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1.韦伯工业区位论要点(1)运费区位法则 韦伯提出了遍在性原料和地方性原料的概念。原料指数的大小,决定工厂的理论区位。(2)劳动力区位法则(3)集聚法则2.韦伯区位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二、近代区位理论近代区位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对象为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与古典区位论不同的是以最大利润代替了最低成本这一目标,代表人物有克里斯泰勒和廖什。在研究方法上,已出现了动态的趋势。(一)W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理论的产生“中心地理论”是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于1933年在其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关于具有城市职能聚落的分布与发展规律的
2、经济地理研究中系统地建立起来的理论。,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2.中心地理论要点(1)各级中心地规模主要受到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的影响。(2)市场图形呈六边形。(3)中心地层次系统。(4)中心地层次系统遵循三个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换言之,层次系统受三个原则支配。3.中心地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二、近代区位理论(二)A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A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是在其1939年出版的著作区位经济学提出来的。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经济区的产生。,廖什市场区与需求锥体 廖什景观:中心地和市场区的理论排列,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廖什认为,市场地域
3、达到均衡时,最大利润区位的形状是正六边形“面”状市场。廖什认为不同等级、相同等级的中心地之间有互补性,中心地之间是具有连续性而非阶梯式的等级关系。廖什认为,在人口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每种工业品的六边形市场是不相同的。有多少种商品就有多少种市场网。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六边形市场区网络。但所有市场网又都交织在大城市周围。,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廖什接受了克氏的六边形的市场区位理论,但作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他区分了富裕区和贫困区,认为两者的经济活动不是完全相同,他指出各个中心地之间存在着重叠、交错的市场区,而不是彼此分割。廖什的理论有其符合实际的地方,为区域土地空间的最佳利用,为合理组织各部
4、门、各行业的空间结构提供了帮助,对区域规划具有理论指导和一定的应用价值。,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三、现代区位论主要的流派有:(1)区域科学学派(2)人文地理学派(3)行为区位学派,第一节 区位论与区域规划,四、区位论的新发展(一)高新技术和信息化的影响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传统区位论考虑的区位因子已难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做出很好的解释。Manuel Castells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工业空间的逻辑。(二)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对区位论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形成了全球区位论,形成了全球城镇体系。在全球化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跨国公司的兴起与扩张。跨国公司总部主要集中在可为公司提供各
5、种信息、金融、法律服务的大都市区。,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亦称区域分工,是指相互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一)劳动地域分工的客观基础劳动地域分工的客观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区域差异和对区域、全国乃至全球整体经济利益的追求,即区域差异和分工产生的效益。自然差异与历史形成的区域差异是分工的前提,满足需求与获取经济利益是分工的根本目的。,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二)代表性的学说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不仅能使每个国家比它在闭关自守时能得到更多的廉价商品,而且能促进这个国家的劳动和资本得到最充分和
6、最合理的运用。但是在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有的国家或地区一系列生产,或几乎所有产业的成本都比一些国家或地区低,经济效益都较高;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各种生产、各个产业的成本都比较高,经济效益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地域分工是否都有利?绝对成本学说无法解释。,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二)代表性的学说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提出,每一个国家都应当生产它用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即它在生产上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成本的绝对数可能比别的国家高。在即使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开展国际贸易,交换产品同样能够得到好处。比较成本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客
7、观规律:一个国家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只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从中获得实际利益。该学说成了近百年来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二)代表性的学说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他认为两国进行商品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各自对该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穆勒认为,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是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决定的,所以该理论被称为相互需求论。,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二)代表性的学说4.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是用生产要素的丰缺程度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商品流向的理论。该理论提出了
8、要素充裕和要素密集的概念。H-O理论认为,各国要出口那些密集使用他们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并且进口那些密集使用他们稀少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列昂捷夫之谜”,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二)代表性的学说5.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地理分工是社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式。巴氏指出,地理分工最初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后来加入了经济和技术的因素。经济利益是地理分工发展的动力。区域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就是两个地方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公式是正确的。他以CV 表示商品在销售地的价格,CP 表示商品在生产地的价格,t 表示运费,其公式如下:CV CP+t巴氏认为交通运输技
9、术进步引起了运费下降,扩大了地理分工的广度与深度。关税是干涉地理分工的超经济因素。,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二)代表性的学说6.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劳动分工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劳动密集型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代表,被称为新的国际分工。这时,垂直型分工成为国际劳动分工的主要形式。新的国际分工有利于利用全球各地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竞争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经济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都是与新国际劳动分工相关的理论。,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一、劳动地域分工(三)区域分工与合作不论何种区域分工理论,都强调区际贸易与区域经济行为理性
10、化的重要性。没有区际交换和贸易,就不可能有区域分工。区域分工的发展,要求完善区域市场,区域经济行为理性化与全国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政府干预区域经济活动。,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二、地域生产综合体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主要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经济区划和区域规划的实践。地域生产综合体发展成为指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地域生产组织形式。地域生产综合体具有显著的计划经济特征。,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地域生产综合体通常分为五个等级:(1)全国性的地域生产综合体;(2)区际综合体,范围超过一个大经济区;(3)区域综合体,范围和一个大经济区一致;(4)区内综合体,
11、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有一组生产与服务设施;(5)工业枢纽,指有密切协作关系和生产经济联系的各工业点、工业区,在一定地域内有相对集中的企业。,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三、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一)胡佛费希尔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五个阶段:第一,自给自足阶段。第二,乡村工业崛起阶段。第三,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第四,工业化阶段。第五,服务业输出阶段。,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三、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六个阶段如下:(1)传统社会阶段(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3)起飞阶段(4)成熟阶段(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
12、,三、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三)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六个时期是:(1)传统社会阶段(2)工业化初期阶段(3)工业化中期阶段(4)工业化后期阶段(5)后工业化社会阶段(6)现代化社会阶段,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三、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四)中国学者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四个发展阶段:(1)待开发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四、倒U形理论倒U形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把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倒U形曲线运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而提出的。他指出,发展阶段与区域差距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尽管经济发展初期区域增长不平衡,人均收入区级差距扩大,但长期
13、看,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是趋于均衡的。威廉姆森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呈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差距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待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呈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又构成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五、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1.理论背景2.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境保护大会,达成了“人类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共同认识。1987年7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召开,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等贯穿
14、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文件和公约。,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3个核心内容:一是代际间发展的公平性,二是区域间发展的公平性,三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4.可持续发展的评判指标(1)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评判标准。(2)生态足迹或生态占用空间。(3)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驱动力指标 2)状态指标 3)响应指标,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五、可持续发展理论(二)低碳发展理论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发展模式应该在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指标挂钩上以及技术与制度创新上体现出来。主要是:第一,碳排放量的增速应小于经济总量的增速。第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第三,低碳发展政策的推行,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型靠拢。,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五、可持续发展理论(三)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两大部分。知识和理念推动着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现代化。文化在区域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六、循环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