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40KB ,
资源ID:134311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431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技术与社会必要的张力一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技术与社会必要的张力一Word文件下载.docx

1、一方面要对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副作用、伦理冲突保持必要的警醒,另一方面要为有争议的新技术发展保留适度空间。技术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现,正在成为社会发展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以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为代表。技术与社会之间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矛盾冲突与互动共进的关系,它们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一、技术决定论的多重面相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determinism)不是一个严格的术语,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尽相同的意思。与技术决定论意思相近而又经常混同使用的概念有媒介决定论(mediadeterminism)、技术自主论(autono

2、moustechnology)、技术统治论(technocracy)、技术政治(technologicalpolitics)论等等。这些概念意义侧重不同,分别强调了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所表现出的重要决定性作用,它们都可以归结在技术决定论的名下。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技术决定论看作是这样一种倾向、观点,它强调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埃吕尔,“较technology来说,更偏向于technique。他的技术包括所有有效手段的理性的行为总和。他认为,这种广义的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时代精神,并成为不可打破的统治力量。”埃吕尔认为,“国家立法并不改变技

3、术的使用,但技术的确急速地改变着国家的结构。”埃吕尔夸大技术作为一种理性、程序的内在结构力量,从技术本身解释一切,是技术决定论的代表。埃吕尔的技术决定论,是以其技术自主论为思想内核的。所谓“自主”,埃吕尔借用FrederickWinslowTaylor的话解释,就是“自身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封闭的机体,具有内在的目标”。自主被认为是技术发展的内在条件。以警察组织为例,它要想成为有效力的,就必须是一个封闭、自治的独立组织。这种技术组织所遵循的规则不再从正义的或者非正义的角度考虑,而是纯粹技术意义上的“法律”。“外在需求不再决定技术,而技术自身的内在需求成为决定性的。技术已经成为具有自身规则和意

4、愿的自足实体。”技术自主,就意味着人的不自主、人的归附和依从,人就要按照技术的要求被塑造。以喷气式飞机飞行员为例,他必须性情平和无争,具有忘我精神。在飞行员的考核中,他必须承受各种体能测试以决定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耐受力和有无能力驾驶新机型。个人在实验中忍受的各种痛苦被看作“生物学缺陷”,必须克服。在埃吕尔看来,技术自主的首要后果是:“我们再次面对全选或不选的选择。如果我们使用技术,我们就必须接受它自身的特性和目标自主,以及它的所有规则。我们自己的愿望不能改变这些。”技术自主的第二个后果是,世界上不再拥有神圣、神秘以及禁忌。技术不再崇拜什么,也不再尊敬什么。它只有一个任务,这就是剥除外部,暴露事物

5、内部,通过理性的运用将所有事物转换成工具、手段。技术不接受它自身之外的规则或者任何标准。然而,人们不可能毫无神秘感的生存;在某种程度上,人们需要神秘感,这是心理分析学者的确认。从技术自主论到技术统治论可以说是比较自然的思想、理论过度。一般认为,技术统治论主张由科学精英或技术专家进行统治。不过,这只是一般的狭义理解,在更为深层的思想内涵中,它在技术理性统治的意义上使用,也更接近技术决定论的一般思想。贝尔认为,“技术统治论决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这种思想强调用逻辑的、实践的、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有条理的和有纪律的方法来处理客观事物。它依靠计算、依靠精确和衡量以及系统概念。从这些来看,它是和传统的、习

6、惯的那种宗教方式、美学的和直观的方式相当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埃吕尔认为,“技术扰乱民主并趋于产生新的专制只有有数的精英理解他们自己掌握的技术秘密,而不必要掌握所有的技术。这些人向现代统治权利的位置靠拢。国家不再以大众公民(averagecitizen)为基础,却以那些精英的能力和知识为基础。”狭义的技术统治论自二十世纪70-80年代以来,具有与“精英政治”相似的社会境遇,那就是声名不佳,缺少感召力。技术决定论思想影响深远,显示出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社会洞察力,但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因为,人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技术,但人也不是完全泯灭在技术之中。虽然原子弹的技术逻辑及其威胁依然存在,但自1945

7、年以来原子弹并没有再次用于杀伤性目的。现代生物技术、网络技术虽然可能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可能在某种程度某种范围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便利、舒适乃至社会公平与人类自由的新的可能。另外,技术的伦理后果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来判断,必然要受制于社会环境。针对技术决定论的理论缺陷,出现了“温和的技术决定论”(softdeterminism),温纳是代表人物。温和的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不再是硬性地决定而是规范或促使一些特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这有可能引起与社会原有价值系统的冲突。二、社会建构论的意义及其局限与技术决定论观点相对立的是社会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

8、vism)。狭义上的社会建构论方法主要指称以比克(Bijker)和平奇(Pinch)为发端的技术的社会建构(SocialConstructionofTechnology,SCOT)方法。广义上的社会建构论还包括麦肯齐(Mackenzie)和瓦克曼(Wajcman)的“社会构成”(socialshaping)方法和劳(JohnLaw)等人的操作子-网络(actor-network)方法。虽然具有不尽相同的研究方法,但基本观点还是相近的。所有的社会建构论者都把技术的发展看作是偶然的过程,有许多非技术因素参与其中。技术的变迁并不是依循固定的单向路径前进,也不能由经济规律和内在的技术“逻辑”来解释。技

9、术变迁只有通过大量的技术论争才能得到最好的解释。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以及享有共同概念框架和利益的社会群体参与技术论争及其战略决策,为的就是从反对者那里赢得胜利,按照自己的意愿使技术定型。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源自科学观的转向。按照早期的“标准科学观”(standardviewofscience),科学理论是对客观经验世界的摹写,科学基础是与主体无关的绝对客观,所谓技术的内在逻辑以及内在价值等技术决定论的话语可以由此取得合法性。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汉森、奎因、库恩、费耶阿本德等科学哲学家的研究,发现了科学基础及其理论中相对性、主观性的存在。60年代末,爱丁堡学派等激进的社会建构论者,举起了科学知识社

10、会学的大旗,开始用各种社会因素诠释科学认知,宣称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实在是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所建构的实在。尽管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也遭遇了来自各方的诘难,但其中仍不乏深刻的洞见。这意味着一种新的建构论科学观的生成,即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尝试性建构活动的产物,是科学共同体的主体际共识。将科学的建构论观点推及技术观,比克、平奇等人提出了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将技术视为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建构论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强社会建构论,它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关系密切,包含SCOT方法。强社会建构论坚持,技术完全是社会的构造,技术自身对于技术的性质、力量和效用没有影响。弱社会建构论(mildsocialconst

11、ructivism)的方法较为缓和,也可归为“社会构成”方法。弱社会建构论不拒斥技术变迁的非社会因素作用,也承认技术效用的存在,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使用的社会情境。操作子-网络理论有时简称为“建构论”,它采用普遍的对称性原则,坚持在促成技术稳定化的实体异质网络中任何社会、自然、工艺的要素都有相似的解释作用。强社会建构论、弱社会建构论和操作子-网络理论是社会建构论的三种代表性方法,比照三者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建构论思想、方法的不断修正、演变过程。从价值揭示的角度来讲,社会建构论较技术决定论更具有启发意义。社会建构论引进了一种技术变迁的非决定论模式,认为技术创新的社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

12、的社会影响,这不仅是对于技术决定论的批判,也是对于传统技术哲学思想的挑战。技术哲学理论常常是在“技术”、“社会”、“人性”等概念上的抽象思辩,而很少个别技术及其影响的阐述;而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中很多都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变迁的案例研究,这在微观层次研究上弥补了技术哲学传统宏观层次研究的不足。技术哲学一般关注于技术发展、技术应用后的社会后果,而社会建构论着眼于技术创新阶段研究,二者在研究内容、范围上的互补,使得整个研究更为全面、思路更开阔。社会建构论对技术开发阶段各社会阶层、团体间相互协商、谈判重要作用的推崇,打开了推翻主流技术框架、探索适宜技术的可能性。温纳在1991年发表了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题

13、为“打开黑箱发现空无一物: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对社会建构论展开了猛烈的批评。伯瑞(PhilipBrey)将温纳的批评归为四点:1、社会建构论关注的焦点是技术创新过程,因而漠视技术选择的社会结果。2、社会建构论只是看到了在“建构”技术中发挥作用的社会组织,而没有看到技术对于社会组织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技术的建构过程中受到了压制与排斥);由此,它也忽视了技术选择中的深层政治偏向和技术开发初期的权利斗争。3、社会建构论没有注意到技术变迁包括动力要素(这种动力要素远比研究社会群体的特征和行为所揭示的内容重要),例如技术社会选择的深层的文化、智力、社会根源以及技术的自治特征。4、社会建构论不借用道德或

14、政治的原则进行技术分析,蔑视技术评价。温纳的批评更多的适用于强社会建构论,特别是SCOT方法;若将这些批评也硬扯到网络-操作子方法和弱社会建构论方法则显得文不对题。但是温纳的批评毕竟指出了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某些内容偏颇和方法缺陷,作为技术决定论者与社会建构论者之间的这种交流、对话,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现代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冲突,正确把握二者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三、技术与社会冲突渐次发展的三个层面技术与社会的冲突分为三个层面,这就是人与技术的直接关系层面、技术的社会作用层面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当然,这种划分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很多冲突往往是贯穿于各个层面,很难归属清楚。从

15、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层面间表现出一种递进、发展的关系,最早的典型表现是卢德的捣毁机器,随后是西方的社会抗议运动,直到今天如火如荼的环境保护运动。卢德运动发生在19世纪初,卢德认为机器是导致工人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号召英国工人对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破坏。19世纪初的机器可能还不够“现代”,但是工人捣毁机器的行动展现了新的社会冲突形式,反映出人与技术之间的对立关系存在。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将工人当作是一个机器部件钉在了生产的流水线上,工人以往在劳动中的创造性发挥被剥夺了,劳动的节奏甚至身体的脉动都必须紧随机器运转,资本主义凭借着工业技术、机器生产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工人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摧残,人性被彻底地扭曲了。正常劳动并不是对于人的压迫,它是人的意义及自我实现的媒介。正常劳动创造五种结果:(1)正常生活的时间组成或结构;(2)分工与协同的必要性的体验;(3)丰富社会经验,扩展人的视野;(4)人的地位及其同一性的确定;(5)有规则的活动。(11)彼德科斯洛夫斯基在后现代文化中认为,人不能忍受无所事事,“无所事事”含有悲哀和沮丧的含义。前工业化社会中劳动时间比现代社会中的劳动时间长,但劳动并没有成为决定性和毁灭性的因素,因为劳动期间还有文化活动和团体共同活动。工业导向的经济理论将劳动首先看作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