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特异性、恒常性、积累性、交互作用。3.社会文化的含义:广义的: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是指精神文化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法律、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教育、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的类型: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可思想文化。第六章1.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适应社会环境的一切活动过程。2.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指向目标;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相符合的程度。3.生活方式: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活动的行为表现形式,是人们
2、一切生活活动的总和。4.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遗传性、获得性、适应性、能动性和社会性。5.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分类:(习惯性行为)不良生活方式;治病行为模式(AC型行为);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6.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吸毒、性乱、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和C型行为)。第七章1.社会卫生状况:是指人群卫生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诸社会因素的状况。2.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程序:确定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把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若干范畴;根据所确定的范畴,寻找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标;根据所选定的
3、指标,制定收集有关资料的计划,开展收集资料工作;分析指标,归纳结果。3.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单一型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复合型指标:减寿人年数(PYLL)P93、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活动期望寿命(ALE)、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健康期望寿命(HALE)。4.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公平性欠佳:国家质检存在着健康不公平、同一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健康状况不公平;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大改变;面临新旧健康问题双重挑战。5.我国社会卫生状况:人群健康状况: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群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面临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城乡居民卫生需求发生变化,呈现新特点;影响健康的社
4、会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状况、卫生服务状况、行为与生活方式。第八章1.生命质量(QOL):2.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和满意度。第九章1.健康管理:以不同健康状况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为,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全过程。2.健康管理的特点:标准化、定量化、个体化、系统化、整体化。3.健康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有助于改善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有助于推动医疗系统的变
5、革。4.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人群健康管理。5.健康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的各种诱发因素。6.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广泛存在。第十章1.卫生服务研究的概念:是研究居民健康、医疗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卫生部门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2.卫生服务研究的具体目的:研究和制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计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目前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的原则及方法;研究人人享有卫生保
6、健,建立全民医疗保障目标和制度,加强卫生系统的职能,为制定卫生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卫生服务研究分类:卫生系统研究、卫生工作研究、预防医疗效果评价、行为医学研究。4.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社会因素对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我国卫生服务业务机构具有两大特点:1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疗养等机构往往专业分工,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全面的卫生服务业务体系;2建立和健全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使我国形成了多层次的卫生服务);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卫生人力、卫生机构、装备和供应、知识和技术资源);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卫生服
7、务效果评价。5.卫生服务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探索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景;比较不同国家个地区之间卫生服务状况和水平;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的考察,了解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和效果;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系统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投入产出比较评价;发展预测法;家庭健康咨询抽样调查。6.卫生服务研究的指标:卫生服务需要:是主要取决居民自身健康状况,是根据人们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的对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的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感觉到的需要和由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卫生服务需求:是指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在一定时间内、一
8、定价为水平上人们愿意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由需要转化的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卫生服务供给:是指根据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向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卫生服务利用:是指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他是综合描述和直接反应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工作数量、质量及效率的客观指标。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之间的联系(当供给大于需求时,需求将得到满足,但供给大于需求又会导致卫生资源利用不足,造成浪费;供给量小于需求时,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等待就医、必要的设备检查、住院及未得到应有的就医服务等。一般来说,需要大于需求,而需求大于利用)。7.影响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因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
9、别构成;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卫生服务质量和设施;医疗保健制度因素;气候和地理条件;行为心理因素;婚姻和家庭。8.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指标:疾病频率(度)指标、疾病严重程度指标卫生服务利用指标:门诊服务利用指标、住院服务利用指标、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9.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卫生费用、卫生设施、卫生装备和药品、卫生信息等。第十一章1.卫生政策:是指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医疗卫生需要,对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和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卫生政策的功能:导引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分配功能。3.公共政策的特征:政治性与公共性稳定性与变动性
10、公平性与效率性强制性与合法性4.策略(STRATEGY):是政策的一种,指行为主体在一定时期为实现特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条例办法、目标体系、评价指标和具体措施的总称。5.社会卫生策略:是指卫生发展的战略、政策、目标和指标、对策和措施,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医学、公共卫生学和改善人群健康有关的措施和技术,是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方针和方法。6.社会卫生策略的制定:发现健康问题;寻找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制定策略。7.卫生政策制定:确定政策目标(政策目标要有针对性,且具体明确;政策目标要协调一致;政策目标与手段要统一)设计政策方案(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政策方案的细化设计
11、)政策方案的选择和可行性论证;政策合法化。8.SWOT是指“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9.“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的是健康是从家庭、学校和工厂开始的,人们必须在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持健康;人们将使用切实可行的卫生措施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和老年病顺利的度过一生。(到2000年,使世界上全体人民都能达到一种按社会和经济发展所达到的最高健康水平。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指在要使不同国家都能够按照本国的社会和经济能力,尽力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10
12、.中国卫生方针:卫生工作方针的沿革与发展;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十二章1.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即:在结构上,他是一个以地理行政管理为依据的、明确划分的局部区域,如市、区、街、县、乡镇,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在功能上,它是由一群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和共同文化氛围的居民组成的(要素: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认同、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2.社区卫生服务(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
13、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贯的基层卫生服务。3.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服务;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套避
14、孕药具;协助处理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卫生公共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服务。第十四章1.社会病:在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与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影响范围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2.社会病的特点:公共性、产生根源的复杂性、危害的严重性、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病即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3.自杀: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的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准备、自杀计划、自杀意念)。4.自杀的社会根源: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较低;农村有毒化学物质广泛的可获得性;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及社会地位较低;农村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农村精神卫生服务力量薄弱。5.自杀的预防: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规范有关媒体自杀事件的报道;减少自杀机会;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对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6.吸毒: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但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7.吸毒的社会根源:毒品的可获得性;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8.吸毒的控制与预防:禁毒政策和法律;把禁毒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实行综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