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91KB ,
资源ID:135395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539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

1、挥心育主体的心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3、深入钻研教材内容自然地渗透。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就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不

2、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4、在实践练习中突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合作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中的很多实践任务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如果教师依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生不愿听、不愿做,差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互帮互助,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

3、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总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才能全面完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篇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当今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 ,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 ,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

4、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 “学会 ”知识上,而是转到 “会学 ”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 “白色污染 ”,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

5、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

6、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篇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寻找 “切点 ”引起的反思寻找 “切点 ”引起的反思【摘要】本文就 “为学生上网 喜欢做什么 与 应该做什么 寻找 切点 ”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从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信息素养要从反思做起。【关键词】切点,反思,信

7、息技术课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工程基本完成了,网络教室成了学生们的又一个乐园,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连接上 internet ,课外(每天的第八节)也可以连接上 internet 。同时,网络教室也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述的问题是其中之一 “学生贪玩 ”。为了让学生们一同来关注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寻找“切点 ”,变消极的 “聊 ”为有意义的 “讨论 ”,我在本校网站上组织了一次题为 “冲浪、游戏、聊天与获取信息 ”的调查。参加这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 1277 人,其中针对上网 “喜欢做 ”和“应该做 ” 且抛开调查项目设计的科

8、学性,就学生回答的结果来分析一下: “随便逛逛”的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 28.89% ,这证明学生们清楚上网浏览“目的性 ”的重要性; “ qicq 、”“聊天 ”的下降幅度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下降了 22.71% 和 16.13% ,但这是喜人的状况吗?难道“qicq ”、“聊天 ”、“论坛 ”等虚拟社区形式就一定要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吗? ? 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特别是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反思一: “网络 ”与 “洪水猛兽 ”我们都知道 “学生一旦接触

9、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1,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 “游戏机 ”、 “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 “玩”中。 “玩 ”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 “玩 ”性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在“玩”中,有人 “玩”出了精彩、 “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玩”得被家长 “封机 ”。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发教育游戏,所针对的正是学生 “要玩 ”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会不会令中小学的信息

10、技术教育变得被动呢?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如果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还要过分地依赖 “游戏 ”,那么 “网络 ”就真的逃脱不了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命运,那真是我们的悲哀了。毋庸置疑,与任何事物一样, “网络 ”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以往学生是在 “两个世界 ”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 “第三个世界 ”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3“oicq、”“聊天室 ”和 “论坛 ”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 “第三

11、个世界 ”的,我们不是要 “取缔 ”,而是要 “拿来 ”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反思二:从 “计算机教育 ”到 “信息技术教育 ”纯信息技术的世界是空洞的么?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 “计算机教育 ”到“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

12、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4 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

13、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 ”。因而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网络、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 (georgeb.shaw) 所倡导的那样:

14、“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反思三:从 “传统的单一模式 ”到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种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上,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借助本学科优势走在前列。就我们学校而言, 2000 年我们就在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中全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抓住 “任务驱动 ”的要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上学习资料,有时也进行了分组学习的设计,并要求学生将每一个任务都反映到网上的实时系统中,接受其他同学学习和评价。应该说,这种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 “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迎的、有效的。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理论来支持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不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模式最终仍然会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厌倦。在厌倦的情绪中,那种运用设置任务(问题)构搭脚手架的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将以失败告终,因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