明成都制约着教育的功能取向(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部动力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一、 教育目的概念:是指国家或社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变
7、化的需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教育有调控作用3、教育目的对教育有评价作用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一)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片面发展而言的,是指人的精神个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二、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样的条件取决于社会条件三、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四、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五、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共产主义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1、一定社会的政治
8、、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三、确立教育目的还需要重视借鉴前人及外国的思想成果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即现阶段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一、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目的(二)、奴隶社会的教育目的(三)、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四)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五)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目的二、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性质: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习惯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奠定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四、 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1) 义务
9、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2)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三节 现阶段国外中学培养目标简介一、 美国中学的培养目标第一、 自我实现的目标探究心、说、读、写、见闻、j健康知识、健康习惯、公共卫生。第二、 人际关系的目标尊重人性、友好、协作礼仪、爱好家庭第三、 经济效益的目标工作、职业知识、职业选择等第四、 公民的责任目标社会活动、社会主义、社会理解、批判性判断三、 日本中学的培养目标(一)、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性能力(二)、培养自主、自律精神(三)、培养在国际事物中能干的日本人三、英国中学的培养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合理地质疑、辩论和完成任务的能第二、帮助学生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获得成人和就业
10、的知识第三、逐步培养学生尊重宗教和道德价值观四、俄罗斯中学的培养目标第五章 教育制度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学校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等)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意义意义:科学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对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目的的实现、乃至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提高了制度保证三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学校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一) 双轨学制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二) 单轨学制是指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
11、的连续阶梯的学制(三) 分支型学制四、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一)、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2、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3、社会人口状况(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收原有学制中合理的有用的成分,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一、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汉朝:国学复兴,有太学、洪都门学、四姓小学,地方则有郡国学、小学“庠”“序”;私学有书馆南朝:设学校为馆,有儒学馆、史学馆、文学馆、玄学馆、唐代:中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崇文馆、弘文馆、律学、书学、算学;地方府学、州学、县学、镇学二 我国近代教育制度(一
12、)、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二)壬子癸丑学制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的学制1912,辛亥革命后改革,规定:初小四年,高小三年、中学四年、大学预科三年,大学三至四年,共17至18年(三)、壬戌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中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至六年。三、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 学前教育(二) 初等教育(三) 中等教育】(四) 高等教育(五) 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制度第四节 现代教育学制的发展趋势一、 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三、 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幼儿阶段教育(二)、小学教育阶段(三)、初中教
13、育阶段(四)高中教育阶段(五)职业教育阶段(六)高等教育阶段第六章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第一节 中学教师一、 中学教师概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 教师是一种职业人员2、 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人员二 中学教师职业的价值1、 中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2、 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三、 中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一)、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6、参加培训或其他方式的培训(二)、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3、对学生进行宪法规定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