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7.37KB ,
资源ID:139040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9040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6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总数已达1.3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6%,占城镇从业人员的46%。农村劳动力为什么外出?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下,为什么有的劳动力外出而有的劳动力仍在家乡从业?是什么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决策?对这些 问题 的回答将有利于规范农民外出行为和制定 科学 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政策。本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劳动力流动的国内外 研究 状况,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分析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因素和假设,第三部分是模型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一、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现象表现出持久的热情和兴趣。蔡防着重分析了城乡二元结

2、构对劳动力流动的深刻影响。他称之为“一项战略、三架马车”:一项战略就是以重 工业 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三架马车分别是户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统购统销制度(蔡防,2000)。正是这三项制度曾长期压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动。1978年以来的中国农村改革,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而且生产了足够多的农产品,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成为可能;农村乡镇 企业 的兴起和城市体制改革的推进,创造了新兴产业部门及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场所:人民公社体制解体、统购统销制度的废除和城市户籍制度的松动,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而区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又对劳动力流动形成了利益

3、动机方面的拉力。在这种体制背景下,许多学者利用刘易斯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模型和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来解释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孔祥成等,2002)。他们基本上认同城市居民的较高工资率或预期收入或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吸引农民进城的根本动力。一些学者在 应用 西方人口迁移理论时注意到了中国特定的 历史 背景、宏观体制、文化观念及决策理念的不同,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而对经典模型进行了修正。例如,张彩红等(2004)在评价刘易斯模型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后建立了劳动力状态静态模型和劳动力流动的动态方程,得出了“剩余劳动”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结论。也有些学者怀疑收入差距是迁移动力的基

4、本逻辑。因为,按照这个逻辑,越是贫困的地区应该具有越强的迁移动机,因而有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出来。但是,一些研究结果却与此逻辑相矛盾,即劳动力转移最多的并不是最贫困的地区,也不是最贫困的农产(杜鹰,2000)。中国许多关于流动劳动力的调查也表明,并非人力资本禀赋最高的那些人最具有迁移动机。赵耀辉(1999)发现,那些具有最高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村劳动者,优先选择的转移领域是农村的非农产业。也有的研究发现,正规 教育 对迁移概率没有显著的影响(hare,1999)。农村地区之间、农产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最快,而且导致这种收入差距的最持久源泉是人力资本的差异(benjamin,2000)。不少学者

5、证明了社会资本(或关系网)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以寻求就业为目标的劳动力迁移不是盲目的。在中国,迁移者获得信息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亲戚和同乡这种社会关系 网络 (白南生,2002)。胡必亮(2004)在研究了一个村庄的案例后得出结论,“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安排,能起到功能性社会资源的作用,在当代社会变迁和转型过程之中对推动劳动力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关系”所表达的社会网络结构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内尔森把迁移信息定义为两种类型:一般信息和特殊信息。前者告诉迁移者关于迁移目的地的基本信息,后者告诉迁移者适合每个不同的人的特定信息(nelson,1959)。还

6、有学者研究了家庭因素对劳动力外出的影响。杜鹰等(1997)认为,西方的人口迁移决策是个人寻求利益最大化及成本最小化的个体决策过程,而受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决策则与家庭利益最大化联系在一起,而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入为最直接目的。蔡防等(2003)利用国际上相对经济地位变化假说,分析了家庭相对收入变化对农民外出打工决策的影响,并且用调查资料验证,在居住地感受到相对经济地位下降程度越强,迁移到外地就业的动机越强。因此,农民迁移具有双重动因,即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剥夺。姚洋在研究家庭拥有耕地与农民外出的关系后,排除了耕地越少越容易流动的共性,而提出了倒“u”字假说,即耕地较少和较多的农

7、民外出打工的意愿较低,而耕地拥有量居中的农民外出打工意愿较强(姚洋,2002)。但王志刚等(2003)利用湖南省实地调查材料,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耕地拥有量与农民外出打工之间没有倒“u”关系,而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则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学者们还注意到,经过20多年“民工潮”的冼礼, 现代 农民工跟以前的农民工大不相同,他们外出的动因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罗霞、王春光等(2003)提出了“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概念”,认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与他们的前辈们在思想观念和外出动因上大不一样。他们外出不再仅限于解决生存问题之需要,而是有着更多的期望;他们外出的动因和理由在外出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更新:他们一方面

8、习惯了外出生活,另一方面又因为更多的期望没有实现而对现状的满意程度没有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高。尽管这样,他们还是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理由继续留在城市,而不愿返回农村。这是一个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充满矛盾的群体,也是更有希望的一代。二、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和假设现代人口流动或迁移现象十分复杂,不是某一个理论能完全解释和替代的,需要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我们可以从个体迁移的角度利用新古典模型分析个体迁移决策的动机,也可以从家庭的层次,利用新经济迁移理论解释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国际的角度,利用迁移的 政治 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问题。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各地条件千差万别,理应

9、具有不同理论的应用条件。(一)二元结构与迁移动机劳动力为什么要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根据刘易斯的解释,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城市现代工业部门较高的就业收入,吸引传统农业部门大量存在的边际报酬为零的剩余劳动力。托达罗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修改,认为是城乡劳动力的预期收入的差距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转移。虽然城市存在较高的失业率,农村劳动力进城后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工作,但是,只要他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与他就业后的收入的乘积,即预期收入,仍然大于其在农业部门就业的收入和迁移成本,他就会做出流动进城的决策。基本模型结构是:m=f(v,yr,c,z)(1)其中:m为流动迁移决策,f表示流动迁

10、移函数,v表示在城市的预期收入(v=yupu),yu是城市就业的工资收入,pu是流动到城市后的就业概率,yr表示农民纯收入,c表示流动迁移成本,包括从农村到城市的 交通 费、在城市找工作的费用和等待就业的生活费,2是影响流动转移的其他因素,在托达罗模型中没有被解释。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二元结构国家,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明显。改革开放以前,由于长期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大量农村人口被限制在农村不允许自由流动,只有极少数的人口由于参军、上学或招工等幸运因素的影响而迁移。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成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也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部分城市放松对户口的限制,国家对人口流

11、动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都有助于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1980年以后,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1985年农村外出劳动力达到2000万人,1990年突破5000万人,2000年突破8000万人,2005年突破1亿人,达到1.26亿人(国家统计局,2005)。这些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由于体制改革的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得以消除,两大阵营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在扩大。据统计调查,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6280元,而农民人均收入为2253元,城乡收入比是2.8:1: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10493元,而农民仅 3255元,城乡收入

12、比是3.3:1(国家统计局,2005)。如果考虑城市居民实际享受的社会福利及住户改革使城市人多得到的财产收入, 目前 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应该在6:1以上。可见,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做一个体面的城市人仍然是目前广大农村人的奢望。过大的收入差距使中国农民进城甚至不用首先考虑或顾虑城市失业率。以2005年城乡收入为例,假如城市实际的失业率是10%(官方公布的登记失业率是4%,这个数据没有充分考虑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失业情况,实际失业数据要大于这个结果,这里按较高估计数 计算 ),则在城市就业的预期收入为9440元(104930.9);再假如,农民进城交通费是150元,在城市等待就业的时间为2个月,生活费

13、是900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总队2003年的一项调查,农民在东部城市务工的月生活消费支出是420元),找工作的各种杂费300元,则支付的直接成本为1350元,机会成本是农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3255元,这样农民进城务工的净预期年收入是4835元,比在农村干1年农活的收入高50%。如此算来,只有当农民进城后就业的概率低于50%的情况下,农民才可能得不偿失。一个城市经济的失业率大于50%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目前正值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兴的产业部门,使就业机会增加,虽然城市人口较多,就业压力较大,但由于分工的需要和城市就业的二元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很多。另外,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短期性和周

14、期性特征非常明显,绝大多数劳动力一次就业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因此,在计算中国劳动力外出的预期净收入时不用考虑其贴现值。考虑这些实际情况,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决定外出时的基本决策模型由(1)式修改为:m=f(yuyr,c,z)(2)其中,yuyr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他变量含义与模型(1)相同。由此提出假设1: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越大。(二)人力资本与个体选择在托达罗的模型中,z是未知变量,代表除收入以外的其他影响劳动力决策的所有因素。这些因素到底是什么,后来的学者进行了探索,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如人力资本迁移模型和个体选择理论等。在我们的模型中,z是代表与人力资本和个体特征相关的变量总称。这些变量包括教育(培训)水平、劳动力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就业类型等。2.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与流动。国内外实证研究的一致结论是,年轻的单身男性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迁移倾向。qian(1996)在研究中国部分省的资料后得出结论,18-35岁的劳动力比18岁以下和35岁以上的劳动力更愿意流动,在已流动的劳动力中,男性多于女性。zhao(2001)和rozelle(1999)也都证实,年轻的单身男性劳动力更愿意进城打工。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的调查,2004年外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其中,1620岁的农民工占18.3%,2125岁的农民工占27.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