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4.43KB ,
资源ID:136432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6432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心律失常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心律失常文档格式.docx

1、左束支稍后分为前、后分支,分别进入两组乳头肌。由于左束支最先抵达窒问隔左室面,遂使该区域成为心脏最早的激动部位。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面行进,至前乳头肌根部再分成许多细小分支。左、右束支的终末部呈树枝状分布,组成普肾耶纤维网,潜行于心内膜下。这些组织的血液供应来自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后降支。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随即由结间通道和普通心房肌传递,抵达房室结及左心房。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抵达希氏束后传导再度加速。束支与普肯耶纤维的传导速度均极为快捷,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被激动。最后,冲动抵达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心脏传导系统接受迷走与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性

2、,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交感神经的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一)冲动形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2.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2)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心房扑动、心房

3、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2.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将其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本章主要依据心律失常发生部位、同时参照心律失常时心率快慢进行分类,对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处理加以讨论。【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或)冲动传导的异常。(一)冲动形成的异常窦房结、结间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的远端和希氏束-普肯耶系统等处的心肌细胞均具有

4、自律性。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均可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此外,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心室肌细胞,亦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诸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自律性异常增高而形成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触发活动( triggered activity)是指心房、心室与希氏束-普肯耶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被称为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达到阈值,便可引起反复激动,持续的反复激动即构成快速性心律失常。它可见于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低血钾、高血钙及洋地黄中毒时。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的

5、最常见发生机制。产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传导异常,它包括: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各不相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环;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另一通道传导缓慢,使原先发生阻滞的通道有足够时间恢复兴奋性;原先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从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动。冲动在环内反复循环,产生持续而快速的心律失常(图3-3-2)。冲动传导至某处心肌,如适逢生理性不应期,可形成生理性阻滞或干扰现象。传导障碍并非由于生理性不应期所致者,称为病理性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的诊断】(一)病史心律失常的诊断应从详尽采集病史入手。让患者客观描述发生心悸等症状时的感受。病史通常能提供对诊断有用的线索: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

6、;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烟、酒、咖啡、运动及精神刺激等;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繁程度、起止方式;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产生症状或存在潜在预后意义;心律失常对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如体位、呼吸、活动等的反应。(二)体格检查除检查心率与节律外,某些心脏体征有助心律失常的诊断。例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时心律规则,因PR间期不同,第一心音强度亦随之变化。若心房收缩与房室瓣关闭同时发生,颈静脉可见巨大a波(canon wave)。左束支传导阻滞可伴随第二心音反常分裂。颈动脉窦按摩通过提高迷走神经张力,减慢窦房结冲动发放频率和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与不应期,可对某些心律失常的及时终止和诊断提供帮助。其操作方法

7、是:患者取平卧位,尽量伸展颈部,头部转向对侧,轻轻推开胸锁乳突肌,在下颌角处触及颈动脉搏动,先以手指轻触并观察患者反应。如无心率变化,继续以轻柔的按摩手法逐渐增加压力,持续约5秒。严禁双侧同时施行。老年患者颈动脉窦按摩偶尔会引起脑梗死。因此,事前应在颈部听诊,如听到颈动脉嗡鸣音应禁止施行。窦性心动过速对颈动脉窦按摩的反应是心率逐渐减慢,停止按摩后恢复至原来水平。房室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反应是可能心动过速突然终止。心房颤动与扑动的反应是心室率减慢,后者房率与室率可呈24:1比例变化,随后恢复原来心室率,但心房颤动与扑动依然存在。(三)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应记

8、录12导联心电图,并记录清楚显示P波导联的心电图长条以备分析,通常选择V1或导联。系统分析应包括:心房与心室节律是否规则,频率各为若干?PR间期是否恒定?P波与QRS波群形态是否正常?P波与QRS波群的相互关系等。(四)长时间心电图记录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 monitoring)检查使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电图,患者日常工作与活动均不受限制。这项检查便于了解心悸与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明确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疗效以及是否出现功能障碍。若患者心律失常间

9、歇发作、且不频繁,有时难以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此时,可应用事件记录器(event recorder),记录发生心律失常及其前后的心电图,通过直接回放或经电话(包括手机)或互联网将实时记录的心电图传输至医院。尚有一种记录装置一段时间可埋植于患者皮下,装置可自行启动、检测和记录心律失常,可用于发作不频繁、原因未明而可能系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五)运动试验患者在运动时出现心悸症状,可作运动试验协助诊断。但应注意,正常人进行运动试验,亦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运动试验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性不如动态心电图。(六)食管心电图解剖卜左心房后壁毗邻食管,因此,插入食管电极导管并置于心房水平时,能记录到清晰的心

10、房电位,并能进行心房快速起搏或程序电刺激。食管心电图结合电刺激技术对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判断可提供帮助,如确定是否存在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能被心房电刺激诱发和终止。食管心电图能清晰地识别心房与心室电活动,便于确定房室分离,有助于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食管快速心房起搏能使预激图形明显化,有助于不典型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确诊。应用电刺激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可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食管心房刺激技术亦用于评价窦房结功能。此外,快速心房起搏,可终止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类型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图3-3-3)。(七)临床心电生理检查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是将

11、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和(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的不同部位辅以812通道以上多导生理仪同步记录各部位电活动,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冠状窦(反映左心房、室电活动)。与此同时,应用程序电刺激和快速心房或心室起搏,测定心脏不同组织的电生理功能;诱发临床出现过的心动过速;预测和评价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药物、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导管消融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患者接受电生理检查,大多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诊断性应用:确立心律失常及其类型的诊断,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治疗性应用;以电刺激终止心动过速发作或评价某项治疗措施能否防止电刺激诱发的心动过速;植入性电装置能否正确识别与终止

12、电诱发的心动过速;通过电极导管,以不同种类的能量(射频、冷冻、超声等)消融参与心动过速形成的心肌,以达到治愈心动过速的目的;判断预后:通过电刺激确定患者是否易于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有无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包括:1.窦房结功能测定 当患者出现发作性晕厥症状,临床怀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但缺乏典型心电图表现,可进行心电生理检查测定窦房结功能。测定指标包括:(1)窦房结恢复时间(sinus node recovery time, SNRT):于高位右心房起搏,频率逐级加速,随后骤然终止起搏。SNRT是从最后一个右房起搏波至第一个恢复的窦性心房波之间的时限。如将此值减去起

13、搏前窦性周期时限,称为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orrected SNRT,CSNRT)。正常时,SNRT不应超过2000ms,CSNRT不超过525ms。(2)窦房传导时间(sinoatrial conduction time,SACT):通过对心房程序期前刺激模拟具有不完全代偿的早搏进行测定和计算。SACT正常值不超过147ms。SNRT与SACT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敏感性各为50%左右,合用时可达65%,特异性为88%。因此,当上述测定结果异常时,确立诊断的可能性较大。若属正常范围,仍不能排除窦房结功能减低的可能性。此外,应同时检测房室结与室内传导功能,以便对应用起搏器的种类及其工作方

14、式作出抉择。2.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 体表心电图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的部位,当需要了解阻滞的确切部位时,可作心电生理检查。房室传导系统心电生理检查内容包括:测定房室结维持11传导的最高心房起搏频率(正常不小于130次/分);以程序心房刺激测定房室结与希氏束-普肯耶系统的不应期,以及各种传导间期,如PA(反映心房内传导)、AH(反映房室结传导)、HV(反映希氏束-普肯耶系统传导)(图3-3-4)。室内(希氏束分叉以下)传导阻滞时体表心电图PR间期可正常或延长,但HV间期延长(55ms)。如HV间期显著延长(80ms),提示患者发生完全性房窒传导阻滞的危险性颇高。HV间期延长对传导障碍诊断的特异性高(约80%),但敏感性低(约66%)。3.心动过速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伴有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发作不频繁难以作明确的诊断;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抑或室性心动过速有困难者;进行系列的心电生理-药理学试验以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效果;心内膜标测确定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并同时进行导管消融治疗。4.不明原因晕厥 晕厥的病因包括心脏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