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46.22KB ,
资源ID:140247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40247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诲人不倦学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诲人不倦学案文档格式.docx

1、由此可知,孔子之“孔”,只是他的氏,而非他的姓。知道这一点,对于孔子之父孔纥(h),为什么又叫叔梁纥,就不难理解了。今天的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符号名字。但在中国古代,“名”和“字”并不是一回事。古人一般在出生三个月后,便要取名。仪礼丧服传:“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之所以要在三个月后取名,是因为“人生三月,目煦亦能咳笑,与人相更答,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也就是说,三个月大的婴儿,已略知世事,懂得与人交流,给小孩取名是交流的需要。古人的名是小时候被长辈呼叫的,成年之后,平辈尤其是晚辈仍直呼其名,便显得不敬,故“冠而字之,敬其名也”(仪礼士冠礼)。所以自周代开始,一般的人不仅有“名”,而且还有“字”

2、。如孔子名丘,字仲尼。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当男子二十加冠时,表示其已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交活动,或女子十五及笄当嫁时,就要在有了名之后,再加“字”。如何呼名称字,古人有一定的规矩,特别是战国以后,成了一种严格的礼制。概言之就是: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平辈之间一般称字,只有很熟悉的朋友才互相称名。不按此道,便被视为无礼。这种礼仪至今仍然保留,尤其在文化人当中。1字音字形(1)不悱不发(fi)(2)贫而无谄(chn)(3)如切如磋(cu) (4)闵子骞(mn)(5)举一隅(y) (6)巧笑倩兮(qin)2重要词语(1)有教无类:种类,

3、类别(2)尝独立,鲤趋而过庭:独立,一个人站在那里;趋,小步快走(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想求明白而不得;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隅,方位,一般有四方;反,还复,这里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5)女与回也孰愈:较好,胜过(6)吾与女,弗如也:赞同(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谄媚(8)素以为绚兮:素,白色的底子;绚,色彩繁盛的样子3通假字(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通“智”,聪明(2)吾自卫反鲁:通“返”,返回4虚词用法(1)赐也何敢望回:疑问副词,怎么(2)天何言哉:疑问代词,什么(3)告诸往而知来者: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4)闻斯行诸:兼词,“之”“乎”的合

4、音。之,指代听到的内容;乎,疑问语气词5词类活用(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使动,使相差很远(2)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离开,保持距离(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使动,促使上前;使动,使退缩6特殊句式(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3)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4)天何言哉:7成语积累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诲,没有种类的区别。(2)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3)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4)切磋:切,切削,加工玉器的方法。磋,磨,加工象牙的方法。比喻相互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缺点。

5、(5)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6)述而不作:指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创作。(7)信而好古: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8)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本课指雅颂各归适当的位置。8名句积累(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段赏析1子曰:“有教无类。”赏析孔子说:“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诲,没有种类的区别。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是指教育对象,而不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有所区别的。在述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凡是只要注意修饰外表,并亲自愿意送些薄礼前来求

6、教的,我从来没有不愿意对其进行耐心教育的。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贫穷如颜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惰贪睡的如宰予,这些人都成了孔门的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这种追求教育公平的思想堪为当世之鲜,孔子应为后世楷模。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地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

7、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等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指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可加以借鉴。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姑且私下把自己比为老彭。“述而不作”,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如果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我们只能陈陈

8、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重点研读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答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认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的乡人进步,这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反映论的。2说说你对孔子因

9、材施教的体会。答案首先是孔子对学生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论语中表现这方面内容的材料很多,如第一课14.5章,第六课6.11章,第七课5.8章、6.12章,第十二课11.13章、7.11章、5.7章,等等。再是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品德和学业方面的教育培养。如本课11.22章,是讲在个人品性修养方面的因材施教;第11.3章,是讲在个人发展方向上的因材施教。再如孔子把重视道德修养视为好学,而子夏却把钻研具体知识视为好学,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针对子夏这种偏向提醒他:“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些都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表现。3孔子采取述而不

10、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答案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就是对古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阐释和传授,而这正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周礼的需要。对述而不作的主张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1)在述与作的关系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领域内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生活不断进步。因此,从总体来说,述而不作的主张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2)但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础。创新的前提是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离开这一点,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不可能获得成

11、功。(3)述不是对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动,而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后来的认识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在对资料的选择处理中渗透着整理者的观点和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述也是一种形式的作。4称谓是社交礼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对此尤其重视,什么时候称名,什么时候称字,什么时候称官职、地位,都有基本规则。主要决定因素是交际双方的尊卑,以及第三方相对于对方的尊卑。试对论语称谓情况作简单的归纳说明。答案论语中的称谓规则:(1)孔子对弟子称名(第一课16.1章)。(2)孔子在弟子面前自称称名(第一课16.1章)。(3)弟子对孔子多称“夫子”(不论面称还是背称),少数时候称字(第十二课19.24章)。(4)弟子在

12、孔子面前自称称名(第十一课11.22章)。(5)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时称名(第十一课11.22章,第十一课5.9章,第十三课11.26章)。(6)弟子相互之间称字,自称称名(第十五课12.5章)。(7)论语的记述编纂者(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孔子弟子通常称字,个别称子(第二课1.2章,第六课8.7章)。后一种情况为特例,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论语的最后编纂者为有若和曾参的学生。合作探究孔子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并且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将贵族享受的教育专利扩大到平民;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论述,丰富了教育理论;他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请以“走近孔子感知伟人的教育思想”为

13、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提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中国的教育史有着杰出的贡献,他虽然没有在论语中提出系统完备的教育理论,但论语中所展示的教育学说和教育方法,在人类教育理论中,仍是最光彩的一页。探究第一步,摘录论语中孔子教育弟子的片段描写以及孔子有关教育的阐述,搜集关于孔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研究资料;购买或者借阅现代教育学的著作。第二步,研读论语中的相关描写以及阐述,将其按照教育内容、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等进行内容分类,做好阅读笔记卡片。第三步,研读现代教育学著作,了解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态度、方法以及教育要遵循的原则。第四步,将卡片中归纳的内容与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比较,初步感知孔子教育理论的进步意义;然后研读有关的研究资料,进一步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第五步,写一篇1 500字左右的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考点一宾语前置【命题规律】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文句式。从近几年命题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作为一个因素隐含在诸如释词、翻译等题目中。【例题解析】将下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