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 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 国在我心中”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 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而的专题。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 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 习得两方而均有获益。本册的读写方法,包扌舌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 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 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子;继
2、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 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是本册的学习重点。(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 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语文园地”,各个部分都力求 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 布置,中间有练习、 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 整体。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 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 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岀发,
3、结合专题学 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 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 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 为学生总结回顾木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三) 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木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 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 二是精读课
4、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 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语文园 地”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 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四) “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木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 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 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 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 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 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聊聊书法”;与口语交际技能 相关的,女口,
5、演讲、辩论、朗诵、劝阻。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 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二组、第六组、第八组 分别是“多彩 的活动 “我的拿手好戏”。想象作文有:第一组、第三组,分别是“变 形记”和“让生活更美好”;第七组是应用文“学写倡议书”;第八 组是写人的作文“有你,真好,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第五组,根据 材料扩写。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 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另 一方而,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
6、速度,默读-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 会词语的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 悟文章的基木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 法,作出自己 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主要内容,通过情节、环境、心理等体 会人物形象,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 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 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要点。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分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把握语调和节奏,能够通过
7、注释和想象体味作 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二) 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 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 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三) 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恰当对应。4.表达有
8、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四、教学中注意问题使用教科书,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关注教科格的纵向联系和横向 联系:要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指导有机融人教学过程。1.识字写字。学生在六年级之前己完成认识常用汉字300个的任务,但在六年 级的教学中,依然要重视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 识字能力。写字教学,应在指导学生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到行款整齐,书写美观,并且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鼓 励学生勤于练字。可以举办与书写有关的活动,比如硬笔、毛笔的书 法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作
9、品,在活动中感受汉字书写之美,进 一步激发书写的兴趣。本册教材的多音字都标注了拼音,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帮助学 生掌握学习多音字的方法,形成分辨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 到多音字能借助字义推断字音。阅读策略单元的写字教学,应有别于常规单元,以确保学习方法 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在策略单元中,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如果与 阅读目的无关,可以直接跳过去:与阅读目的有关的,则需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字典和资料进行理解。在学生完成阅读方法的学习交流之后,再进行写字的教学。2.阅读。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備 兼顾几方而目标的实现: 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
10、 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拥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 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 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 学内容。木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含蓄、深刻,教学时, 应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用完整、 通顺的句子复述课文,以检测学生把握内容的情况。不能只让学生关 注某些词句、段落,避免阅读的“碎 片化”。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充分地交 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 行总结。教学情感表达细腻,丰富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
11、注课文 中描述的场景、人物、细节,从中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要避免对课 文的解读“标签化”,脱离文本。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木表达方法,如木册中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而的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 来写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给学生习作提供一定的 借鉴。教学时,要避免讲得过深过细,不要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要 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文言文等不同类型课文的目标定位,避免拔高要 求。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 提倡学生能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主阅读,迁 移本单元中学得的方法,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文言文的 教学,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相关资料,结合想象来理解课文的大意, 并能
12、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课文 的内容和情感。阅读策略单元中的课文和习作单元中的课文,各有用途,应避免 定势思维,用好课文,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教学阅读 策略单元时, 要让学生先明确有目的地阅读的要求,明白根据 不同阅读目的釆用不 同阅读方法的意义,了解每-课介绍的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能在学习 课文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同时要鼓励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真实地汇报 自己的阅读情况,和同学一起讨论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体公到它的 好处,并将这些 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去。习作单元中精读课 文的教学应重点指向表达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事例,井把 重点部分写具依 习作
13、例文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初试身手”或“习作” 的范例,但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习作,防止学生机械模仿。要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快 乐读书吧”。做好关于小说的导读,促进学生主动进行 课外阅读,并 定期组织交流阅读体会,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使学生在阅 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也学习至卜一定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阅 读收获。3.习作。准确把握习作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 达和与人交流。因此,习作要感情真实,并且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 每次习作话题,设定适当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 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尽力避免定位不准、拔高要求的问题。
14、习作教学要继续重视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并且能主动与他人交换 修改。教科书在很多习作中,都提示学生写后进行修改,并且能参考同 学提出的修改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每次习作后都有自我修改和与他 人互换修改的环节,保持良好的修改习作的习惯。要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 力。教科书对写后交流的提示,体现了书面表达的交际功能。习作重 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对象意识,引导学生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书面 交流的成就感,彰显在作后交流中提升习作能力的理念,避免作前的 过度指导束缚学生的灵性。提倡从学生的习作 成品中发现问题,并进 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习作的具体指导放在学生习作之后,引导学生 作后充分交流,在与同伴、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