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仰望“思想者”从维熙中国今日之文学走向,虽然出现了一些攀登文学珠峰的佳作,但也存在不少有失历史真实的作品,以及以娱乐至死为文学坐标的伪文学,它们
2、喧嚣于文学市场并占有相当的领地。其中,独占鳌头的是滥竽充数的电视剧,它们以颂扬昔日历史与今日成就为名,酒里掺水成了失真于生活的瓷偶,尽管经不起历史和今天的考验,但仍然招摇过市,成为人文一景。深夜静思,深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生中那种沉甸甸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一些精神变异的文人中,正在化作风尘飘扬而去。何以至此?文人自身的堕落是主因,客体的诱因也不能回避。记得古代圣哲留下过的治国名言:“假凤虚凰误国,卧薪尝胆兴邦。”因而,只着眼于对阳关大道的描述,而回避对中国历史进程中九曲回肠的反思,是当今人文精神的盲症。从某种意义上去解读,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失公,更是对后人的犯罪。遥想封建帝王年
3、代,汉代文人司马迁在监狱中,尽管承受了“断根”的极端惩处,但依然留下了让国人代代相传的史记一书,让后人可以抚摸到远古历史的跳动脉络。难道我们当代文人,在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就失去了直面历史真实的人文之勇,只能避重就轻地写一些应时小卖,以求自我轻松?一些胸无强我中华之大志又不愿去深思历史的文苑“风筝”,随着时尚风向,勾勒出一些“逗你玩”和“哈哈哈”之类的闹剧,是否有失知识分子的良知?是否游离了中华民族自古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当代文学史不能忽略的问题。社会生活中,真、善、美是与假、恶、丑并存的,对生活中那些美好向上的事物,理应挥笔高歌。“圆月时当歌,残月时当泣。”当然月圆和月残,是
4、对社会与历史的变化曲线而言的,绝非许多诗章中的那轮天上银月。此人文精神坐标,对“90后”的文学新星具有参照价值。他们异于老一代文人的是,他们生于改革开放年间,对往昔的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阴晴寒暖,没有亲身经历,而无从感悟。因而,对于文学创作的新生代,不能苛求他们同前一代文化人同声与同步,因为文学是生活的产儿,土地是什么色泽,必然开出什么样的花儿来。但无论你笔触什么年代的生活,深藏在文学中的真、善、美的因子,不能因年轮相异而缺失。笔锋要敢于撕裂假、恶、丑的五脏六腑,为社会的进步出一份绵薄之力。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文精神,在人生与文学的征途上,既不被
5、金钱、仕途、娱乐至上诱惑,又要敢于挑开其背后的故事黑幕。这是恪守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眼睛要向下看,因为在社会底层人群的悲喜人生中,深藏着国家的混浊与清明。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为自己快乐,心中不能忘却中华民族上个世纪被弱肉强食的苦难历史。故而文人手中那支笔,理应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滴下每一滴墨汁这应该是超越老、中、青文化人年龄界限,而共同背负着的人文重责。(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的电视剧以颂扬昔日历史与今日成就为名,实则脱离了真实的生活经不起历史和今天的考验。B.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一些精神变异的文人已经失去了“吾将上下而求索
6、”的精神。C. 文化人既要赞美歌颂生活中那些美好向上的事物,也要敢于撕裂假恶丑,推动社会进步。D. 老、中、青不同年代的文化人都应该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背负起人文重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滥竽充数的电视剧”比作“失真于生活的瓷偶”,形象地讽刺了这些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文景观盛嚣一时的现状,引人深思。B. 文章第二段指出当今某些文人缺乏求索精神的现状并分析原因,阐述了回避对中国历史的反思,是当今人文精神的盲症。C. 文章举司马迁的事例,赞扬司马迁直面历史真实的人文之勇,与部分当代文人避重就轻以求自我轻松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一些当代文人失去知识分子良知的可
7、鄙。D. 文章既指出当代文人身处二十一世纪中失去直面历史真实的人文之勇,也对“90后”青年一代无从感悟往昔作出分析,由点到面,客观全面。3. 根据原文内容分析文人怎样才能背负起人文重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要挥笔高歌生活中那些美好向上的事物,更要敢于揭露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为社会进步出力。B. 眼睛向下看,就是要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悲喜人生,激浊扬清,把混浊与清明都展示出来。C. 对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往昔和建国后的阴晴寒暖,不必理会,只要能面对当下,关注现实即可。D. 勇于反思中华民族上个世纪被弱肉强食的苦难历史,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力。【答案】1. A 2. D 3. C【
8、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和选项内容进行仔细的比对分析。选项A,“当今的电视剧以颂扬昔日历史与今日成就为名”以偏概全,文中是指“一些滥竽充数的电视剧”。故答案选A。【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D,也对“90后
9、”青年一代无从感悟往昔作出分析,由点到面,客观全面。“由点到面”应该改为“由面到点”,根据原文可知:故答案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归纳、整合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分析文人怎样才能背负起人文重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选项C,“对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往昔和建国后的阴晴寒暖,不必理会,只要能面对当下,关注现实即可”文中没有相关表述。故答案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
10、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散 步梁实秋琅嬛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地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据估计:“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和烟煤的每周降量,
11、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换水,关在城市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清早从软暖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给。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辗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清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
12、睡的小孩子。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住。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到唐朝时犹有这种风气。元稹诗“行药步墙阴”,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所谓行药,就是服药后的散步。这种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肚里面有丹砂雄黄白矾之类的东西作怪,必须脚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得畅快。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培根有言:“散步利胃。”我的胃口已经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从不跄踉地趱路
13、。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散步时总得携带一根手杖,手里才觉得不闲得慌。山水画里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一根邛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地需要策杖。一杖在手,无须舞动,拖曳就可以了。我的一根手杖,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
14、子上挂着牌子,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唐慈藏大师“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绝对的阒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而且经常的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地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屐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脱帽招呼。他们不嫌多事。我有时候发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见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见,第三天也不见,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哪里去了。太阳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该往回走。再晚一点便要看到穿蓝条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在街上或是河沟里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地扇起来,弄得烟气腾腾。尤其是,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