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44.86KB ,
资源ID:136447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6447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1、地壳:地下的一个地震波速度的间断面,P波速度由界面上方的6.2km/s增至8.1km/s左右。这个间断面称为莫霍面(M面)。莫霍面以上的介质称为地壳,以下的介质称为地幔。地壳构造复杂,厚度不均,大陆厚,海洋薄。 地幔:从莫霍面到地下2900km深处这一层称为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由地壳基底至约400km深处的B层介质叫做上地幔,B层上部存在低速层,称为软流圈,低速层上部和地壳并称岩石圈。400km-1000km间的C介质叫过渡层。软流圈和岩石圈统称构造圈。1000km-2900km为D层。下地幔比较均匀。但底部约厚200km的D层中,速度梯度接近于零,所以该层介质不均匀。地核:从地幔向下

2、直至地心。2900km-4980km的E层称为外核。外核与地幔的分界面是速度间断面-古登堡面(G面)。第二章放射性和地球年龄一放射性衰变在自然界中,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能够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下,自发地变成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同时发射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不依靠外力而自发衰变的元素称为天然放射性元素。二放射性衰变规律每单位时间所衰变的原子数目与压力,温度等外部条件无关,只于当时存在的衰变原子的数目成正比。半衰期:原子数衰变到原来数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衰变的时间通常为半衰期的十倍。三放射性平衡在母体同位素衰变时,初始衰变产物经常也具有放射性,它们也会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变成稳定的元素

3、。中间过程的每个放射性元素都有自己的衰变常数,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这个系列会达到平衡,即各中间产物的数量保持不变。四主要的放射性元素 铀钍-铅,钾-氩,铷-锶,放射性碳,氚。 地球初期情况假设1.在地球形成初期,各种铅同位素的比值在各处都相同;2.从某时起,地球不同区域的铀,钍,铅都各有特征的比值,这些比值只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而改变;3.在以后某个时期,方铅矿和其它一些不含铀,钍的铅矿分离出来,铅同位素的比值不再变化4.铅与铀,钍分离或成矿的时间可以独立地测定。 第三章天然地震一地震分类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震源深度:浅源地震(60km),中源地震(60-300km),深源地震(

4、300km)。震中距:地方震(100km),近震(1000km)地震强度: 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二全球地震带的分布和它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 1.发散型板块边界;2汇聚型板块边界;3.转换型板块边界全球地震带的地理分布主要由三类板块边界,也就是岩石圈板块沿三类板块 边界的相对运动决定。海沟-岛弧地区地震;洋脊及转换断层的地震;大陆内部的地震(板内地震)三射线参数P的物理意义1.同一条地震射线,P为常数;2.不同的P对应不同的入射角,即对应不同形状的射线;3 .P完全确定了地震射线的性质;4.射线参数P只给出了入射角i和圆心距r的关系,没给出射线的坐标方程。四频散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称为

5、频散。面波成群出现,每一群表现为一列波,每列波各自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这种现象称为面波的频散现象。由于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时相互叠加的结果,具有频散特性的面波不仅有相速度,而且具有群速度。五地球介质的Q值在一个吸收介质中,地震波传播一定有频散现象发生,也就是吸收和频散总是同时存在。为了描述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能量损耗的情况,引入参数Q值。定义为在一周期中质元所损耗的能量与原有能量的比值。Q值反映了介质损耗性质,值越大,介质品质因子越高,能量损耗越小,介质越接近完全弹性。根据Q值的变化研究波的吸收,可以得到介质的非弹性性质,从而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介质的性质。六弹性回跳理论地壳运动使岩石产生应变

6、,当应力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岩层突然破裂,形成断层,或是沿已有断层发生突然滑动,使存储在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就会形成地震。无应力状态-应力作用变形,岩石产生相对位移-应力超过阻力,岩块滑动或破裂形成断层,断层两侧的岩块又回到新的无应力状态。七P波初动。P波刚到达地表时的地动位移。P波初动解:从地面台站记录到P波的初动分布图出发,采用点源双力偶震源力学模型反演震源运动过程,从而求出震源参数。八震源参数动力学参数:断层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静力学参数:断层长度和宽度,地震矩,应力降几何参数: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相应力偶的取向和仰角九震相 将震源所发出的不同振动,

7、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在地震图上的特定标志称为震相。自己分析理解十几种地震波的对比分析第三章重力学和固体潮1.重力场和重力位如果不考虑外部天体对地球的作用,地球上单位质点所受的地球的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矢量和称为地球在该点的重力矢量,该矢量场称为地球的重力场地球在某点的引力位和离心位的和称为地球在该点的重力位。地球重力位相同的点在空间构成的曲面称为重力等位面。重力等位面得性质:1.在面上移动单位质量时,重力不做功2.两个等位面之间的位差是常数。一般等位面不平行,且在同一等位面上重力不是常量。2正常地球场模型,正常重力场和重力异常场质量等于地球总质量,以地球自转角速度绕其极半径为轴旋转,转动惯量与地

8、球相同的参考椭球。这种模型在其表面和外部空间产生的重力场称为地球的正常重力场。真实地球与正常地球场模型的密度分布不同在该点产生的重力场的差值称为地球在该点产生的重力异常场3影响各力的因素1引力:地球的形状,海拔高度,地壳内部的质量分布2.离心力:高度,纬度3.固体潮:地球自转 ,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的变化4.影响重力测量的因素观测点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2地形质量。5均衡模型计算补偿质量在地球表层的分布,从而计算出补偿质量对观测点的重力影响。考虑与全球地形质量相对应的补偿质量对观测点重力的影响的校正称为均衡校正6.正反问题的例子真实地球的密度与正常场地球模型的密度差称为地球的剩余密度。地球的剩

9、余密度是重力异常场产生的原因。根据给定的地球剩余密度计算重力异常擦汗那个,称为重力异常场的正演问题。根据地面上测出的重力异常场求出地球剩余密度的分布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反演的解不唯一,因此需要地质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来限制解的范围。当反演深度大的异常体时,要考虑地球表面的弯曲。7.固体潮及其产生原因地球整体在太阳和月亮的起潮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固体潮。地球在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地球在地心和月心以及地心和日心的这两个连线上拉伸,在与它们垂直的两个平面内压缩,地球对起潮力的这种响应称为地球的固体潮。固体潮在地球内部形成潮汐应变和潮汐应力,并使地球自转角速度发生变化等等

10、。引潮力是作用在地球的单位质点上的日、月引力和地球绕地月(和地日)公共质心旋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作用在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起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地球在该点的重力发生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8固体潮在地表产生的物理现象1.重力固体潮 2.地倾斜固体潮 3.应变固体潮 4.井水水位固体潮 5.经纬度固体潮6.海潮7.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 第四章地磁一地磁场的组成 地磁场是一个弱磁场,由多种不同来源的磁场叠加而成。分为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和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变化磁场。稳定磁场远大于变化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部分起源于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称为地磁场的内源场,起源于地球外部的稳定磁场称为外源场。外

11、源场只占内源场的1%,因此稳定场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外源变化磁场起源于地球外部的各种电流体系。这种磁场还会在具有导电性质的地球内部感应出一个内部电流体系,它就是产生内源变化磁场的原因。二地磁场的基本特征1.近似于一个均匀磁化球体或一个处于地心的磁偶极子所形成的磁场。2.地磁场强度整体很弱,在两极处的地磁场强度最强,赤道处最弱,约为2倍关系。三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1.地磁场强度按0.05%/a衰减2.磁偶极子以0.05%a沿经度西移3.磁偶极子以0.02%/a沿纬度北移4.非偶极子场以0.2%/a沿经度西移5非偶极子场以10nT/a量级增加6地磁场长期变化本身以0.3%a西移1.变化磁场的分类和

12、产生原因1.1平静变化:起源于电离层中比较稳定的电流体系的周期性变化,是连续出现的各种周期性的平缓变化,并且叠加在地球基本磁场之上。分为太阳日变化(日变),太阴日变化以及年变化。日变幅度最大 干扰变化:即磁扰,分为磁暴和地磁脉动。磁暴和太阳活动与地磁相互作用存在密切联系。分为三阶段:1.初相阶段,磁场强度增加。2.主相阶段,磁场水平强度下降;3.恢复相阶段,环形电流逐渐衰减,地磁场逐渐恢复。1.2地磁脉动:可能是由于地表以上1000km磁层内或磁层边界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以及太阳风(太阳连续不断的向外发射的等离子体)和磁层的相互作用下,磁流波沿磁力线的共振激发引起的短周期的地磁干扰,形态,周期和振

13、幅各异。第五章 古地磁学1.古地磁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岩石的剩余磁性2.岩石剩余磁性,类型及其特征岩石的磁性一般是岩石所含的铁磁性矿物在地磁场作用下产生的。1.岩石的原生剩磁方向与形成岩石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而且岩石的原生剩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2.古地磁场是轴向地心偶极场。热剩磁TRM:1.在弱磁场中,热剩磁强度比常温下获得的剩磁强度大很多;对于各向同性的火成岩,热剩磁的方向与外磁场一致,其天然剩磁方向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场方向;3.弱磁场中剩磁强度正比于外磁场强度;4.部分热剩磁具有可加性;5.火成岩中的铁磁质颗粒的弛豫时间极长。沉积剩磁:由沉积岩中的母岩风化侵蚀而来的铁磁性碎屑颗粒,在沉积过程

14、中其磁矩沿地磁场方向排列所获得的剩磁。1.含水量超过一半,剩磁的偏角和倾角和地磁场一致;2.沉积过程中所获得剩磁是稳定的;3.剩磁强度与外磁场成正比;4.剩磁强度远小于热剩磁,稳定性也不如热剩磁。化学剩磁:1.弛豫时间长,稳定性高,弛豫时间随铁磁性颗粒的体积增大而加长;2.在弱磁场中,剩磁强度正比于外磁场;3在同洋的外磁场的作用下,剩磁强度为热剩磁强度的几十分之一。黏滞剩磁:属于次生剩磁,是岩石长期置于地磁场中获得的剩磁;2地磁场方向不断变化,黏滞剩磁的方向也会变化,因此黏滞剩磁给地磁研究带来干扰,需要磁清洗,消除次生剩磁。3.古地磁的应用地磁学方面:测量古地磁场强度。研究古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古地磁场的长期平均性质地磁场的反转地质学方面: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古纬度,岩石年龄,研究构造运动 第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