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75.43KB ,
资源ID:141624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1624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6高考历史总复习闯关密训卷专题09古代中国的经济106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6高考历史总复习闯关密训卷专题09古代中国的经济106Word下载.docx

1、“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在此神农指出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废除井田制的必要性 D自然经济的优越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征。材料主要介绍了不耕不织的后果是受饥受寒,因此主要讲男耕女织的重要性。选项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如图,下列关于图的认识,正确的有( )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在北方黄河流域一带出现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A. B. C. D. 3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

2、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重农抑商 B. 南稻北粟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答案】C【解析】上图是古代农业动力和农业工具的演变,体现了小农经济不断前进。三幅图片不能体现古代的农业政策及农业种植物的区域特色,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而D项男耕女织的关系在图片中不能体现,故D项也不正确。4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做“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体现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使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 反映了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松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

3、A. B. C. D.5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下列对材料解析不准确的是(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6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

4、区向内地扩展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表现了棉的作用及地位“老少贵贱无不赖之”。选项只有A项是关于棉作用的表述。7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

5、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闭关锁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8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材料从商品种类和交通运输两个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但是不存在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也没有雇佣关系。9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

6、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10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11“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

7、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12明朝万历年间嘉兴石门镇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榨油原料亦主要靠“商人从北部镇、淮、扬、楚、湘等贩油豆来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门镇出现了雇佣关系B. 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石门镇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石门镇的榨油原料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经济政策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并没有反映明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这与历史事实也不相符合。所以选B。13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

8、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118381912193947377396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14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B人口

9、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答案】D【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材料主要介绍了人口增长的相关对农业、商业、社会稳定的影响,而没有涉及对农商的政策。15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朝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6题17分,第17题11分,第18题

10、12分)16(17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2)材料

11、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2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2分)(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7分)1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

12、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

13、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1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

14、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