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有看图学文2课、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15课、8个积累运用。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重视语言的积累。难点:培养学生理解词、句、段的能力。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教研课题:参加集体备课20次,相互听课35节,上研究课课题_ 与 老师相互帮助。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 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2 认真写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3 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5、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时间周次教学活动内容课时量附注2.32.61放风筝小足球赛42.92.132古诗两首我和企鹅积累运用一62.162.203积累运用一第一单元测评画杨桃找骆驼2.232.27养蚕一束
2、鲜花读写例话积累运用二3.13.55积累运用二第二单元测评赵洲桥人民大会堂3.83.12人民大会堂纸奶奶的生日万能胶水发明记积累运用三3.153.197第三单元测评翠鸟我爱家乡的杨梅3.223.268杏儿熟了信箱积累运用四3.294.29第四单元测评古诗三首火烧云4.54.910院子里的悄悄话女娲补天积累运用五第五单元测评4.124.1611第五单元测评荷花雨中海底世界4.194.2312在金色的沙滩上读写例话积累运用六第六单元测评4.264.3013第六单元测评李时珍爱迪生飞机遇险的故事5.65.714千里跃进大别山积累运用七5.105.1415积累运用七第七单元测评寓言两则5.175.21
3、16惊弓之鸟神笔马良猪八戒吃西瓜积累运用八5.245.2817积累运用八第八单元测评总复习5.316.418总复习6.76.11196.146.18206.216.2521期终考试6.287.222期终结束工作第一单元思想品德:1、 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 激发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兴趣。3、 吟诵古诗,了解古代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知识:1、 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2、 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3、 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4、 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能力:1、 培养观察、理解和想象
4、的能力。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放风筝 第1课时 总第1个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5、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写风筝的诗或文章。2、自制或买风筝准备参加放风筝活动。教学设计思路:从学过的古诗导入,在学生对风筝的历史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掌握观察图画的一般顺序,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理清“大蜻蜓”飞上天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景,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兄弟俩当时高兴的心情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巩固理解,加深印象,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搜集材料,拓展阅读(最好也应该要求学生读熟。为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带学生外出放一次风筝,最后,写一篇日记,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以古诗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
6、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传说公元202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
7、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 经过千余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逐渐完善起来的工艺设计,使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巧、合理而易于放飞。从唐朝(公元6118907年)开始风筝由军用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饶有趣味的娱乐工具,“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正是放鸢取乐的写照。“放风筝”这了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国,春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公历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于在这个期间扫墓或到郊外去春游
8、,放风筝便是此时一项流行的娱乐方式。古人所述“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声驰空碧东风晓”,正是描绘出春天放飞风筝的热闹景象。 风筝在中国,有北鸢、南鹞之分。传统样式有串型风筝(以龙头蜈蚣为主),筒子型(以立体宫灯为主),板子型(以八卦形为主),软翅型(以蝴蝶、晴蜓为主),硬翅型(以燕子、神话人物为主),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种用丝绢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形体如火柴盒大小,放于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风筝在中国广为流传,但风格各异;北京、天津、潍坊、南通所制风筝各领风骚。北京以“哈氏风筝”为代表,绘工华丽、扎架精巧,放飞空中,姿态优美,挂在墙上极富观赏性。天津以“风筝魏”最为著名
9、,骨架不用线绑,全凭打眼扣榫,图案绘制汲取国画和杨柳青年画之精华,形成独特风格。潍坊风筝以其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而名扬四海。胡敬珠、孙永春等艺人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长达数百米,曾获全国风筝比赛一等奖。而南通风筝以“板鹞”最具代表,筝体以大为胜,筝面装满哨口,扶摇九天,声震四方。 风筝制作工艺考究,集扎、糊、绘、放于一体,具骨架结构、系线的位置、线的长短和根数、迎风的角度和力度,都有很讲究,否则就飞不高、飞不稳。风筝的题材丰富多彩,造型夸张,绘制精细,并充满着美好的理想与寄托,如蝴蝶、燕子表示春天的到来,荷花、鸳鸯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蝙蝠、仙鹤童子寓意福寿,龙与凤表示欢乐
10、吉祥、国泰民安。 风筝是吉祥物,它的发展都与各地民间习俗联系在一起。每年农历立春之前,谷雨之后,各家到野外放飞,然后切断引线,任其自由飞翔,意欲驱邪保平安。有的元宵节之后有长辈送晚辈风筝的习俗,表示赠予力量和福分。同时,儿童放风筝时,眼睛随着风筝在蓝天晴空下时远时近、或左或右地移动,是一种眼睛得到休养的好方法。古时就有小孩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放之空中,最能清目”之说。可见,放风筝既能娱乐,又能健体。 中国的风筝约在公元六世纪开始流传至亚、欧、美各国。现在,风筝这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品,越发具有现代魅力,放风筝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中国从八十年代起,先后在潍坊、北京、南通举行
11、过多次国际风筝会,它不仅云集了国内众多的风筝高手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同时,也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朋友参加风筝表演和比赛。小小的风筝已经超越国界、种族、语言成为沟通人们情感和友谊的纽带。历代风筝诗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诗人曾写下不少形象生动的风筝诗令人赏趣。风筝成为娱乐用品,当在唐代之后。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犹如“花雨阵洒仙凡路,红灯遥映碧宵空”。 南宋大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12、。”诗不但生动地刻划了纸鸢的姿态,而且令人想见那放鸢子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多么欢乐。 明代时,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就很普遍。明代诗人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写了风鸢图诗25首,如“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便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清代的风筝制作和放飞更为盛行,人们争相娱乐。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的画面。孔尚任也有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
13、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写儿童风筝放不上天,急待恕骂天公,使一个天真而又刚健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实,喜爱风筝的决不单是儿童,还有成年人和老翁。 清代一位诗人的北京竹枝词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扬州郑板桥怀潍县诗吟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北方万人观赏,南方风筝如雪,南北相映,蔚为壮观。清末画家吴友如的题画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首把风筝特征和神采写得有声有色,并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谜底更有情趣:“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诗云:“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二、观察图画,自学探究1、指导按“从上到下、从景物到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自由发言。2、图文对照,自读课文,学习本课中的生字并画出生词。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词:“鹦鹉、老鹰、仙鹤、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