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62.20KB ,
资源ID:1423691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2369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二轮 种群和群落 专题卷 全国通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二轮 种群和群落 专题卷 全国通用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名师点睛】强调生态中的一些数据往往都是可以在范围内波动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种群的每个数量特征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比如种群密度直接体现种群数量的大小,四个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数量。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信息传递仅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 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C. 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生态环境越优越,群落的物种种类数就越多【答案】D【解析】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取代

2、原有优势种,但原有优势种并未被淘汰,B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错误;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环境中生态因素越优越,对植物生长越有利,植物种群多,则动物种群就多,结构就越复杂,D正确。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数量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31219乔木1423总计5676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解析】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

3、属于次生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A正确;乔木阶段物种种类最多,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B正确;采用样方法获取数据时应随机采样,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名师点睛】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4调查是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调查的叙

4、述中正确的是( )A. 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丰富度与物种数有关B.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需盖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C. 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难题D.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对两条边上的菌体【答案】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即与物种数有关,A项正确;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用显微镜观察进行计数,

5、B项错误;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C项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上的菌体,D项错误。本题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的生长情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是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的

6、同种生物,它们属于种群水平,B正确。一个大肠杆菌是个体水平,A错误。群落是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的生物,C错误。生态系统还包括无机环境,D错误。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层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人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B.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密度最大D. 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于晴天和雨天在同一地块上取样【解析】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由于人为的给消费者补充有机物,则消费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A正

7、确;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数量最多,其密度也最大,C正确;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特征以及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内容,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

8、统计在内D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轻轻震荡试管再取培养液【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如果所做的标记部分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A项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项正确;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一般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若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则会导致所得到的数值比

9、实际数值偏大,C项错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轻轻震荡试管再取培养液,这样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接近,D项错误。【考点定位】种群密度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以“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可能偏小”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这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进行归纳。8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知识正确的一组是( ) 对细菌而言,芽孢是一种生殖细胞,通常

10、在稳定期形成多数放线菌进行孢子生殖病毒的衣壳决定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细菌生长过程中稳定期竞争最激烈,衰亡期生存斗争最激烈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只能存在细胞内细菌生长过程中调整期与稳定期种群增长率几乎为零,其菌体活性是不相同的A B C D【解析】略9如图为某桑园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 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C. “b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解析】引入七星瓢虫后,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会使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A正确;蚜虫活动能力较弱,采用样

11、方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10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 D以上都是种群数量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1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 年龄组成 B. 性别比例 C. 水平结构 D. 出生率种

12、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C错误。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能力。12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m2B标志重捕法不适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吴淞的种群密度C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较为理想的抽样调查的对象D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的方法计算鼠类的种植密度【解析】由于松树的体积较大,所以样方面积不能取得过小,A错误;标志重捕法适于研究体积较大,运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土壤动物中的蜈蚣适于用样方法,B正确;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

13、难于辨别4体数目,双子叶植物较易辨别4体数目,故一般选择双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C错误;取样器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鼠类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考点定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名师点睛】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1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

14、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洒精是无关变量B. 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丰富度应该随机取样C. 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只能是单一的D. 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解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酒精是因变量,故A错误。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但不能调查某种植物的丰富度,故B错误。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应是单一的,但因变量可以是多个,故C错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规避与该探究实验有关的5个失分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