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7.18KB ,
资源ID:140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1、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

2、实的主观反应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

3、,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

4、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 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完全在于环境与条件的影响。 20C心理巨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6、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

5、(实事求是的态度、讲究科学的方法) 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道德性原则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 (什么是?内容?优缺点?) 二、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两个特征:1、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的强度与紧张度。3、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4、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性质和努力程度可将注意分为: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 1、定义: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优点:不容易疲劳

6、 缺点:消极注意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活动与变化、新异性绝对新异性,相对新异性) 2、个人的主体状态 (个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对注意对象的期待)有意注意: 1、定义: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针对性、容易疲劳)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3、活动的合理组织 4、个人的意志品质、知识经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针对性、高度的稳定性) 1、定义: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任何一支努力的注意。5、注意的特征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注意的分散、 注意

7、的广度(空间角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稳定性:1、类别:狭义:同一对象 广义:同一活动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人的主体状态 3、人的意志水平 4、主体对活动的态度 5、年龄因素 6、神经类型特点6、注意的起伏的定义:注意稳定性的周期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的起伏) 起伏原因:1、感受性短暂下降2、有机体机能起伏7、注意的分散:1、定义: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其它对象上。 2、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 2、长时间的单调刺激 3、愤怒等不良情绪 8、注意广度的定义: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到所要注意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

8、特点 2、知觉活动的任务 3、个人的知识经验9、注意的分配:1、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的对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1、有一种活动特别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 (同时性) 2、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10、注意的转移:1、定义: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对象。 2、条件:1、原活动注意的强度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11、注意转移、注意分散、注意分配的区别1、注意转移是有目的性的,主动的,积极的2、注意分散是受干扰的,被动的,消极的3、注意分配是有目的性的,主动的,积极的三、感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

9、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当前的,直接的,个别的,客观的)2、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1、感受性定义: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能力大小) 2、感受性的种类:1、绝对感受性:对某一刺激物刚刚产生感觉的能力。 2、差别感受性:对不同刺激刚刚产生差异感觉的能力。 3、感受性差异: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 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不同。 4、感受阈限定义: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 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5、感受阈限德类别:(上、下)绝对(感受)阈限(端点值) 差别感受阈限(区间值) 感受阈限值低,感受能力高。(反比关系) 6、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的关

10、系:反比关系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K近似恒定正比,韦伯分数越小感受越灵 敏、费希纳定律)3、可见光波长:380-760毫微米4、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分为:锥体细胞、棒体细胞 1、锥体细胞:位置(视网膜中央蝶形区域-中央窝) 功能(颜色、空间)明视觉(感受亮光) 2、棒体细胞:位置(视网膜边缘)暗视觉5、视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感受性的变化。 明适应:由暗变亮(锥体细胞作用) 暗适应:由亮变暗(棒体细胞作用)6闪光融合的定义:多次短促的闪光刺激,使人眼将单个闪光感觉为一个稳定的连续光。 例子:高速转动的电风扇扇叶7、视觉后像的定义: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

11、,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8、视觉对比的定义: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发的视觉变化。(明暗、彩色对比)9、听觉的适宜刺激(20-20000Hz的声波)10、其它感觉: 1、皮肤感觉:1、定义刺激物作用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 2、皮肤感觉的种类: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2、嗅觉与味觉:1、嗅觉定义:挥发性物质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嗅细胞而引起的感觉。 2、味觉定义: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觉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 人的基本味觉:酸甜苦辣 不同部位的味觉感受:舌尖甜、舌侧酸、舌根苦、舌中咸 3、内部感觉的类型:运动觉(动觉)、平衡觉(静觉)、内脏觉(机体觉)11、感觉的心理规律: 1、感觉

12、适应定义: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定义: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其强度和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子:月明星稀(同时对比)药后喝水(继时对比) 3、不同感觉相互作用: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另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望梅止渴) 4、联觉定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四、知觉1、知觉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知觉种类:1、按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划分:视知觉、听、触、嗅、味(知觉) 2、按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划分:空间、时间、运动(知觉) 3、按反映事物的正确性划分:正确、错误知觉

13、3、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整体性(完型主义)定义:指认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同一整体的过程。 2、整体性的组织原则:接近性原则、连续性、相似性、闭合性(原则) 3、选择性的定义: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4、影响整体性选择的因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人的主观因素 5、理解性的定义:指人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并赋予一定说明的过程。 6、影响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个人的兴趣爱好 7、恒常性的定义: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

14、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性的过程。 8、产生知觉恒定的原因:1、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稳定性2、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9、恒常性的类型:大小知觉恒常性、形状知觉恒常性、 颜色知觉恒常性、明度知觉恒常性 (大小、形状、颜色、明度) 4、空间知觉的定义:指认对事物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作用的结果。5、空间知觉的种类:深度距离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定义为例) 距离(深度)知觉定义:指人对物体的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6、单眼视觉线索:1、对象重叠(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明度和阴影透视 5、相对高度(位置)6、结构极差7、运动极

15、差8 、平面大小 双眼视觉线索:-双眼视差,产生物体立体知觉的重要依据。 7、方位知觉:1、定义:指人对物体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自身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 2、人类主要方位定向:1、视觉方位定向2、听觉方位定向 3、定向方式:1、环境中物体在视网膜上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方位判断。 2、人的视觉定向必须借助于各种主客观的参照物。 3、人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采用不同的方向指标。 4、听觉方位定向: 1、听觉方位定向的规律:1、来自左右耳两侧的声音很少发生混乱。 2来自正前方的辨认准确,否则稍差。 3、来自上下火前后的声音容易混淆。 4、每侧耳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混杂。 5、听觉线索与方位定向 1、单耳线索:可定远近,不好确定方位。 2、双耳线索:时间差、强度差、声波位相差8、时间知觉的定义: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线索:1、外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