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本情况1、试题结构与考点分布题型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古代史选择题610非选择题中国近代史4285中国现代史173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试题结构保持稳定。试题以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呈现,其中选择题共9题,18分,非选择题共3题,22分,符合中考说明中的要求。考点分布面广,各版块均有涉及。值得注意的是, 2011年和2012年对七年级的考试内容不仅比例上比2010年降低了,而且都只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2、从内容比例看七年级301525八年级37.542.5九年级32.545总体平稳,略有调整。2010年各年级考试内容的分值相当,2011年降低了七年级分值,加大了八、九
2、年级的比重,2012年严格完全按照中考说明要求的比例命题,分配相对合理。(二)试题特点1、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试题考查的内容多是教材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水平。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最基本的理解和阐释,少有偏、难、繁的内容,有效地控制了难度,面向了全体学生。启示: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力保基础题不丢分。2、重要考点反复出现对于教材中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并不顾忌反复考查,有些甚至连续出现在三年的中考试题中。当然,对于同一考点,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命题的,如对“科举制度”的考查
3、,2010年考查它完善于何时,2012年考查它诞生于何时。也有是重复考查的,如2010年和2011年都有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内容,而且考查的角度也基本相同。201020112012分封制29科举制清明上河图9大跃进“左”倾错误30(2)13中国近代化探索11 、 29南北战争14资本主义改革(俄、日)31对于试题的分析绝对不能成为我们复习时偷工减料的依据,不要抱侥幸心理。对于重点知识,不仅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把握,尤其是要从纵横两个方向去梳理知识,将与它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3、综合性强,多以专题呈现试题综合性强,这也是由历史学科特点决定的,通过注重人类历
4、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这类试题突出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俄日近代化改革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欧洲的分裂与联合经济危机之后的美日从表中可见,材料分析题基本上都是以专题形式呈现,而且多是重点专题。有些专题,内容跨度很大,如2010年第31题,既有近代的资本主义改革,又有现代的社会主义改革和资本主义改革。有些小的专题合并后组成新的专题,如2010年30题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2011年29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5、”一脉相承,结合“红色革命的探索”就组成一个新的大的专题2012年的第30题的“中华民族复兴的探索”专题。强化专题复习,敢于打破教材体系,善于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把握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注重能力考核,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从这三年的中考试题看,逐渐加大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考查学生对材料、图表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对比2010年和2012年的中考题,我们可以明显感受这一变化。例如:2010年第8题与2012年第8题2010: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A隋朝 B唐朝 C
6、宋朝 D明朝2012:8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长策”正式诞生于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同样是考查“科举制度”,但在2012年的题干中,完全看不到“科举制度”这个概念,如果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不了解“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不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在2010年的试卷中,很多题都强调对知识的识记,直问直答,而2011年和2012年试题中,更多地偏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
7、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揭示学习主题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注意加强训练,提高读题、审题 、解题的能力。5、以时政热点、周年大事等切入,考查历史知识2010年,以上海世博会切入考查清明上河图的作者。2011年以辛亥革命100周年切入,对它进行考查。2012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穿越剧”为切入口考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2010年 7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首都汴京的繁
8、华景象。其作品原作者是 A赵孟頫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张择端2011年 11、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012年 11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唐太宗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贸易D乾隆帝隆重招待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教师要关注时政,善于捕捉与教材历史知识相关联的热点;清理周年大事,尤其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关注与学生密切
9、相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6大量选用图片图表材料三年的中考试卷中,分别选用了7、15、9幅图片图表,不仅使试卷内容更直观形象,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中“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教学中注重用图示图表展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历史发展的进程。注重对教材中图片、地图、漫画的教学。二 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及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它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所有考试命题的准则,同
10、时,它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组织历史教学和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依据。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又一重要依据,它明确了考查范围和考试要点,明确了试题的内容比例、题型比例、难易比例,是体现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科学准确地体现考试的要求,具有规范考试命题和指导考试备考的双重作用。因此,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明确考试的范围及要求,使我们的复习备考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现行的历史教材是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2011年,教育部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组织编订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目前的中考说
11、明征求意见稿,今年中考历史命题仍是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读旧版课程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必要了解新版课程标准,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更好地去把握复习方向,搞好中考备考工作。对于课程标准的研读,无论是新版旧版,最重要的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在课程目标里,它明确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这些目标要求,将它们贯彻到每一册教材,每一课内容的复习之中,特别是在组织训练时,可以将这些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试题中去,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对课程内容标准的把握,更是我们组织单元复习时必不可少的。在
12、内容标准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课的教学要点,特别是它能让我们把握这些教学要点的学习层次。一般来说,在知识要点前面使用“例举”、“知道”、 “了解”、“说出”“简述”等行为动词的,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只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是什么即可。凡是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属于理解屋次要求,需要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让学生真正理解。凡是在学习要点前使用“分析”、“比较”、“探讨”等行为动词的,属运用层次要求,这一层次要求更高,需要能够运用所了解到的基本事实,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解决历史问题。尤其是属于理解、运用层次的内容,更需要我们把它们真正弄懂弄透。建议大家首先可以自己列一个表格,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列出考试的知识要点及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对所要复习的内容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便于复习时随时查看。根据中考说明,历史教材的六个板块内容,只有世界古代史部分没有纳入中考范围,在纳入中考的五个板块内容中,又作了较大的删减,共保留了66课的内容,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中考说明还对各年级教材内容在中考中的比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七、八、九年级的考试内容所占的比重为25:30:45,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比例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避免均衡用力。三、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1、制定复习计划,确保复习任务的完成。俗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