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之, 则因为泥沙侵蚀而越来越深。 1975 年至 1978 年纵坐标上的数值越来越大, 表明海域海底呈淤积状态。 1978 年后到 2004 年, 纵坐标上的数值呈变小趋势,意味着该海域海底呈侵蚀状态。因此 D 正确。【第 2 题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 1992 年至 1997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侵蚀。黄河近海岸水动力在小尺度时间范围内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因此影响海岸剖面演变的主要因素是泥沙来源与补给。那么,该小题就转化为导致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的原因。黄河入海泥沙量与径流量、含沙量呈正相关。故 B 正确。【 2016,全国 1 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2、。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图 1 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分析】古贝壳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
3、海岸堤,其形成必须兼备适合于贝类(主要生存于盐度高、水质清澈的海域)繁殖、被风浪将其带至岸边堆积的底质、坡度与水动力等条件。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黄河河水携带大量细粒黄土物质,不断在下游及入海口堆积,抬高河床,导致决口与改道,长时期周而复始地迁徙,在此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质海岸。黄河的迁徙与该区域贝壳堤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贝壳堤不仅代表了该处某一时期的海岸线位置,也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根据渤海沿岸的古贝壳堤分布的区域性差异,能推断黄河入海口的摆荡规律。【设问 1 】说明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答案】当黄河改道、河口迁徙到别处,随着泥沙入海量的减少,海岸不再淤积,海水变
4、得清澈,种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贝壳物质源。随着海浪与潮汐运动,将死亡的贝类生物的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随着贝壳的逐渐累积,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堤海岸。【设问 2】分析距今约 3500 年的贝壳堤远离海岸的原因。【答案】一旦黄河改道回迁,海水较淡而浑浊,淤泥质海床皆不利于贝壳生长,贝壳不再累积。在距河流入海口较近的条件下,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向前伸,贝壳堤则远离海岸。【设问 3】分析该区域形成多条贝壳堤的原因。【回答】由于黄河的来回迁徙,海岸线走走停停,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渤海海滨形成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第
5、 7 题解析】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要求海岸线位置稳定,以便沉降贝壳。注意区别海岸线反复进退与潮位反复进退。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前进,意味着没有足够时间累积贝壳成堤。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则意味着海浪将摧毁古贝壳堤。【第 8 题解析】分析贝壳堤之间的海积淤泥质平原的形成过程。在距河流入海口较近的条件下,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由于沿岸海流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破坏了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防止了河口淤积,因此 C 和 D 答案错误。由于泥沙堆积,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意味着不可能积累贝壳成堤。因此 A 错误。【第 9 题解析】分析河流入海口的摆
6、荡规律。贝壳堤与海积淤泥质平原相间分布表明贝壳堤堆积于泥沙堆积在时间上不断更替,说明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河流泥沙沉积量大,影响范围广。2016,全国 2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 下游河床 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 其中, 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库; 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 9 11题。高度 /m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 1 3月 B. 3 6月 C. 6 9月 D. 9 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11. 在该河河口修
7、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分析】从三江口至北洋的 38 千米河段受潮汐作用明显,在河流径流和潮流两种动力共同作用下,河道的冲淤季节变化显著。【设问 1 】分析自然状态下,就多年而言,该河下游河道保持相对冲淤平衡(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即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的原因。【答案】在枯水季节,以潮流作用为主,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因涨潮带进的泥沙量大于落潮输出的泥沙量(输沙量与流速的高次方成正比),河道常处于淤积状态。在汛期,上游下泄的河流径流量较大,使
8、涨潮流减弱,落潮流增强,落潮输沙能力大于涨潮输沙能力,将枯水季节淤积在河床里的泥沙重新掀起,带向下游。因此自然状态下,就多年而言,该河河道保持多年相对冲淤平衡,河道稳定,通航条件良好。【第 9 题解析】由材料及分析可知,甲对应该河流的汛期,及春夏季节,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多雨。由甲到乙是河道逐渐淤积的过程,对应该河流的枯水期,故 D。【第 10 题解析】水库竣工后,拦截了水库上游的大部分径流,下游河流径流量大幅减少,径流流速降低,对河床的冲淤能力减弱。根据“河流径流小,河道淤积,河床抬升”可以判断水库下游河流的河床会不断淤积抬升,导致河床变浅、变窄,丧失航运功能和降低泄洪排涝能力。【第 11 题
9、解析】解决河道淤积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造成河道淤积的泥沙,二是加大河流径流的冲刷能力。浙江沿海淡水资源比较缺乏,途径二显然与修建水库的目标背道而驰,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2017, 全国 2 卷】 洪积扇是河流、 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 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 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 3 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 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 据此完成 9 11 题。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
10、多 D. 降水集中【解析】区别洪积扇的成因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原因。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 【解析】当降水条件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流水的搬运能力主要取决于坡降(落差)的大小。水流搬运能力越强, 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就越多。 甲地河流、 沟谷主要流经低山区,地形相对高度小, 且流程较长; 而形成其他冲积扇的河流、沟谷是从中高山流经低山再到平地,地形相对高差大。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 海拔较高 B. 土层浅薄 C. 光照不足 D. 水源缺乏2018 年,
11、全国 1 卷】图 2 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 T1、 T2、 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 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 据此完成 6-8 题。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 1 C.T 2 D.T 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 2形成时期 C.T 1形成时期 D.T 0形成时期【解析】 粒径是河流沉积物颗粒粗细的指标, 其大小和引起沉积或搬运的动力条件密切相关。粒径越小的物质其所需搬运动力越小, 粒径越粗大的物质所需的搬运动力越强劲。 河流沉积物
12、的动力搬运条件主要是河流的运移,河流的搬运能力大小与河流流速呈正相关。8.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该阶地为基座阶地,是堆积阶地类型之一)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设问 1 】河流侧蚀主要发生的条件?【答案】在河流摆荡和地壳相对稳定的时期,河流在垂直方向上下切的动力减弱。河流的能量更多地主要作用于对河流两岸物质的侵蚀,造成岸边形成宽度不等的平坦面。【设问 2】对于给定区域而言,影响河流下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侵蚀基准面的变化是河流下切的主要动力,其下切过程也造成了河流河床位置的不断变化。引起河流基准面下降的原因分为构造抬升和气候变化。构
13、造抬升通过相对降低海平面或临时侵蚀基准面引起侵蚀,其抬升幅度与构造运动强度相适应;而气候变化通过海岸线变化,如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扩张而降低侵蚀基准面,其幅度一般较小且主要影响河流中下游地区。题目提供的信息显示该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距离河流基准面(如入海口、湖口)较远,仅仅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变化的概率小。据此可以判断出该河流是由于构造抬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为河流向下侵蚀提供了动力而发生下切的。因此该平坦面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原因在于构造抬升引起的河流下切。河流下切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如果构造运动过于剧烈,河流下切动力强劲,则河流主要的能量都用于下切河床。河流不具备较多的能量来对两岸地区
14、进行侧向侵蚀,因此更易形成深切型的峡谷。而图中提供的信息显示在不同高度具有平坦面,表明河流在不同时期一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侧向侵蚀期,得以有时间形成宽度不同的平坦面,因此河流不是持续下切。由此推断此处的地壳抬升过程也不是一个持续、强劲的剧烈抬升过程,而是通过间歇性的抬升形成不同高度的平坦面。对地壳下沉的区域来讲,河流过程将以沉积为主,沉积物的物质会将两侧区域(包括河床)掩埋起来,在地貌形态上会表现为一个统一的堆积平坦地面,而不会沿河流两岸形成侵蚀型的平坦面。【 2018,全国 3 卷】贝加尔湖(图 2 )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 。据此完成 6 8 题。6.贝加尔湖形成于A. 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