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05年,刘文泰等编写了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该书载药1815种,分别以苗、形、色、味、嗅等项逐条记载了与性状鉴别有关的内容,并附有彩色药图(最早),具备了现代中药性状鉴定法的雏形。7. 1596年,明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载药材1892种、药方11096首、药图1109幅,该书自立分类系统。道地药材: 东北产区关药 华北产区北药 华东产区浙药和部分南药 西南产区川药、云药、贵药 华南产区广药 内蒙古、西北产区西药 青藏产区藏药十大广药:阳春砂仁、石牌藿香、新会陈皮、德庆巴戟天和何首乌、雷州高良姜、肇庆芡实、连州玉竹、广佛手、化州橘红。四大怀药:地黄、山药、牛膝、菊花。(河南
2、)浙八味: 浙贝母、玄参、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影响中药品质的优劣因素: 有效物质群的组成和有效成分的含量 受药用品种(内部因素)的影响 栽培条件和产地(生长环境因素) 采收时间 5. 加工方法 6. 生产工艺7. 药用部位 8. 贮藏环境 9. 运输条件药材常用的加工方法:1.洗涤与挑选 2.修整与去皮 3.蒸、煮、烫 4.熏 5.发汗 6.干燥 7.挑选分等(干燥法有:晒干、烘干、阴干、焙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等。)中药商品变质的形式:1.虫蛀 2.生霉 3.走油 4.变色 5.鼠害 6.自燃 7.升华 8.自然分 9.风化 10.潮
3、解 11.融化或液化 12.气味散失 13.发酵 14.萌发 15.生物孵化 16.断裂或粘连中药鉴定的任务:1.鉴定中药的品种(首要)2.鉴定中药的质量(基本)3.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历史)4.制订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战略性)5.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中药鉴定的方法: 基原鉴定法即来源鉴定法。是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中药的来源或原料药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或矿物的名称)或中成药的原料组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的一种方法。 性状鉴定法即直观鉴定法。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性状是否与规定的标准或对照品相符合的一种方法。 显微鉴定法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
4、学等方法对中药进行分析鉴定,以确定其真伪、纯度或品质。 理化鉴定法是利用中药中存在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的手段,鉴定其真伪、纯度、内在质量,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或含量多少。 生物鉴定法即生物检定法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中药或其所含的化合物对的作用强度,以及用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包括生物效应鉴定法和基因鉴定法)各论 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以植物地下部分入药得药材的总称。 根类中药系指药用部位是根或以根为主并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残茎的药材。 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药材。 茎木类中药是以植物茎入药
5、的药材总称,通常分为茎类和木类两部分。 茎类中药,包括:a.木质藤本植物的藤茎和木本植物的茎枝;b.木本植物的茎刺和茎的翅状附属物;c.草本植物的藤茎和茎的髓部。 木类中药专指采自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木材又分为边材和心材。 皮类中药通常是以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主要为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入药的药材。(包括次生和初生韧皮部、皮层和周皮等部分)。8. 叶类中药是以植物叶入药的药材总称,多数为成熟的叶,少数是嫩叶。性状鉴别:(重点药)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干燥根茎。化学成分为绵马酸类。倒圆锥形。外表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横断面呈棕
6、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513个,环列。 大黄:(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干燥根及根茎。(前两种“北大黄”或“西大黄”;后一种“南大黄”或“雅黄”。)化学成分为番泻苷ABCDEF、大黄苷(泻下)。表面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断面颗粒性。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yellow。(以体重、质坚实、锦纹及星点明显、气清香、微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何首乌:蓼科何首乌干燥块根。化学成分微含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不规则纺锤形或团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质坚实,体重。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
7、散列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 牛膝:苋科牛膝干燥根。细长圆柱形。断面 平坦,淡yellow,微呈角质样而油润,周围有黄白色小点(筋脉点)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24轮);质硬脆;味微甜而稍苦涩。 附子:毛茛科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化学成分为乌头碱等双酯类生物碱和单酯类碱;水溶性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兼有弱的升压镇痛作用)、氯化棍掌碱(有升压作用);镇痛成分为中乌头碱。盐附子: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断面形成层呈弯曲的多角形,并可见食盐结晶。黑顺片:切开面黄棕色,略透明,可见纵向脉纹(导管),断面角质样。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 白芍:毛茛科芍药干燥根。表
8、面浅红棕色,类白色,具微凹陷横长皮孔痕样疤痕;断面类白色或微粉红色,角质样,可见点状放射纹理。 黄连: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干燥根茎,依次习称“味连”、“雅连”和“云连”。化学成分主要为小檗碱。(形状鉴别下表) 防己:防己科粉防己干燥根。化学成分为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去甲基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等。常弯曲如结节状,形如猪大肠,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断面富粉性(粉防己),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显车轮纹状。纵剖面呈弯曲筋脉状纹理。9. 延胡索:罂粟科延胡索干燥块茎。化学成分为小檗碱型生物碱,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表面yellow或黄褐色
9、,断面yellow,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味苦。10. 甘草:豆科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干燥根及根茎,依次称为“内蒙古甘草”、“新疆甘草”和“欧甘草”。化学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内蒙甘草:外皮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有横长皮孔;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有菊花心,味甜。新疆甘草:外皮粗糙,呈半游离状态,灰棕色或灰褐色;纤维多,粉性小,味甜或带苦。欧甘草:纤维性、木质性强,质较坚实而韧,外皮灰棕色,皮孔不明显。11. 黄芪: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干燥根。化学成分为黄芪甲苷、黄芪皂苷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和氨基酸。质坚实,体较重;断面纤维性并有粉性;皮部稍松木部较紧结,菊花心明显,习称“皮松
10、肉紧”;有豆腥气。膜荚黄芪:单枝,顺直;蒙古黄芪:有分枝。12. 天花粉:葫芦科栝楼或双边栝楼干燥根。化学成分为皂苷、蛋白质(天花粉蛋白)和多种氨基酸。表面黄白色或淡棕yellow。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可见yellow小孔(导管),纵剖面可见yellow筋脉纹。13. 人参:五加科人参干燥根。化学成分主要为人参皂苷,少数为齐墩果酸型。山参:表面上部有明显的细密螺旋纹;根状茎(芦)较细长,稍弯曲(雁脖芦),常与主根等长或更长,具密集的碗状茎痕(芦碗),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称“圆芦”;支根上生有稀疏细长的须状根,长约参体的12倍,上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 圆参生晒参:主
11、根呈纺垂形或圆柱形,表面灰yellow,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横纹及明显的纵皱,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圆参红参: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块,俗称“黄马褂”;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有光泽,显菊花纹。14. 西洋参:五加科人参属干燥根。纺垂形,表面有横向环纹;断面平坦,呈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油脂道;形成层环纹棕yellow,气微而特异;野生西洋参横纹细密,气浓香。15. 三七:五加科三七干燥根。化学成分主要为人参皂苷和三七皂苷。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铁皮)或灰yellow(铜皮)。顶部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铁
12、骨),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筋条(支根):圆锥形,须根。剪口(根茎):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茎痕及环纹。(以根粗壮、颗粒大而圆、体重、质坚、表面光滑、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味苦回甜浓厚者为佳。16. 白芷:伞形科白芷或杭白芷干燥根,依次称“白芷”和“杭白芷”。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素衍生物。杭白芷:皮孔横长多排列成4行(疙瘩丁);质坚实,断面粉性;皮部有棕yellow油点;形成层显棕色环,略呈方形,气芳香。 川白芷:疙瘩丁较少,突起较小。体似胡萝卜,疙瘩丁较少,突起较小;形成层环呈圆形。17. 当归:伞形科当归干燥根。(全根全当归;主根归身;根头归头;支根归尾)。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和藁本内脂等。表面具横长皮孔;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具棕色油点,木部色淡;香气浓郁,味甜、辛、微苦。18. 川芎:伞形科川芎干燥根茎。化学成分为川芎嗪。拳形团块,表面具平行隆起轮节,断面可见波状环纹或不规则多角纹理及黄棕色油点。纵切片形似蝴蝶,气浓香。川芎片为不规则的片状,形如蝴蝶者,俗称“蝴蝶片”。19. 柴胡:伞形科柴胡或狭叶柴胡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红柴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