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60KB ,
资源ID:14162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162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定稿.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定稿.docx

1、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定稿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目 录一、乡镇工业发展特征 1(一)资本积累 1(二)产业结构 1(三)产权改革 2(四)与城市工业的联系 2二、中国工业化城市发展状况 3(一)我国的重工业城市 3(二)京津冀工业基地 3(三)城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4三、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化比较 6(一)地区差距 6(二)与城市工业的联系 7四、城市工业与乡镇的动力机制 7(一)郊区农民求富求变的冲动 7(二)城区产业转移与企业外迁的带动 8(三)旧城改造和生活需求的驱动 8(四)园区建设和外企、 乡企进入的拉动 8(五)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助动 9参考文献 10

2、内容摘要通过对城市工业化与乡镇工业化的比较, 分析乡村工业化的形成与缺陷, 城市工业化的兴起与优势。阐述了城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推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价值取向。 市场取向和吸纳农民的工业化、城市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和重要标志。虽然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时代背景,我国政府主要倡导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然而随着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2000 年以来, 各地普遍启动并呈现极大活力的,恰恰是以城市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为特征的城郊工业化、 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弄清我国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脉络和动力机制,无疑对推动我

3、国工业化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关键词 :工业化 乡村 城镇化 城市工业 乡镇工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在我国的发展是客观必然。城市发展重工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完整;迅速建立起来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配套能力和大发展提供了前提保证,积累了丰富的大工业建设经验,对工业化认识大大加深,为后来的工业项目引进及与国际化先进国家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乡镇工业会因地制宜合理地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乡镇

4、工业发展特征(一)资本积累在改革初期,有两个因素对乡镇企业初始的资本积累起到了贡献。第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被逐步削弱,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相对缩小。第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八十年代上半期的农业产出和收入。这两个因素引起了农村储蓄的迅速上升,例如1993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款是1978年的25.9倍。在融资渠道方面,乡镇企业主要依赖农户的储蓄和从非正式金融市场中的借款。1993年到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国有银行大约将其90的贷款都提供给了国有企业。(二)产业结构显然,中国的国际分工应当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政府所推行的赶超战略使基本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在很大

5、程度上得不到满足,从而为乡镇企业的起步提供了便利。1952年到1978年期间,轻工业的固定资本投资在大多数年份不到总的工业固定资本投资的10。1978年到1992年间,农村和城市的消费支出以年平均6.5%和5.8%的速度增长,而1952年到1977年间,增长速度则分别只有1.8%和3.0%6.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使生产消费品的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以重工业为主的国有企业则不占有优势。即使同是生产消费品,由于城市的生产成本较高,乡镇企业仍然占有优势。在1978年到1996年间,乡镇企业的人均净资本存量从来就没有超过国有企业的20%,乡镇企业每万元产值所雇佣的劳动力是国有企业

6、的几倍。不过,近年来这种要素投入的结构开始改变,乡镇企业人均工资的水平和国有企业开始缩小7.乡镇企业对自身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使其在出口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86年,乡镇企业的出口仅占中国总出口的9.2%,但在以后的10年中其保持了20.6%的年均增长速度,从而在1996年达到了47.9%的份额。乡镇企业出口占其总产出的比例也从1986年的3%,上升到了1995年的8%.(三)产权改革1984年,政府废弃了农村合作社制度,并开始了城市改革,这些措施加速了私有的乡镇企业的发展。1984年的乡镇企业中有69.3%是私有的,到1987年则上升到了93.6%.尽管私有企业的规模要比公有企业小,但这丝毫不

7、能说明公有企业更重要。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的私有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1997年乡镇企业59.2%的就业和51.2%的产出都是由私有企业提供的。同时,农村公有制企业则开始呈现出与城市国有企业相类似的预算软约束的问题(Zhang,1997)。当然,农村公有制企业也承担了一些非经济的功能,例如创造就业等(Yao ,1999)。这样,就引致了其相对于私有制企业的低效率(姚洋,1998)。Liu ,Wang and Yao(2001)和Yao (2001)则就乡镇企业在私有化改革绩效方面的地区差异提出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四)与城市工业的联系与城市工业的关系在发展的初期,农村工业就和城市工业存在紧密联系

8、,因为这种联系是农村工业获取技术的唯一来源。从这方面上讲,城市工业约偏向于轻工业,那么其对农村工业的外溢效应就大。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技术向乡村的转移开始采取另外一条方式,即与城市企业建立合作。Yan 和Zhang (1995)的研究表明,与同等规模的企业相比,与外部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其产品更为标准化,劳动生产率更高,拥有更高素质的劳动力,也更多地投资于技术创新。二、中国工业化城市发展状况(一)我国的重工业城市辽中南工业基地(含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连等一系列工业城市),该地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京津冀工业基地,有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工业,它是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

9、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地带,还包括苏州、无锡、常州、熹兴、宁波等城市,也称长江三角洲),它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

10、地紧张;污染严重。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含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业城市),该地以服装、电子、玩具、食品等轻工业为主。 (二)京津冀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地位: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方向:今后重点可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三)城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在短时间里赶上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防力量以抵抗军事威胁和侵略,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对经济实行国家的高度计划,对内实行高积累、高投入,以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即赶超发展战略。二十世纪中后期,后发国家

11、强烈的赶超愿望,使激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占据重要位置,都先后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即经济赶超的战略;同时,为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赶超战略,都逐步实行了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林毅夫指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能够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脱离比较优势进行赶超,因而不能取得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功。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是资本的严重缺乏和劳动力的过剩以及技术的落后。违背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丰富的要素禀赋节后形成矛盾并抑

12、制了对劳动力的吸引,相当大规模的人口长久处于贫困之中的状况难以改变,也就不能在整体上缩小与发达经济在资本和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按照整体经济学理论逻辑体系,并着重于从当时中国面临的约束条件去分析,导致重工业优先发展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很多的:首先,中国刚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迫切地想要解决如何更快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强烈的赶超愿望,使领导者的激进主义经济发展观占据主导;其次,朝鲜战争引发中共领导人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忧虑担心;再次,中国共产道夺取政权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新政权的不成任何经济封锁,阻断了中国与西方社会的联系,强化了中国另辟蹊径的决心;最后,苏联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上取得了

13、巨大成就,苏联经验对中国产业的示范效应和苏联给予的全面援助,是中国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中共中央决策层形成了加速实现工业化国家是关系国家和政权生死存亡头等大事的共识,他们感到:“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有一点独立的能力,更不用说像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太小的国家,原料短缺,不可能不靠旁的国家,而我们这样的大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然一旦风吹草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支援我们完全解决问题。”为了掌握主动权必须迅速提高国防军施攻防实力和战时国民经济的动员能力。要使国家真正实现独立富强,必须迅速地建立起比较完整地、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必须把重工业摆在突出位置上。重工业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初

14、始投注规模庞大,资本密集;二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大部分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三是建设周期长,回报缓慢。这些特征决定了发展重工业必须要大规模进行资本积累与供给,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和轻工业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启动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种需求与当时的资源禀赋产生了直接的矛盾,它表现在三个方面:重工业建设周期和资本禀赋的矛盾;重工业投资规模与资金动员能力的矛盾;重工业的高技术含量与外汇支付能力的矛盾。为了保证经济剩余的积累流向重工业部门,就需要有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需要对经济资源实行集中的计划配置,并通过对企业的国有化改造和农业集体化构建相应的微观经营机制,即只要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5、,按照中国的自然禀赋,就会内生出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体制的力量自然就要逐步淘汰市场机制。因此,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了高度国有化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农业生产的合作化进程,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为了增强经济动员能力,为了强化对经济剩余的争取运用政策手段人为扭曲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压低利率水平,压低汇率水平,压低轻工业物价,实行统一的低工资政策,同时,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垄断机制,实行外贸外汇的集中统一管理,实行重要物资的统一供给,实行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与此相适应,农业也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农业集体化体制。 三、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化比较(一)地区差距尽管乡镇企业在不同省

16、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利用初始条件、地理位置、禀赋结构等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农村工业化在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在70年代末,中国沿海的省份相对于内地存在两个优势。一是这些省份的商业化进展要比内地早,此点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与上海紧密相关,农村非农收入大多来自生产蚕丝,少部分来自其它副业活动和在本地丝织厂中做工,所有这些甚至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超过了农业收入。我们把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两类:沿海地区和直辖市算作第一类,其它省份算作第二类。结果发现前者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后者的51%-54%.各省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也导致了乡镇企业在资本密集度上的差异。1987年到1995年间,沿海省份的资本存量平均增长了154%,但内陆省份平均增长了108%.1987年,内陆省份的人均资本存量的平均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