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32.67KB ,
资源ID:13972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972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第7单元7《朱子语类》三则讲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第7单元7《朱子语类》三则讲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1、高中语文第7单元7朱子语类三则讲义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7朱子语类三则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愦愦(ku)恁地(nn)剖判(pu)埽(so) 芜秽(w hu) 着意(zhu)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工夫”同“功夫”)(2)极要与他埽除打叠(“埽”同“扫”)(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著”同“着”)(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克治”同“克制”)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直(2)及(3)合(4)机(5)乎(6)之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名词作形容词,上等的)(2)圣贤教人(形容词作名词,圣贤之人)(3)用之则愈

2、明(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事理)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是中人之资质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中间人。(2)须大段著力古义:仔细。今义:长距离;长时间;长篇幅。(3)古之学者为己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且须分个内外古义:“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今义:方位词,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判断句)译文:这就是没有克制自己的功夫。(2)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判断句)译文:这就是天理与人欲交锋的关键。(3)君子喻于义。(状语后置句)译文:品德高尚的人懂得理义。(4)此须明理以先

3、之,勇猛以行之。(状语后置句)译文:这(就要求)必须先明白事理,(然后)再勇猛地去做。(5)乃为人欲引去。(被动句)译文:却被人的欲望牵引而去。常识速览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书。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朱熹的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再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

4、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时的态度与主张。理学之经典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四书占51卷,五经占29卷,哲学专题如理气、知行等,专人如周、程、老、释等,以及治学方法等,约占40卷,历史、政治、文学等约占20卷,较详尽地保存了朱熹晚年的许多议论,内容生动,极具魅力。朱子语类的主要特点:一是朱熹晚年精要语多,可纠正其早期著作中的某些不成熟意见;二是朱子语类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在其文集中是言之甚简或完全阙如的,可以弥补其文集之不足;三是朱子语类与其他理学家语录多谈理性不同,上自天地之所高厚,下至一物之微,无所不谈,范围广泛。从这三个特点可知其价值之高,“历

5、千载而如会一堂,合众闻而悉归一己”。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本文的三则语类分别谈论了读书的方法、天理及人欲问题、义利问题。一则:朱熹认为读书要熟读精思。从反复诵读入手,做到学与思相结合,力求透彻理解和领悟,牢固记忆和掌握。二则:朱熹所说的“天理”即是心之本然,而“人欲”即是超越延续生存条件、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欲望。作者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复归于人的本心的必要环节,越是修养不高的人,越要努力克制私欲。三则:朱熹引用孔孟的话阐述自己的义利观,认为“为义”还是“为利”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读书为了提升自己就是“义”,

6、而为了向别人炫耀就是“利”。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则,回答问题。1本则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有怎样的读书观?_【答案】朱熹不但是著名的理学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对于学生读书,一向主张精读,反对贪多。他认为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精思,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法,首先是讲究“熟读”。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他的熟读,是在专精条件下的熟,他认为只有通过熟读,才能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义理,也就是他在这里所说的“真味”。因此,朱熹所讲的读书法,是与他的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勤读书有智慧更聪明2“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

7、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请联系现实分析这段话。_【答案】读书是有方法的,根据读书的目的去选择读书的方法。若要把握书中的精髓,读书就应该坚持不懈,若浅尝辄止,就不能掌握义理、获得知识。有些人读了书,之所以记不住、说不出,“皆是不精不熟之患”。但在信息爆炸的当代,若要扩大知识面,一目十行,观其大意的速读也是必不可缺的能力。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才是高效的读书法。二、阅读课文第二则,回答问题。3朱熹认为怎样才能够“去人欲”而成“克已”之功?_【答案】一是要经常洒扫收拾思想的污垢,克制自己的不合理的欲望。二是遇到事情不能随便放过,要明白事理,做出正确的选择。三是资质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

8、法去磨砺培养“克己”的能力。四是要有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加强学习。4本则文字中“大路”“小路”分别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_【答案】大路、小路分别指的是天理、人欲。因为人们“无克己工夫”才舍大路而取小路,外物无穷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5朱熹在教育方法上有何特点?_【答案】首先,朱熹态度和蔼,利于沟通。朱熹语言通俗,犹如家常之语却含有深意。其次,朱熹善用生活俗事作喻,便于启发。朱熹以“小路”“大路”分析“私欲”和“天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再次,朱熹因人施教的方法很切合实际。朱熹将教育对象分为“圣人之资”“贤人之资”和“中人

9、之资”三个层次,教以不同的方法,很有针对性。最后,引用论语语句加以劝勉,很有说服力。三、阅读课文第三则,回答问题。6第三则选文讨论的主旨是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有怎样的联系?_【答案】义就是道义原则,利就是利益。重义轻利,是儒家一贯的立场,也是朱熹在这一章语录当中要讲明的问题。义利问题来源于孔子所说的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很明显,孔子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朱熹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一方面认为,作为统治阶级,应该实行奖励生产、开荒救灾、薄赋赈济以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利”不能否定;另一方面,从每个人的道德修

10、养来说,应该重义轻利,讲义不讲利。朱熹对此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所谓义,就是“天理之所宜”(论语集注里仁),这是说,符合天理所当做的,就合乎义。而利则是“人情之所欲”(论语集注里仁),是“人欲之私”(孟子集注梁惠王上)。由此可见,朱熹把义利问题等同于理欲问题,把孔孟关于义利的关系从理学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在朱熹看来,每个人要加强道德修养,主要的就是要严守义利之区别。朱熹说:“学无深浅,并要辨义利。”(朱子语类卷十三)这和文中所说的是一个意思,即义利之辨是学者的“切身事”。实际意义。天理:指的是心之本然。 它表现为仁义礼智四德。提醒精神:提神醒志。着意:用心。穷:穷究。愦课内素材朱熹论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快乐和兴趣是读好书的前提,因而,朱熹很能够体会读书所带来的心灵愉悦。关于读书的快乐,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