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8.50KB ,
资源ID:138448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8448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低段学生爱告状的心理原因及疏导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低段学生爱告状的心理原因及疏导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对于这种似乎烦不胜烦的告状,有些老师以简单的甚至粗暴的形式加以解决,要么大声呵斥,要么充当和事佬。长期以往,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造成不良的效果。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发现告状行为在低段小学生当中非常普遍。面对“花样百出”的棘手的告状行为,往往令老师不胜其烦。有的老师在对待和处理学生的“告状”时,缺乏耐心和教育艺术。有的学生“告状”遭老师斥责后,慢慢地就不爱说话,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打击,甚至连上课也不爱发言。更严重的是老师不能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的心里话不愿意跟老师说,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拉大了,有的学生还会因为积压在心中的委屈或不快得不到宣泄而产生逆反心理。有的老师为此还规定“

2、不许告状”,更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味抹杀了孩子的积极性,而带来的问题也会更加严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学生的告状行为,对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处理是否合理、得体,不仅涉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学生明辨是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学生“告状”的时机,引导孩子畅所欲言,保护他们“说”的积极性,锻炼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能力。一、低段学生爱告状的心理成因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曾说:“儿童从进入学校的时候起,开始真正成为集体的成员,学校中正确组织起来的儿童的集体关系和集体活动,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主要条件。”通

3、过仔细观察和反思,笔者总结出:低年级小学生“告状”现象非常普遍,这背后是由于孩子进入了集体生活,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更好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所以老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告状”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才能解开心头的那个小小的结。(一)老师,我需要帮助求助心理小学生遇到纠纷,无法解决时,向教师求得公正裁决或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它在小学生的告状行为中占有很大比例。告状的学生目的是想让老师知道自己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求得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并不希望老师批评或惩罚谁。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有些班干部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老师作为靠山;有的班干部认为自己是老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同学乱加指责,

4、把“我去告诉老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对这样的班干部,老师要积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掌握工作方法,以自己的行动树立威信。(二)我想看看老师怎么办试探心理这类告状主要是学生用以试探老师对某一行为作出的反应,判断这一行为的正确与否,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假若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学生也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假若老师立即制止,告状的学生就会“安分守己”。我们班就有一个爱“告状”的学生小余,差不多每节课她都要“告状”。什么同学衣服脏了,课间在操场奔跑,作业乱写等等,只要她认为不好的,都是她“告状”的素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为了“正义”,自然而然地要对“问题学生”进行批评。

5、结果小余告状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了一位需要重点关注的雪身份之一。所以教师在处理“告状”中,应有意识地控制学生频率,让学生知道老师不是非常喜欢爱告状的孩子。(三)我是我班的管家婆检举心理这种心理是孩子为坚持正义或维护纪律检举他人的违纪行为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我们必须承认小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道德观念,知道一些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后果,日常生活中能分清一般行为的是非、好坏。当然也存在这类学生,他们“告状”常常带有针对性,他们的目光常盯着自认为与自己有过节的同学,等待甚至引诱他们犯错误。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他们“以牙还牙”,甚至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快感,获得心

6、理满足。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告状”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要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化解矛盾,将团结互助精神发扬光大。(四)我班我最棒表现心理这一类型的告状学生,往往是善于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学生对于班级事情,往往比较热心,而且对教师的评价比较重视,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获得关注,对于不按老师要求去做的违规行为,大多数小朋友发现后都要积极向老师告状,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有时,在室外游戏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急急地跑到老师身边说:“老师,他追我。”还没等你开口,又跑掉了,原来他们在玩追逐游戏。这个学生并不是想听你说些什么,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对这类行为,老师可以不理会,笑一笑,点

7、点头,用这些动作表示你已经关注他们了。老师要善待这种告状行为,看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需要,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爱。二、疏导孩子“爱告状”的对策认真倾听孩子的告状,走进孩子的心灵,洞悉孩子心理的需求,才能真正找到疏导的对策。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一)真诚倾听孩子的心声心理学家威廉 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来向老师“告状”时,不管他们的动机是什么,教师都要耐心地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让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的展现在老师的面前。教师千万不能及时把自己的喜怒表现出来,这样来告状的学生会有窃喜,我的“告状”起作用了,老师很生

8、气,肯定会去批评犯错的同学了;或者老师责备“告状者”:“这有什么好说的,没事找事。”这会使得告状的同学心生怨恨,对老师产生不满的情绪:老师偏心,老师不喜欢我。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当学生来“告状”时,他们就是想获得一种被老师重视的感受。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告状”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关注自然地表露给学生,与他们同喜、同怒、同乐。在不断的倾听中,教师的那一份真诚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在得到学生“信任”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有话直说,有话实说。(二)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教师要在教育他们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独

9、立地处理事情。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想通过“告状”来解决,最好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他、开导他,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爱告状的孩子往往爱盯着其他同学的缺点看,一旦别人做得不好就急于报告。如果平时这个学生与自己有过节,就抓住别人的小辫子来报复。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听取同学、老师、家长等人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可能犯错,身边的同学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不断地把别人的缺点放大。有的错误并不是原则上的,我们要学会宽

10、容。学生“告状”的本意,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说他需要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心理疾病,将影响到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除了“受理”孩子的告状,我们更要注重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三)角色体验、学会处理方法 在班级中,让这些爱告状的学生多扮演一些“小老师”的角色,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要对这些同学多鼓励,给他们的心灵播下奋进向上的种子,多一份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去帮助别人,增加干劲。当他们帮助了别人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帮助人的乐趣,让学生渐渐

11、懂得:扬善是值得夸奖的,并且能让自己更受到同伴的喜爱。爱心的温暖可以融化自私、狭隘的心理。爱“告状”的孩子往往气量小,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狭隘的心理。要学会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让学生明白,设身处地的为其他同学想一想,真心的去理解、悦纳、欣赏其他同学,有着像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会赢得更多的友谊。“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我们还可以结合主题队会来进行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如“同学眼中的我”、“我进步了”、“夸夸我自己”等。活动有助于孩子亲身实践和

12、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以及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孩子的“告状现象”也会逐渐消失“告状”对孩子来说,似乎是“不教自会”的。只要发现“侵犯”或“违规”行为,低年级孩子会不约而同地采取“告状”的方式来解决。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儿童的一种道德行为表现,从中可以体现儿童的公平感、同情心、正义感、集体主义、个人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因此,对儿童告状行为的具体处理过程也正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师只有对症下药,抓住孩子们的那点小心思,就能把教育工作做的更细致。参考文献: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四版2王鹰、李鹰、曹丞、史龙身 主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3岳晓东与真理为友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3月第1版4沈兆良 主编走向创新教育 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 4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