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92KB ,
资源ID:139434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9434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

1、修改单号修改码修改人/日期批准人生效日期1新发布2013-12-011. 目的 为对测量过程深入了解并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有效地对制造过程及产品进行控制、分析和检验。制定本测量系统分析规则,明确测量系统的分析办法及判定准则。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控制计划中涉及的所有测量系统。但是不可重复进行测量的测量系统(如破坏性试验)除外。3. 定义 3.1 计量型计测器:通过对被测特性的测量,可定量描述其优劣程度的计测器。3.2 计数型计测器:就是把被测特性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判断合格,否则就判断不合格的计测器。3.3 测量系统:用来确定被测特性的操作、程序、计测器、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

2、集合,即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3.4 重复性:测量一个制品/部品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3.5 再现性:测量一个制品/部品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的变差。3.6 量具R&R评价:评价计测器的重复性与再现性变差对整个测量系统的影响,通常用重复性与再现性变差占整个测量系统总变差或公差的百分比来表示。3.7 测量系统的评价:评价测量系统重复性、再现性、偏移、稳定性和线性等变差对系统的影响。4. 资源:4.1 参与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定、实施人员责任、权限、人员必需的资格等。4.2 明确测量系统分析时试验设备所处的状态、工作环境(温湿度等)等。5. 测量系统

3、分析5.1 计划确定及责任区分1) 参照关联规程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APQP),生产部根据产品控制计划确定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计测器,并制定分析计划。2) 技术品质部计测器管理者、使用者负责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工作,并对测量系统是否可接受作出判断。3) 实施对象:对于汽车产品,控制计划中测量产品特殊特性用的计测器必须做测量系统分析,其他产品所涉及的测量仪器根据部门实际生产需要及顾客要求进行判断,由生产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5.2 评价实施周期1) 一般情况下,测量系统分析周期应与该计测器的校正周期相同。2) 当%R&R10%时,若测量系统没有发生变化,可适当延长分析周期为校正周期的

4、1.52倍,具体实施周期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顾客要求执行。3) 测量系统变差的种类在每一个测量过程,影响测量系统输出结果的变差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种: A) 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B) 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5.3 测量系统评价前准备在本规程中,评价一个测量系统前,首先应确定以下两个基本问题:1) 该测量系统是否在测量一个正确的变量;我们用计测器测量的变量是否为我们关心的变量。否则,测量是没有意义的。2) 该测量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分辨率;一般遵循十比一的法则,仪器的分辨率一般为制造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例如:制造总过程变差为0.01,那么测量系统的分辨率最多为0.001。5.4 计量型测量系

5、统分析1) 对于计量型测量系统将利用均值和极差法对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GR&R)进行评价。参照GR&R评价与报告书2) 评价人数:一般需要三人参与,前次能力调查R&R10%时,或熟练操作人员不能满足三人时,两人进行评价即可。评价人中必须要包括日常操作的作业人员。3) 测定次数:一般测定为三次,特殊时也可测定两次,根据实际情况判断。4) 样品数目:一般为10件样品。前次能力调查R&R10%时,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可评价5件样品。5) 抽样方法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整个过程变差;选取样品时需提前对样品的特性值进行测量,使选取的样品尽可能覆盖全部生产范围;必要时,可保留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

6、格品作为测量系统分析的样品。6) 确保测量方法(即评价人和仪器)按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性值。7) 要求:做测量系统分析时需要进行盲测(测量者在不知道被测特性的规格及其他测量者的测量结果时进行的测量),如果能让评价人不知数据统计目的情况下做测量效果更好。8) 测量步骤A) 当需测量两个以上的测量点时,应事先将被测对象的所有测试点标识出来,并对所有测试点进行测量;B) 为被测对象编写标识编号;C) 每个测量者应按照随机顺序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入GR&R评价与报告书中;同时,每个测量者应看不到他人的测量结果;D) 在设备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如果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E

7、) 测定后,按照GR&R评价与报告书公式计算“%R&R”。 9)过程稳定性分析 A)、测量过程完成后,需要根据GR&R评价与报告书内的均值-极差图进行过程稳定性的判定,应确保测量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排除特殊原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B)、均值图中控制限以内的区域表示测量的敏感性(干扰)。由于研究中所使用的样品代表了过程变差,一半以上的点应该落在控制限以外;如果少于一半的数据点落在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率不足,或者样本不能代表预期的过程变差,应进行改善后重新进行测量过程。C)、极差图用来确定过程是否受控,极差图内不应有超出控制限的点。如果某个评价者有超出控制限的点,说明他使用的方法

8、与其他人不一致,应进行教育后重新测量;如果所有的评价者都有超出控制限的点,则说明该测量系统对评价者的技巧敏感,需要对作业者进行教育或改善测量方法以获得有效的数据。 10)确认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后,根据下述要求,对测量系统的可接受性进行判定对测量过程的总变差比较侧重时,测量系统合否判断根据GR&R/TV(总变差)的结果进行判定;对测量对象的公差比较侧重时,测量系统的和否判断根据GR&R/公差的结果进行判定;A)、通常情况下使用GR&R/TV(总变差)进行判定,例如1)、对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分析时;2)、研究过程稳定性分析:如计算过程能力或制作控制图时;3)、顾客特别要求或事业部/制造部门判断为较重

9、要的测量系统时;4)、当所取样本代表了预期的过程变差时(优先选择);B)、特殊情况下可利用GR&R/公差进行判定,例如1)、测量系统被用于过程的挑选,并且此过程的Pp小于1.0时;2)、对测量仪器分析时,需限定测量系统(该测量仪器仅用于某种特定特性的测量,不作他用);如果测量仪器为通用时,请参考总变差GR&R/TV的判定基准。接受准则GRR%判定评论低于10%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可接受的测量体系。建议用于分选或区分零件类别时,以及当需要加严过程控制时。10%-30%在某些应用情况下被认为可接受。结论应该基于所实施测量的重要性,测量装置的成本,以及返工或返修的成本等。顾客有明确要求时,应该得到顾客的

10、批准。大于30%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应该尽一切努力来改善测量系统。这种条件可以通过运用适当的测量战略来处理,比如,通过使用同一零件特性多个读数的平均结果来降低最终的测量变差。11)测量系统可靠的辨别的分级数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力直接影响测量系统的用途,它可用数据分级(ndc)来衡量,该统计值表明测量过程可以被划分的级别数。ndc的值必须在5以上,量检具的分辨率才可被接受。5.5 计数型计测器的测量系统分析1) 对于计数型测量系统将利用小样法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价。2) 参照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书3) 评价人数:2名4) 测量次数:两人各进行两次测量(应参照5.4中提到的ABC三项要求以保证测量的随机性),将结果记录在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书中。5) 样品数目:20个(这些样品可能会稍许低于或高出规范限值)6) 接受判定准则: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被测件四次)一致则判断该测量系统可接受,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系统,如不能改进则不能被接受,并且应找到一个可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6. 质量记录 GR&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书7.参照: 制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APQP) 生产件批准控制程序(PPAP)- 6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