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林地上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取样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答案D解析调查林地上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取样,A正确;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C正确;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D错。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答案C解析同一物种
2、在不同时间段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生物数量可能不同,故种群密度也会有所变化。42016江西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学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A迁入、迁出能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基因型为Aa的豌豆,自交后代中AA个体所占比例增大,种群发生了进化C原本肥沃的农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D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等于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则该自然生态系统处于稳态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杂合子自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种群没有发生进化,B错;在原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正确;当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
3、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因此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等于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则该生态系统处于衰退状态,D错。52016南京质检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解析图中a是性别比例,b是年龄组成,c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B错
4、误;“S”型曲线,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是增长型,C正确;种群由于分布不同,还具有空间特征,D正确。6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
5、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7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 g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
6、间延长解析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高于0.75 g,A错误;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B错误;由图可知,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达到蝌蚪变成幼蛙所需的最小体重的时间越长,C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缩短,D错误。8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都为710岁B种群和都为110岁C种群为01岁,种群为67岁D种群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解析由题意可知,对于种群来说,在01岁种群存活数下
7、降较快,也就是死亡率较高,所以应重点保护;同理对于种群来说,67岁应重点保护。92015长春调研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10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种群密度相
8、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解析种群密度较高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A错误;大型动物需要的资源空间相对大,一般营养级较高,随着密度增大,存活率降低,曲线a可表示大型动物,B正确;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过大时,存活率降低,C错误;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斗争越剧烈,d点不是个体间斗争最剧烈的点,D错误。11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
9、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项所述的计算结果是10M2.5M105;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12. 2016广东广州模拟2013年6月广州白
10、云山出现了毛毛虫成灾现象。现有研究人员研究毛毛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毛毛虫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同种树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是由于毛毛虫大量死亡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析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种群密度低时有迁入,种群密度高时有迁出,B正确;开放条件下1头/叶的曲线,它达到K值后稳定一定时间后才开始衰退,C错误
11、;种群的衰退指的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表现为年幼个体数量少于老年个体数量,而种内斗争则与种群个体数量(或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种内斗争未必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D错误。13. 2016山东文登高三统考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点击观看解答视频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A.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B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的开始下降答案A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
12、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1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减少10减少2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
13、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析通过题干表述可以知道,对小蚂蚁出现率的研究方法为样方法,B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定时灌溉会导致小蚂蚁出现率增加,说明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小蚂蚁的出现,即D正确;而驱走了大蚂蚁,在相同条件下小蚂蚁出现率则增加,说明大蚂蚁的存在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即大蚂蚁的存在会抑制小蚂蚁的出现率,所以C正确,A错误。15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B若某条件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一般情况,气候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界因素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