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这种撞击给文学造成的影响及带来的问题上,虽然人们都在观察,都在思考,但不同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蒋述卓在新媒体时代文学何为的文章中指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在我们为这个斑斓的世界而着迷的时候,有思想有智慧的学者却在提醒我们:这或许就是一个“黑洞”,一个让精神迷失的“黑洞”,一个陷入了非审美性的“黑洞”,一个会让人失语失忆的“黑洞”。文学正是在这个“黑洞”边缘徘徊的浪行者。网络、手机、DV、MP4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依赖传统的媒介(杂志、报刊等)阅读文学,文学性弥散于一些并非纯正审美的载体与文体之中,如广告、动漫、博客、手机短信等等。有的人认为,这是
2、文学的生存危机。像世上的任何事物与现象一样,有危机就有机遇。文学是作用于人心灵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作为载体让人在品读与反复的咀嚼中获得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以及审美体验,尤其是那些蕴含深意的语言文字能将人带入一种神圣的境界。语言的特性造就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和精神感召力。语言的诗性智慧往往是图像感知所不及的。深度了解与思考依然还得依靠语言文字。他认为,文学在新媒体到来的时代,它没有消退和怯场,相反借助于电子媒介,文学得以更广泛地流传,并为未来培养了更多的潜在读者。文学为电影、电视提供了脚本,红高粱电影的一炮走红也为作家莫言的文字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网络文学使每个人都有了成为作家的可能,博客文字如果
3、只卖隐私而缺乏语言表现力仍然缺少点击率,但网络上的电子文学文本又希望依赖纸质文本得以保存与流传,连百家讲坛上的易中天、于丹也免不了要去签名售书;手机中的短信文字,优美者、精巧者则成为文学,在大众中流传也激发了不少人文学创作的欲望;依靠文学性语言所创造的具有审美意味的广告往往能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胜人一筹,使人过目难忘。在新媒体领域中,文学还将大有用武之地。文学进入大众消费的时代,更多地会追求轰动效应、印数和销路。民间化是对文学创作的解放,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也是从民间走向经典的。其实,文学现在正处于一个调整期,它的存在方式因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了变异,纯文学的观念正在悄然变化,文学性的
4、播散使得文学变得暧昧起来,边缘起来。然而新的文学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兴起,又使得文学有了新的动力源。量的增加自然会造成泡沫和繁荣的假象,但增量的比例中自然也有了更多精品留存的可能,重视消费的当中同时也伴有重视精品的意识萌生。新媒体为文学的生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渗透机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或许不再是行走在边缘的浪行者,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它可能依然是独领风骚又不可或缺的基础与核心。 在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的文章中,李红秀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呈现出的大量新质素出发,来考察大众传媒在文学流通和传播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文学是由创作行为和欣赏行为所共同构成的文化现象。文学的阅读
5、和接受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文学本质的一部分,离开了特定的传播媒介,任何文学的接受都是不可能的。而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不同特点必然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人类精神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传播的角度看,在“新世纪文学”中,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各种大众化形式传播着文学作品。因此,所有传统的文学样式、文学传播方式、文学传播途径、文学作品的市场、文学作品的受众对象、文学作品的社会地位等等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 (1)文学期刊的大众化。在大众传媒时代,期刊被当做一种产业化进行经营。为吸引受众,期刊在现代印刷技术的支持下,版式更加活泼新颖,装帧臻于完美,由
6、此构成的现代印刷媒体的视觉魅力,正可以用来装点轻松、闲适的大众文学。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由“皇粮”供养的文学期刊市场意识淡薄,过分追求深度价值和精神品位,这时候的文学期刊仅仅起到一种单纯的媒介作用,而非大众传媒蓄意操作的结果。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置身于市场中的纯文学期刊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迎合读者口味而大量刊载通俗文学乃至亚文学,成为办刊者有意识的行为。 (2)新世纪文学与影视剧的联姻。“新世纪文学”受影视剧这种大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现在的文化运作方式与文化生活形态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呈示与观看来实现的。而大众传媒,其实就是现代科技催生下的电影、电视、网
7、络等电子媒介,它们包围着我们,并构成了当今的后现代文化主潮。大众传媒尤其是影视剧的发展对传统文学的霸主地位进行了颠覆,文学艺术的神圣光环和等级秩序正在被消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已经发生改变。进入新世纪以后,每年生产电影达几百部,超过半数以上的电影改编自文学作品。而电视文化的发展更为迅猛,全国年产电视机数千万台,电视台逾3000家,年拍摄电视剧逾1400集。可以说,影视剧文化几乎覆盖了全国城乡的各个角落。 (3)网络文学的众声喧哗。与影视媒介相比,计算机网络作为大众传媒的新宠,更是现代高科技催生下的产物。互联网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网络世界,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
8、生存方式。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以其快捷的信息处理,自由的信息空间,很快吸引了文学的目光,诞生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像影视小说一样,网络文学既有大众传媒“网络”的特征,又是“新世纪文学”中独有的、崭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不但打破了时空界限,具有无限的开放性,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写作行为、阅读方式和交流渠道。 周慧虹以媒体时代的阅读为题,论说了现代媒体与文化消费的密切联系。她指出,现在,人们的文化消费生活中被充塞进更多新的形式。不仅互联网络跃跃欲试与电视争宠,而且,从手机报纸、手机电台到手机电视等等,五花八门的移动多媒体勃然兴起,它们越来越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宗教。现代媒体几乎就是
9、一个伶牙俐齿吃苦耐劳魅力四射所向披靡的传教士,整个世界都成了他的教堂。现代媒体的优势所在,在于其所表露出的“阅众参与”、“去中心化”和“平等对话”特征,极大降低了平民参与社会传播的“门槛”,他们可以DIY式的全方位参与表达。再者,与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相比,现代媒体对于社会风尚的敏锐把握,以及对于计算机技术出神入化的运用,致使所产生的超级文本、立体文本、多媒体文本焕发出普通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于是,在很多人那里,读文体验让位于读图体验;或者说,读图体验占据了主导位置,它影响和引领着读文体验。 在2007年9月24日于深圳举办的“在消费时代更要保持文学的尊严”文学沙龙的研讨中,与会者分别就当下文
10、学的处境及其文学家的姿态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都有一个对文学的荣誉感、尊崇感、神圣感,而随着商品社会、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学神圣感被消解了。 我们该怎样去理解当今的消费时代背景下,文学如何找到自己的自信、尊严和位置?一些人认为,从当下的文学处境来看,我们的当代文学被甩在了潮流的后面,就是因为我们的作家承载了太多文学以外的东西。作家是文学家不是道德家。我们谈消费时代的文学尊严,不是指文学的消费时代,而是指整个社会处于消费时代,作家应当回复到对生活的真正的关注中。作家和社会是不脱节的,但现在却分开了,有时处在所在机构的角度来写作,比如一个公务员,他的写作会考虑到
11、是否与现行政策相冲突。这种看法还认为,作家首先在精神上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贵族,处于时代的前端,作家要跟社会紧密结合,作家必须进入这个社会,要加入消费浪潮,不要反对它,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究竟什么叫做文学的尊严,这个问题提出时就有一个历史的幽灵在游荡,那就是认为文学曾经阔过、很有尊严过,其实那也不是文学的尊严,那个游魂已经散掉,再也找不回来。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文学的尊严已不是同一回事,我们现在理解文学的尊严,是五四以后逐渐构建起来的。鲁迅弃医从文,是要救治中国人心。现代意义上重新建构的文学事关人心和精神,不管过去作家如何受尊重,在于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人的精神建构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
12、而现在文学尊严之所以出了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文学还能不能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施加影响,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一支有效力量,且不说能不能像五四时期那样改造人的精神。如果说我们对文学丧失了信心,某种程度上并非仅仅因为媚俗、庸俗,其实这是正常甚至很好的事。文学是个生态系统,就是托尔斯泰同时期也有其他很多媚俗的作家,杂草丛生,不可能清除干净。文学的娱乐功能、从俗功能比后来出现的精神功能的历史还远得多,在现在的消费时代,在消费观念的宰治之下,搞文学的面对自己的灵魂时什么价值是必须坚持的,这点可能很多人都茫然。关于文学的基本价值、人生的基本价值和这个世界的基本价值,我们究竟在什么意义上还需要文学,文学究竟在什么
13、点上对精神发生作用,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的回答。 2007年10月11日文学报在左还是右?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的尴尬的通栏标题下,刊登了几位文学刊物主编的文章,从文学期刊的角度论说了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期刊的境遇与对策。上海文学副主编杨斌华提出,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如果论及文学杂志的生存困境及其自我救赎的努力,我以为,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依靠自身的革新与突破,在于以“变”应变,以“变”谋发展,在于怎样重新激活、培育适应市场化挑战的生存能力和持守能力。他认为,文学杂志要建立有效的自我评价尺度,重新召回社会读者人群的广泛注意力,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市场化维度的支持和契入,甚至将自身与市场、读者的关系刻意对立化,
14、应该把文学性和市场化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寻求一种融合。芳草主编刘醒龙认为,做刊物关键是刊物的风格,刊物的定位。栏目的设计,一定要新颖。不要追逐一些明星写手,这些写手会为刊物带来一定的效应。但是你一年也许只有一两篇这样的好稿子,没有这些稿子你怎么办?期刊是一条大河,关键是你上游的生态保护做的怎么样。我们文学刊物如果一味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在新媒体那么发达的时代,是要被淘汰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学期刊是否具有一种权威性,文学期刊的主编是否称职。一个刊物不在于你发了多少好稿子,而在于你一年发了多少差稿子。这会衍生出来很多的话题,但是我想一个文学期刊的主编,在我们这个时代他必须有权威性,这有
15、利于刊物坚持自己的风格。长城副主编刘建东在我们在蜕变的过程中思考的文章中说道,对文学期刊的前途和命运实在不好把握。原因是原创文学期刊在文坛的位置以及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具体在哪里,还是模糊不清的。原创文学期刊到底和中国的文学现状有什么联系呢?它在文学的链条中,究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的位置有一点使我感到困惑。我们知道一个文学作品要出来,首先要作者、作家去写。作家在原创期刊上发东西,同时迫切地希望越过原创期刊,到达他想达到的目的地。因为原创期刊订数毕竟在逐年下降,可能只有选刊能达到他的真正目的,获得他在文坛的影响力。所以,在这样一个文学作品产生的链条当中,一个原创性期刊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现在我们都在说文学的危机,文学期刊的危机。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另一面,那就是从我们自身找一些答案?我觉得这个答案是在于文学期刊本身、在于文学的本身、在于文学的内核。当我们在思考文学期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