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33KB ,
资源ID:138858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8858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档格式.docx

1、哈佛大学至今培养出7位美国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杰出人物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而言,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虽然在国际上有着良好的声誉,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培养出的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面对此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无论从教育理论还是从教育实践看,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条件,包括师

2、资条件和学校设施条件,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学校办学条件而言,培养模式具有主观性,它强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如果没有科学的培养目标和创新的培养方式,那么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诚如钱学森所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既道出了钱老对我国大学教育质量的忧思,也反映了他对大学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深刻体会。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固化、单一和同质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对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实行统一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这种高度

3、统一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束缚了学生的眼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最终难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变这种“统一”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开阔学生眼界与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高校教学多采取大班集中授课的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让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实验、自由探索、自我发现,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既分化又融合趋势

4、的彰显,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之间愈来愈表现出明显的落差。主要表现在:教育模式化、注重“批量生产”、毕业生缺乏个性、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匮乏,这与我国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长期以来,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一直被奉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视野狭隘、缺乏迅速适应社会新环境的能力、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这种模式严重影响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学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此,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

5、技进步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面对“钱学森之问”,教育部一项代号为“珠峰计划”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一批研究型大学悄然启动,这项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的人才计划旨在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物。目前,各高校根据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特点,不断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因材施教,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没有一成不变的最优化模式,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都不可能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特色平台。清华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从

6、1998年开始,学校就先后成立了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等。2009年秋季,清华开始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计划培养人才的核心理念是个性化的施教,学校不制定统一的模式,而是充分尊重学科门类之间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和选择。清华学生已经是同龄人中的尖子,为什么还要实施这样的特殊培养计划?这是因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整体上是非常优秀,但是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特长不一样,对于有志于学术发展的学生还需加强引导。清华学堂计划就是为了引导和激励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充分发展,使其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也提出

7、“要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土壤”。他们大学践行“道术结合、文理交融、中西会通、知行统一”的培养理念,开创各种创新实验班,每个实验班人数只有20人左右。小班教学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特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一举措突破了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要求平均化的束缚,着力发掘优秀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2.交叉复合,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化模式。适应新时期知识复合、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整合的过程。促进

8、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不仅仅是发展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专业课和通识课的结合带给学生更广泛的看问题的视角。例如,把经济学思考方法与数学工具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出同时具备坚实的经济学、数学理论功底和创新思维,能够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高级经济学人才。在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等交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开始付诸实施。学科之间知识组合的模式是无限的,这就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舞台。交叉复合型人才独特的知识结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从2008年6月开始,华南理工按照“2+2+2”模式,每年

9、从二年级理工科在读学生中选拔学生学习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在完成两年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学习后进行分流,部分学生直接从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部分学生免试直接攻读工业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两年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这种交叉复合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的主辅修、双学位教育,而是在高质量专业教育基础上强化学生感兴趣、有能力接受的另一专业,通过整合各高校多学科的教学资源,突破原有的专业局限,注重各专业知识的强化延伸和综合运用,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创新实践教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一些大学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创新实践教学等途径,形成了包括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创新实践、教学实验等课内与课外结合的立体、网状的实践教学体系。清华大学开展实践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实现校内校外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贯通、科研和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全面发展。在华南理工大学,学校试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他们组建产学研创新人才实验班,低年级学生在校接受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进入各种创新实践基地,开展探究式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先后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广东省和盛律师事务所等共同培养

11、创新人才。山东大学通过建立“第二校园”来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第二校园”的经历,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优化了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中国农业大学高度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建1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基地配备一流设备,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教育训练。4.科学评价,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现有的学生评价制度、考试制度过分讲求整齐划一,评价内容不科学,评价方式单一、粗糙,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成长,学生把通过考试作为唯一目的,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天津大学建立了新的创新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单纯按学习成

12、绩评定优劣,向既注重学习成绩,又关注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上转变。在工科高层次班以及优异生、保研生选拔和奖学金评定等中,引入综合测评环节,逐步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强考试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根据课程性质适当增加大作业、小论文调研报告等考核环节,合理评价学习效果。清华大学近年来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探索和完善多元化、综合性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招生模式,不拘一格吸纳选拔各类优秀学生。在培养环节,不断完善免试推荐研究生的选拔机制,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潜质等方面的评价。复旦大学从内容、标准、方式上对现有考试模式有计划地进行改革,

13、使之从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转移到综合体现知识水平、能力强弱、素质高低的轨道上来。同时,还对选拔优秀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等制度进行改革,使之更加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5.开放办学,采取多种方式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现代大学已经置身于国际化的办学环境,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使人才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可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与国际交流能力就成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四川大学与10个国家的20几所大学先后开展了22项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采取在国内、国外分阶段培养的模式。这些项目的开展,对于促进学校教育与国际接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14、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5年来共有274名学生参加了联合培养项目,赴国外学习;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项目在2005年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在2000年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共建机械工程学院与设置试验点班的基础上,2006年两校联合成立了“交大密歇根学院”,实施多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合作。同时,上海交大还与100多所世界着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双学位项目、联合共建实验室或研究院、学生交流项目、暑期实习项目等。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向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个性特质。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创新精神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敏锐的创新意识、勇敢的开拓精神和坚定的科学态度等;创新方法是一种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逻辑方法和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方法及各种创新技能。从前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树立如下创新的教育思想:一是以创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为指导。一般而言,创新人才多具有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品质,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二是要用创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