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6220前5360年师赵村一期:公元前5300前4900年仰韶早期 :公元前 4899前3819 年仰韶中期 :公元前 3999前3523 年仰韶晚期 (含马家窑文化早期石岭下类型 ):公元前3980前3042 年马家窑文化 :(中期)马家窑类型 ,公元前 3369前2882 年马家窑文化:(晚期)半山类型,公元前2500前2300 年马家窑文化 :(晚期)马厂类型 ,公元前 2453前2032 年齐家文化 :公元前 2183前1630 年四坝文化 :公元前 1950前1430 年卡约文化 :公元前 1600前600 年辛店文化 :公元前 1400前700 年寺洼文化 :诺木洪文化 :公
2、元前 1000前800沙井文化 :公元前 900前409上述彩陶文化时间跨度为 5800 多年。其中大地 湾一期到仰韶中期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 ;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 :齐家文化属 于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 ;四坝文化以后至沙井文 化属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从彩陶的器型和纹饰上比较分析 ,这些不同时代 的彩陶有的是前后继承关系 ,继承中有发展 ,如仰韶文 化到马家窑文化诸类型。也有一些是在大量吸取前代 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新文化 ,如 诺木洪文化、沙井文化等。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是我国彩陶出土量最大的地 区。其他省区的各种文化也出土一些彩陶。例如 ,东北 地区
3、的红山文化 ,鲁南淮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 ,长江中 游地区的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浙江地区的马家浜文 化、河姆渡文化 ,河北地区的磁山文化等等。这些地区 的彩陶各具特色 ,与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共同创造了 灿烂的彩陶文明。但从出土数量和制作精美程度上都 不如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文化 只出土少量带有纹饰的陶片。在此不作详细论述。三、不同文化彩陶的器型纹饰特征和演变脉络(一)大地湾一期和师赵村一期彩陶 大地湾一期和师赵村一期在时间上先后继承 ,彩 陶纹饰上也大体相同。通常是在圜底钵、三足钵、圈 足碗等陶器的口沿外侧绘一道两三厘米宽的棕红色带 纹。通俗地说 ,就是在碗口外面画了
4、一圈颜色。所不同 的是 ,大地湾一期多为棕红彩 (图三 ),师赵村一期多为 黑彩。有的在器口内侧也画一圈较窄的红色带纹 ,还有 少量彩陶在内壁上绘有简单的点、圈、直线、弧线等 纹饰。此期彩陶纹饰简单 ,属彩陶初创期。 但不要小看这 简单的带状纹 ,它的意义在于 : 这是生活在我国大地上 的原始先民创造的迄今所知最早的彩陶艺术 ,是我国 有史以来第一批用笔创作的美术作品。他们第一次使 用软笔 ,第一次使用颜料在曲面上绘画。 我们不知道原 始先民在陶器上作画的最初动因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 , 在陶器上彩绘是为了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二)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 ,由瑞典学
5、者安特生主持并命名的 ,其分布范围涉及河南、 河北、 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仰韶文化经历了长达2000 年的发展 ,其器型纹饰也在发生着变化。考古学 界通常把仰韶文化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 早期称半坡类型 ,中期称庙底沟类型 ,晚期称半坡上层 类型 (西王村类型 )或半坡晚期。甘肃大地湾遗址也出 土了很多仰韶文化类型彩陶。 由于发掘面积大 ,出土文 物丰富且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具备文化命名条件 , 因此学界主张把该地区的仰韶文化早、中、晚三期分 别称为大地湾二、三、四期。1仰韶文化早期彩陶 仰韶文化早期彩陶较之大地湾一期有了长足进步。 如果把大地湾一期比作婴儿 ,仰韶早期便
6、成长为少年。 彩陶比例增多 ,器型更复杂 ,制作更加精细 ,图案更加丰主要特征是 :细泥红陶黑彩。 纹饰主要有原始的宽 带纹 ,由点直线弧线构成的几何纹 (图四、图五、图六 ) 鱼纹和变形鱼纹。 饰彩器型多为生活常用器 ,以盆钵最 多。仰韶文化早期的鱼纹是我国最早的仿生绘画。那 时先民的居住环境气候温和 ,植被茂盛 , 河沼众多。先民 经营农业的同时兼营畜牧渔猎。 他们捕鱼养猪 ,经常接 触和观察这些动物的活动和特征 ,或许这样鲜活的场 面反复出现激发了先民的创作灵感 ,才把这些作为创 作的素材画到常用的陶器上。鱼纹作为最常见的一个 主题纹饰 ,自始至终存在于仰韶文化中 ,其发展变化规 律是初
7、期的生动具象 ,越往后越简单抽象 (图七 )。鱼纹 壶上面的鱼 (图八),曲线柔美 ,生动形象 ,宛如鱼在水中 游。猪面纹细颈壶 (图九),造型优美 ,想象大胆 ,构图巧妙 , 抽象传神。很难想象这些都是六七千年前原始人的创2仰韶文化中期彩陶仰韶文化中期彩陶相对于仰韶早期彩陶更加成熟 , 彩陶比例增多 ,器型变大 ,纹饰更丰富。胎体以细泥红陶为主 ,少量黄陶 (图十 ) 平底器型占了绝对优势 ;彩绘黑彩为主 ,偶有红彩、白彩。 开始出现红色和白色陶衣 (图十一 ),饰彩部位由中上部 扩大到下部 ;纹饰方面曲线纹大幅增加 ,初期的直线纹 已极少见。几何纹和变形植物纹成为主要纹饰 (图十 二);豫
8、陕地区出现了比较生动的具象鸟纹 ,而甘青地区 少见具象动物纹 ,只有少量变形鱼纹。仰韶文化中期还出土了一件国宝级人头型器口瓶 (图十一 )。人物短发刘海 ,面部造型准确 ,比例协调 ,身着 抽象纹饰 ,含义未知。她也许就是当时母系社会的氏族 首领或者祖先形象。 似乎在向我们昭示 ,祖先崇拜正在图腾崇拜中萌芽仰韶文化中期彩陶纹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 ,摈 弃了相 对生硬呆板的直线纹 ,代之以曲线 ,生机盎然 而又不过分张扬。如果把彩陶的整个发展过程比作一 个成长中的苹果 ,那么 ,仰韶中期彩陶虽然还略带一点 青涩,但已经进入了成熟期。3仰韶文化晚期彩陶仰韶文化晚期 ,彩陶发展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低
9、潮。就仰韶文化自身来讲 ,已经趋于衰落。豫陕晋地区 的仰韶文化晚期彩陶 (如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 )数量明 显减少 ,纹饰简略疏朗 ,施彩部位上移 ,多在上腹和盆沿 着彩。这说明此地区居民心目中彩陶的地位在慢慢下 降,人们似乎不再钟情于彩陶。 再向后发展到庙底沟二 期 (时间相当于龙山文化早期 )彩陶已经极罕见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甘青地区的彩陶。虽然在这个时期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陶器中 ,彩陶的比例也 在下降 ,但是彩陶的艺术创作并未衰微。 经济的落后与 交通的闭塞使这个地区的彩陶艺术顽强地生存下来 , 在地方文化观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并 蝉变为一个新的文化马家窑文化。这里特别值
10、得一提的是石岭下类型。石岭下类型 彩陶既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征 ,又具有马家窑文化的特 征,是一个过渡性的文化类型。 对其文化归属 ,学界尚存 争议。石岭下类型彩陶被发掘以来 ,人们通常把它划归 为马家窑文化早期类型 ,并认为是在黄河中游地区仰 韶文化走向衰落的时候 ,向西发展的一支逐渐演变成 而成。近来一些学者提出石岭下类型应该归入仰韶文 化谱系,似乎更合乎实际。 从石岭下类型彩陶的纹饰特 征上看 ,更多的偏向仰韶文化。甘青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彩陶的特征 :彩陶的胎多 为表面抛光的泥胎。陶色多为橙黄 (图十三 ),盆和壶彩绘比例较大。 彩陶和彩绘陶同时出现 ,并在器物内部出现饰彩。彩色以黑色为主 ,
11、有少量红彩。图案母题涡旋 纹、内弧三角纹、网格纹、变形鸟纹等为马家窑文化 所继承和发展 (图十四、十五 )。(三)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在继承石岭类型的纹饰特征和风 格的同时 ,以精美流畅的线条 ,充满动感的图案 ,清新雅 丽的风格 ,在我国创造出了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彩陶 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彩陶史上的巅峰。如果把石岭下归入仰韶文化谱系 ,马家窑文化彩 陶就形成了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即马家窑类型、半 山类型、马厂类型。马家窑类型彩陶的主要特征是 :胎体为泥条盘筑 法制成,表面经压磨抛光。 个别彩陶出现了上部彩绘泥 胎下部绳纹夹沙胎的特殊工艺 ;饰彩部位增多 ,出现较 丰富的内彩和满
12、身彩 (图十六 );纹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涡旋纹、水波纹、变形鸟纹、网格纹等 (图十七 )。还 有少量仿生的蛙纹、鸟纹、舞蹈纹等特殊纹饰 ,颇具特 色;早中期的只有黑彩。晚期出现少量白彩描边 (图十 八),末期边家林时期出现黑红双彩 (图十九 )。边家林彩 陶是马家窑类型末期出现的向半山类型过渡的一个亚 类型。其黑红相问施彩 ,锯齿纹为半山类型所继承 (图 二十)。半山类型彩陶胎体轻薄精致 ,色彩艳丽 ,图案繁缛 精美。器型以直口直颈壶和短领侈口罐为 主,高度与直径相比 ,直径略大或相等 ,整体略呈扁圆状。 直口直颈壶的口部有一对带锯齿的小附耳 (图二十一 ); 色彩早期以黑彩为主 ,兼以黑红
13、双彩 ,中期以后红彩比 例渐大 ;纹饰主要有锯齿纹、涡旋纹、菱格纹、网纹、弦纹等。颈部弦纹、锯齿纹是半山类型的最主要特征 锯齿纹通常作为划分半山类型的重要标志 (图二十二 )马厂类型彩陶在继承半山类型的基础上器型纹饰 更加丰富。 马厂类型在向西发展中受到祁连山的阻挡 , 以祁连山为界分为南北两支 :一支在青海东部发展 ,主 要是海东地区、海南州、黄南州沿河区域。以乐都县 柳湾为代表 ,晚期衰退后逐渐演变为齐家文化。 另一支 沿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向西发展 ,以鸳鸯池为代表 , 逐渐演变为四坝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特征 :彩陶总体比例增大 ,约占到 60%以上 ;器型 ,大型瓮罐的体积比前期增大
14、,曾出现高 近 60 公分的大型彩陶罐 (图二十三 ); 双耳小罐增多 (图 二十三、图二十四 )。前期器型与半山类型相仿 ,以后 逐渐由矮胖变为瘦高 ,下腹收紧 ,并出现了方形器、带流 壶、彩陶杯 (图二十五 )。晚期裁盖罐等器型 ,为前期所 不见。裁盖器是把陶器做成空心器型后 , 再从上部旋切下器盖,这样使得器盖合缝更严密 (图二十六 );纹饰以四球纹和蛙纹为代表纹饰。 四球纹的球中也饰有花纹 , 纹样品种繁多 ,是所有彩陶中圆形花纹最丰富的一个 类型(图二十七 )。马厂类型末期彩陶制作趋于粗糙 ,纹 饰也趋于简单 ,标志着马家窑文化逐渐走向衰落。(四)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卡约文化、 辛店文化、 寺洼文化年、诺木洪文化、沙井文化彩陶这几种文化类型都处于彩陶发展的末期。总体看 虽然各有特色 ,但是在胎体、 纹饰和造型上都远不如马 家窑文化。延续了几千年的彩陶彩文化至此开始走向 衰落。但是在整体的衰退中也不乏亮点。四坝文化、 辛店文化在这个时期依然保持着相对的繁荣。齐家文化彩陶以素陶为主。 有泥质红陶、橙黄陶、 灰陶和夹砂红陶 ,器型丰富 ,双大耳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