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9.79KB ,
资源ID:13621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621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条件的分析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条件的分析1.docx

1、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条件的分析1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条件的分析【摘要】正在逐步形成中的海峡 经济 区将成为 中国 经济版图中又一强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梅州应该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积极地融入到海峡经济区当中,来实现本地区跳跃性 发展 。【关键词】海峡经济区;梅州;优势条件;劣势条件一、逐步形成中的海峡经济区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以及随着 台湾 经济的全面转向“亚洲化”,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来往从无到有,并日益紧密。两岸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也日渐增多。据台湾方面对2004年进出口的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总额

2、达到亿美元,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地区的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大陆地区对台湾地区的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台湾方面获得了亿美元的顺差,大陆地区已经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外贸顺差来源地。同样是截至2004年,台商对大陆地区的投资项目是64626个,合同台资金额超过800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亿美元。在这样一种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以及台湾地区经济逐渐融入祖国大陆地区经济的潮流中,包括海峡东岸的台湾地区、海峡西岸的浙江南部地区、福建全省、广东东部地区等在内的海峡地区正逐步在形成一个人口总量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当,但经济总量超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国第四个大规模,同时也是最大规模的一个经济区。这个海峡经济区一

3、旦最终形成,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将有重要的 影响 力。目前 ,海峡地区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产业结构也不同。海峡东岸地区的产业主体是以 电子 、石化、机械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高,总量也大。西岸地区则处在以服装、鞋子、食品、玩具和工艺品为主的传统产业向以电子、机械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的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但两岸地区各有优势,经济互补性很强。十多年来,海峡东西两岸地区的经贸合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西岸地区承接了东岸地区大量的传统产业的转移,支持了东岸地区的产业升级,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发展。海峡东西两岸地区都形成了中心城市带动的中心区,东岸以台北、高雄为中心的台湾

4、西部沿海地区,西岸以温州、福州、厦门、汕头为中心的沿海地区。虽然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影响和阻碍了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两岸的经贸往来也处于“单向”流通状态,未能实现直接的“三通”,也给经贸往来造成很大的不便,但随着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以及两岸经贸往来的进一步密切,海峡经济区将不可阻挡地会最终形成。二、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的有利条件梅州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区,东部和东北部与福建省接壤,南连揭阳、潮汕,处于海峡经济区的西南边缘地带。全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户籍人口500万人,其中90%以上的是客家人,是世界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区,享有“客都”之美誉。但是,由于

5、种种原因,目前梅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要赶上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就应该借助海峡经济区正逐步形成的这一大好时机,积极融入海峡经济区,承接海峡经济区中心区的适合梅州地区优势和发展需要的一些传统产业的转移,并同时积极实现本地区支柱产业的全面升级,来促进本地区的跳跃性发展,推动本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进步,从而实现梅州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各项奋斗目标。目前来看,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条件:资源条件优势人文资源优势。梅州境内拥有500万人口,其中近七成居住在 农村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够为梅州今后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充分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经济区内

6、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的其它地区提供劳动力。据有关数据显示,梅州常年在外谋生的人超过百万。这些人目前大部分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一旦梅州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有大量需求,这些离家谋生的人则可以迅速地回归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服务。梅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本地五百万人口中超过90%是客家人,客家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勤劳朴实、特别能吃苦的优良传统,这是梅州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梅州客家地区有着悠久的“崇文重教”传统,重视文化 教育 事业,有“文化之乡”之美誉。特别是近年来,“文化梅州”战略的实施,使梅州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形成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

7、展的良好局面,拥有一大批省市一级学校和国家、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梅州最高学府的嘉应学院在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的这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拥有的学科门类不断增加,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一所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梅州源源不断地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生态资源优势。梅州地处武夷山余脉,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面积约占梅州总面积的90%。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的种植和保护,加上近年来的“生态梅州”建设,梅州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达%,远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境内的 自然 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众

8、多,拥有令人羡慕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梅州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自然条件。华侨资源优势。梅州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00万人,享有“华侨之乡”之美誉。在占全台湾人口五分之一的四百多万客家同胞中,来自梅州的有很大比重,其中仅蕉岭籍的就有五十万之众。这一共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台湾同胞对梅州的认同,可以消除大山和海洋的阻隔,拉近梅州与台湾的距离,促进梅州快速融入海峡经济区。自然资源优势。在梅州境内,探明并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钨、石灰石、稀土等有四十余种。在大埔等地,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也提供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

9、林木资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和众多的河流,加上充沛的降雨,使梅州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另外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矿泉水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加快梅州经济发展和融入海峡经济区的良好条件。经济条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 科学 发展观,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开放梅州、 工业 梅州、文化梅州、生态梅州“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昔日封闭落后的梅州山区,焕发出与 时代 同行的勃勃生机,初步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工业 生产方面,形成了以卷烟、 电子 、电力、建材四大支柱行业为主体,包括矿产、纺织、机械、陶瓷、食品、制药、林木农产品加工等行

10、业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是广东省规划 发展 的四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是广东省的重要能源基地。工业 企业 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总体竞争力不断增强,拥有一批经广东省认定的省名牌产品和省着名商标,以及多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品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方面,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共同发展的态势,是广东省“三高”农业开发的示范地区。如梅州是全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之一,是农业部命名的“金柚之乡”。梅州一直有种植茶叶的传统,近几年的大力开发,更扩大了茶叶的种植面积和规模,提高了茶叶的品种质量,是农业部命名的“单枞茶之乡”,拥有一批获得国家、省金

11、奖和银奖的品牌。以速生丰产林和竹类的种植为主的林业开发发展迅速,给木材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众多的山塘水库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建成了养殖业和种植业并举的农业生产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现代 服务业、物流业已经初步能满足梅州 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已达32%。 旅游 业发展迅速,是“ 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一良好的 自然 环境和相当数量的人文景观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来梅州观光旅游。有了一定发展的经济能加强梅州与海峡经济区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和合作,有利于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基础设施条件优势虽然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山区,在 交通 基础

12、设施建设方面难度很大,但经过多年的努力,梅州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现代化的立体交通 网络 ,交通四通八达。拥有可起降波音737飞机的梅县机场, 目前 已开通的航线直达广州、香港。境内拥有广梅汕铁路和梅坎铁路,南达汕头,东接福建,西连大京九铁路并与全国铁路网连接。水运可以从梅县松口港顺梅江、韩江直达汕头。公路建设方面,截至200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公里,基本实现市到县通二级路,县到镇通水泥路,镇到村通公路,市到县“一小时生活圈”的目标。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继2003年底梅汕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2005年10月梅河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后,2006年底,

13、连接梅州和福建龙岩的梅龙高速公路梅州段实现通车。境内的刁坊至畲江高速公路,从大埔连接至福建龙岩的高速公路已在2006年动工建设,还将争取立项建设连接梅州和江西瑞金的梅赣高速公路,全力打造闽粤赣三省的交通中心。这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大大拉近梅州和海峡经济区西岸中心地带汕头、厦门等地的距离,实现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梅州还充分加强电力设施的建设,目前全市的水火电装机容量超过200万千瓦。今后几年,还将投入巨资,建设包括梅县电厂、宝丽华荷树园电厂、兴达电厂在内的总装机容量达万千瓦的水火电厂,到时全市的水火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将成为广东省的重要能源基地,也将为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提供充足的

14、动力。三、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的不利条件区位劣势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地区,在整个海峡经济区的位置里,处于西部边缘地区,与海峡经济区西岸的中心地区温州、福州、厦门、汕头等地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一个边缘位置,加上梅州本处山区,与中心区联系的时间和成本需要更多,也就增加了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的难度。如果不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整个经济区中,特别是加强与中心区的信息、经济联系,那就随时都有被经济区脱离的可能。薄弱的经济基础劣势目前的梅州,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总量还很小,2006年的本地生产总值仅为347亿元,约900美元的人均生产总值,不仅远低于广东省3500美元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1800美元的平

15、均水平。不仅与海峡经济区的东岸有很大的差距,与西岸的差距也不小。特别是梅州地区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信息化 社会 中最重要的信息还比较闭塞,使当地与外界的信息沟通相对困难,更 影响 了梅州与外界的经济交流。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快速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有相当水平的海峡经济区,难度是相当大的。人才劣势前面提到梅州人口众多, 教育 事业也比较发达,每年能为梅州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各类人才,但在其中有不少的不利因素。众多的人口中大部分是 科技 文化素质较低的体力劳动者,拥有一定职业技术的劳动者很少。虽然梅州的教育每年都能提供大量的人才,但梅州历来有这样一个传统和特点,本

16、地人才多出于教育界和政界,而经济发展所需的经济方面的人才则相对较少。由于梅州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活动不够活跃,对个人来说,意味着发展空间受限制,加上待遇又低,不仅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而且本地人才也流失严重,造成梅州本地区拥有的经济人才相对匮乏。这种情况与梅州经济发展和快速融入海峡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是不相一致的。由于长期居住在山里,在山区封闭的环境中生活,梅州客家人也形成了一些陋习,如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愚昧落后、窝里斗等。这些观念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梅州人的对外开拓动力,制约了梅州的发展。这一切,都加大了梅州经济发展和融入海峡经济区的难度。【 参考文献 】 严正两岸一中与 台湾 海峡经济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 石方正,邓利娟海峡经济区的空间演进:结构、特征与 问题 J厦门大学学报,200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