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42KB ,
资源ID:137618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7618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里的逃课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里的逃课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内容丰富、理由充足。请假条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病魔缠身型”,这类同学长期遭受“病痛”折磨,或“今日不慎染上风寒”,或“昨天不幸触怒病神”,而结果是“卧床不起”;一类为“开门见山型”,直陈逃课原因,如“今日股价暴涨,故请假两节课”云云。假条因制作简便,在学生中颇为流行。最简单的请假理由是“值班”。一老师上课点名时,很多同学没到,室友均解释说在“值班”。老师解嘲道:“就算劫匪张君来了,也不至如此兴师动众呀。”课堂没吸引力,能不逃吗“老师上课内容太老套,很多课只要考前背背笔记就搞定了,故不如多花点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本以为到了大学,上课会有趣一些,结果很让人失望,还不如自学。”逃课的

2、同学都有自认为充足的理由。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抱怨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太过死板,整个人就是抄笔记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上这样的课,同学们不仅没有获取知识的充实,反而觉得浪费时间。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的重要原因。不少老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硬性教学任务,或者为了保证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只要考前猛背几天就可过关的现状,也让不少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大胆逃课。中南民院的马晓晶老师、武汉大学的赵林老师,上他们的选修课的同学有好几百人。他们的课为什么大家争着去听?因为他们讲课的内容和方式深深吸引着大学生,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自然愿意听

3、。教科书太陈旧,看得没劲“书本上的东西又旧又落后,谁愿意在课堂上浪费时间?”教材陈旧也是大学生逃课的一个原因。大学课本很多是八十年代的产物。如现行的古代汉语是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二版、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二十七次印刷;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一版、一九九八年五月第十七次印刷。文科书历史悠久一点还可以理解,但看看大学里选用的计算机教程,大多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更别指望从中获取前沿新知。为改变教材落伍的现状,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已开始引进国外最新原版材料,但要所有的大学生都拥有最新教材,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无学习动力,自然逃课逃课有客观原因,也少不了学生的主观原因。如果同学学习态度不积极,就会逃课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白教授说:“现行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升学是学习的惟一动力。部分学生进大学后,没有了原来的支撑点,新的目标又没有确定。在这个空档里,他们学习松懈,没有寄托,不知何去何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激情,自然就会逃课。而且,在现行招生体制下,并非所有人都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若对现在的专业没有兴趣,自然少不了逃课。笔者认为,要杜绝大学校园的逃课现象,各方都应作出积极的努力。如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当然,作为学生,更应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大学生

5、课堂冷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杨娟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1420更新时间:2010-2-11文章录入:admin 一、课堂冷漠的表现明伤与暗伤交织当前高校逃课现象已经普遍化,不仅有大量显性逃课,还有严重的隐性逃课。逃课的动机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惰性逃课,又有理性逃课。“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大学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共识。正确看待并认真解决当前大学生的逃课行为,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明伤显性逃课现象凸显 社会心理学家季亚钦科定义逃课概念:学生在未请假情况下,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去上课的旷课行为。目前我国高校逃课问题比较突出,据解放日报200

6、1年12月、河北日报2002年5月显示,大学里的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左右,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有时竟达到50%以上。2001年人民日报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的占82% ,经常逃课的占11% ,从不逃课的仅仅占18%。 (二)暗伤隐形逃课现象普遍 隐形逃课指学生虽然没有旷课现象,但是在课堂内并不认真听老师讲授知识,而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无视课堂和教师的存在。一些研究者认为,隐形逃课几乎涉及全体学生,大部分教师遭遇的经常是一个人表演的尴尬局面。并且暗伤表现形式多样化,与学生心理、思维、情绪等方面密切相关,对其定向测量有一定的难度。 (三)显性逃课

7、与隐性逃课的特点 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显性逃课与隐性逃课二者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1.显性逃课与隐形逃课现象存在年级上差异,逃课率与年级增长呈正相关性。调查显示:大一学生逃课率为12.4% ,大二为24.3% ,而大四学生逃课率竟高达50.5%。2.逃课率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男生逃课率要普遍高于女生。 3.逃课率在专业上也存在差异,总体上文科类学科逃课率要高于理工类。据相关调查显示,文史类逃课率为38% ,比理工科类逃课率高出1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学生对逃课的课程是有选择性的,“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成为很多

8、学校的普遍现象。 4.大学的层次与学生逃课的比例成反比。调查表明,层次越高的学校,大学生逃课的比例越低;层次越低的学校,大学生逃课的比例越高。重点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5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为6%左右;一般本科院校,逃过课的学生占67%左右,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左右;高职高专,逃过课的学生在80%以上,经常逃课的学生在15%以上。二、课堂冷漠的危害内伤与外伤并存课堂冷漠带来的危害是多层次的,有对社会、学校的危害,也有对教师和学生本人的危害;有精神层面的危害,也有物质层面的危害。本文仅从内伤与外伤两个主要层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危害。(一)内伤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把内伤定义为:“在人精神层面

9、上造成的无形伤害”。以下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分析课堂冷漠的内伤。 1.课堂冷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后,课堂学习积极性下降,对知识的追求和掌握大幅下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加大了差距。(2)学生世界观发生偏移,“读书无用论”在学生世界观方面抬头,“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被广大学生接受。(3)学生组织纪律弱化,纪律观念在学生思维中被“个人自由”观念逐渐取代。 2.教师最基本职业心理需求是自己的教学能够受到学生的关注,到课率与听课踊跃程度同教师心理满足程度成正比。课堂冷漠对教师的影响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认同与自我满足感,相反却更容易受到挫

10、败感和无能感的影响。有些教师对课堂冷漠现象采取了相应“冷漠”态度,这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形成恶性循环,使课堂冷漠现象更加严重。 (二)外伤 外伤主要指对于精神之外领域里造成的伤害。与内伤相对应的,我们主要从个人和社会维度着手分析: 1.从个人层面看:课堂冷漠消极后果首要的是阻碍了个人成长、成才,浪费了个人时间、金钱和精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从社会层面看:首先,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课堂冷漠视课堂纪律和老师如无物,直接影响授课老师心理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计划正常实行。其次,高等教育资源严重浪费。课堂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需要国家学校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课堂冷漠使得高等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发

11、挥其应有作用。第三,间接造成作弊、代考现象严重,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滑坡。三、课堂冷漠现象的成因 以往学者对此类问题研究大多数倾向于二因素法,即将逃课原因归结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也有三因素解释法,即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三方面探寻原因。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从个人(主要探究学生心理)以及社会两因素来解释课堂冷漠现象的成因。 (一)个人因素的影响 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坦利赫尔提出青春危机理论,认为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无法逃避的调试阶段。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注重个性表达,但是自身尚不成熟,性格不稳定等等是大学生主要特征。 1.逆反和从众心理明显。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为了维

12、护自己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需要,而对对方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逆反和从众心理人人都有,只是青少年时期显得更为突出。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二是学校和老师的某些管理制度让某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以逃课来表示不满和反抗,希望引起他人关注。还有一类学生因逃课受到惩罚,使他们对学校考勤制度以及任课老师产生逆反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认为,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同辈群体,同辈群体的从众现象则更为明显,且由于尚未达成自我同一性定向,常常表现出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在逃课现象中最

13、为明显。从对逃课的认识上看,不少学生随大流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从众心理更为突出,有的是特定情境中对逃课的采纳,有的是长期对逃课行为的耳濡目染,从众地将此行为合理化。 2.学习动机与兴趣缺失。动机是驱动人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人的社会行为发生和表现总是与一定目标和方向相联系,只有动机才可能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个体行为活动也是在一定动机指导和规定下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逃课主要原因是“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在我国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升学成为许多学生学习唯一目标和动力,学生一旦升入大学,原来支撑其努力学习动力自然消失了,而新的目标又没有及时树立起来,造成一部分

14、大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甚至毫无目标,更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这自然就少不了逃课。逃课还与其认知有关,不少学生认为考试与上课关系不大,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在图书馆或宿舍看书效率更高。 3.学生群体规范作用弱化。群体规范一致性表现在群体成员在行为、情绪和态度上的统一,它调节着群体成员行为,如果群体规范标准化很低,导致群体成员认知标准化作用降低,群体结构松散。班级过去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最基本形式,班级具有鲜明结构特征和目标特征,因此,同班的学生比较容易有共同价值和规范,其内聚力也较强,群体规范作用强。但现在大学一般不再以班级上课,有时甚至是跨系、跨专业的班级在一起上课,学生心理上的相互认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较弱,群体的规范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就难以起作用。尤其是很多大学实行学分制之后,学生群体规范作用进一步弱化,在一个课堂里上课的学生甚至互不认识,群体内聚力、共同的规范及群体的压力对某个学生而言似乎不复存在,上不上课或者听不听课完全靠个人自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又有其他外在因素影响,有较多的学生逃课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