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包裹窗投局与邮编不完全对应的问题17一. 目标、原则(一)目标1在现有基础上,完善邮编和地址标准、管理维护体制与机制,构建一个独立的、满足各个业务应用的、全网统一和更新及时的邮编地址库。2完善后的邮编地址库首先满足邮件按码自动化分拣等生产生产性需要,并通过邮编扩位,逐步提高邮件自动化处理深度和大宗商函预处理深度,降低社会用邮和内部处理成本,提高邮件处理效率。(二)原则1、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统筹兼顾邮编和地址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分清层次和阶段、分步实施。2、突出重点,急需优先邮编和地址建设应抓住目前急需解决的中心局邮件自
2、动分拣的问题,解决邮编地址错误率高、维护更新不及时不同步等问题,大局信函分拣到段等问题,力争尽快见到成效。3、总结经验,试点先行邮编和地址库建设工作,应借鉴上海、杭州和武汉等中心局利用自有地址数据库解决进口自动化分拣的经验,结合现有集团邮编名址库的具体情况,找出解决方案,先试点后推广,以确保邮编和地址库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4、统一标准、统一维护、统一宣传、统一发布邮编和地址建设应切实保证全网邮编地址应用统一标准、邮编地址信息统一维护、邮编宣传推广统一口径、邮编地址更新统一发布。二. 现状(一)用户书写邮政编码情况上海、杭州专项调研数据显示,仅7.7%的包裹未写6位邮编,由此可见,目前普通用户基
3、本能够在用邮时书写6位邮编,公众对书写完整六位邮编的认知度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同时在调研中也看到大宗商函印制的邮编基本完整。这表明多年的邮编推广工作还是有成效的,已为邮政按码分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邮编后两位00的情况调研数据表明,书写后两位邮编00比例个人函件为29.4%,大宗商函为39.4%,不同大客户之间自制商函的邮编后两位00比例相差较大。因此正确引导大客户使用规范准确邮编地址,对提高邮件分拣质量意义重大。(三)邮政编码和地址在邮政各生产环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收寄环节营业支局的收寄环节是邮编地址信息进入邮政生产全流程的源头,给据邮件地址信息的准确录入和邮编的正确匹配是后续中心局生
4、产作业的基础。经过流程优化工程,上网地址邮编信息的及时率和完整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营业前台智能匹配软件虚假地址能够匹配出正确邮编,而某些真实地址确不能匹配出邮编;用户填写完整6位邮编,而软件匹配出的邮编后两位为00,且不能更改;当软件无法匹配完整6位邮编时后两位自动补00。(2)调研中发现网上邮编后两位为XX,相应的网上地址信息仅有省市名。(3)营业收寄匹配不出邮编的信息,不能反馈到全国名址维护信息系统中进行维护。(4)邮编辅助查询的问题营业前台缺乏方便用户查询邮编的有效工具,使用邮政黄页检索邮编,查找复杂、费时且信息有限。2. 中心局进出口环节(1)信函分拣出口基本能够实
5、现按前4位邮编进行自动分拣。但由于后两位邮编的准确性较低,多数局进口不能实现自动化分拣。上海、杭州、武汉等地中心局使用OCR技术和自建地址库,实现了进口邮件按地址上机分拣到局或段。但各地自建分拣库信息格式标准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因此目前还不能直接满足全网分拣处理的需求。(2)包裹分拣网上邮编信息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了中心局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效率。两网互通工程后,中心局包裹出口分拣能够依靠前4位邮编进行,据本次调研,进口包裹网上信息邮编的不准确率在20%以上,各中心局需要采用进口信息预处理或在开拆台席修正邮编等措施才能将包裹分拣到对应格口。(3)一码多局现象仍然存在按要求经邮编微调后各地应实现一局一
6、码,但调研发现实际还存在一码多局的情况。(4)中心局分拣资料与邮编名址维护系统邮编不一致此次调研中发现,存在中心局分拣资料与邮编名址维护系统邮编不一致的现象。经工作组对武汉中心局分拣资料库和全国名址维护系统街道层比对后发现,有效数据中邮编不匹配占33.5%,即中心局和投递局对同一地址维护的邮编是不一致的。3. 投递环节(1)据了解,投递员每天平均内部处理时间为34个小时(包括分拣到段、段内排序),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2)投递局使用名址信息维护终端维护了本局的道段信息和投递点信息,但无法为中心局分拣封发使用。(四)邮编名址信息维护系统(1)目前全国名址信息维护系统直接在基础地址上批局批段,局段
7、未与邮编直接关联,难以直接用于按码分拣;(2)因标准规范不足,对地址信息的维护必须由人工判断划分,地址维护受人为理解影响过大,存在地址重复、不准确、不规范(口语化、错层、信息冗余等)、内容不全面(信箱等)、地理信息缺失等问题; (3)目前各业务应用为满足其业务需要,直接修改名址库基础地址,致使名址库成为专业业务信息混杂的专业业务库,难以满足全网生产要求;(4)目前各应用系统与现有邮编名址信息维护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同步机制,造成系统间数据不一致;(5)名址信息系统缺少地址数据维护过程记录,难以满足地址信息维护和安全管理需求;(6)邮编名址的维护流程不顺畅,未能形成闭环的信息维护体系。三. 下一步
8、工作建议(一) 近期工作建议1. 工作思路本着近远期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针对现有邮编名址维护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邮编地址库体系架构,建立分层的邮编地址库应用体系,实现不同层级邮编地址数据同步和交换,面向不同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发布和转换机制,建立以邮编地址库为核心的邮政地址库体系;同时研究制定邮编扩位方案和邮编宣传方案。图1:新的邮编地址库体系构想图另一方面,由于上海、杭州、武汉中心局都已实现自建库本口函件按地址分拣,但各个中心局自建自维护的邮编地址库信息不互通,无法满足全网分拣需求,考虑到现有按地址分拣虽是在邮编地址信息质量不高时期的临时性短期措施,但改变大宗函件邮编地址信息准确程度将是
9、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建议先根据中心局自动化分拣封发的要求,研究建立满足全网中心局生产的邮编地址分拣资料库,制定基于全国邮编名址库进行中心局分拣的实施方案,实现网运信息系统和全国邮编名址维护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尽快提高中心局的上机分拣率,以及实现本收本投大宗邮件的按局制作和分拣前置。在大宗函件邮编质量逐步达标情况下,实现按码分拣。图2:短期实现按地址分拣图3:最终实现按码分拣2. 邮编地址库2.1开展邮编地址库体系架构和分层的邮编地址库应用体系的前期研究工作,建议由市场部牵头,网运部、企发部、信息局、名址中心和两院配合完成。2.2开展业务急需使用的相关技术和标准研究:(1)制定地址信息数据结构标准
10、及录入规范,为实现邮编地址自动处理的维护方式提供依据;(2)制定邮编地址库与各应用地址库间数据交换标准,包括交换的数据格式,数据模型和交换机制等;(3)研究制定邮政地址查询公开接口标准,提供不同的查询工具手段,以利于内外部查询;建议以上三项工作由市场部牵头,信息局、名址中心、邮政规划院配合完成。(4)完成信函处理技术体制的研究;建议此项工作由网运部牵头,上海院配合完成。(5)平常信函的条码体制研究;建议此项工作由市场部牵头,企发部、网运部配合。2.3提高营业前台邮编匹配准确率对营业前台邮编名址智能匹配软件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督促相关厂商尽快查找问题,进行完善。在邮编地址准确率的判定和考核上,建议
11、以中心局进口预处理及开拆台席邮编修正率为准。建议此项工作由市场部牵头,网运部配合完成。2.4认真检查各省邮编微调中一局一码的落实情况,杜绝一码多局现象。建议此项工作由市场部牵头,名址中心、邮政规划院配合完成。2.5全国邮编地址库支撑中心局生产作业。(1)研究解决中心局分拣资料与邮编名址维护系统邮编的不一致的问题,保证营业、中心局、投递各生产环节邮编地址信息变更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建议此项工作由市场部牵头,网运部、名址中心、邮政规划院配合完成。(2)分析、研究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中心局的分拣资料库数据,通过调研,研究制定中心局分拣封发作业对邮编地址的应用需求。 建议此项工作由网运部牵头,市场部
12、、名址中心、邮政规划院配合完成。(3)按照中心局需求对全国基础地址库数据进行专项维护整理,建立用于中心局自动化处理的分拣资料库,并选择有条件和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局试点应用。 建议此项工作由网运部牵头,市场部、名址中心配合完成。(4)网运信息系统和全国名址维护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建立名址维护信息系统与网运信息系统邮编地址数据的同步机制,实现将中心局处理中的网上邮编与地址不一致信息上传到名址维护系统中维护,并能够回传网运信息系统使用。建议此项工作由市场部牵头,网运部、信息局、名址中心、邮政规划院配合完成。图4:互联互通示意图2.6完善和调整邮编地址库维护组织体系,弱化其创收职责,强化其为邮政生产服务的
13、职能,明确维护人员岗位,保持人员稳定,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评价、考核机制。3. 邮编扩位3.1研究邮编扩码实施方案根据投递段、投递点数量、投递作业流程,具体分析扩码需求,研究制定统一的扩码规则(如深度、位数、结构、编码方法等); 研究与投递段调整相对应的扩位邮编维护机制。建议由企发部负责,市场部、网运部、名址信息中心、邮政院参加 。3.2研究邮编扩码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分拣模式(OCR+OBR)、信函分拣技术体制、分拣设备、处理流程的调整;研究全网实现按码(数字化)分拣实现前,按址分拣与按码分拣混合作业阶段的过渡方案。建议由企发部负责,市场部、网运部、名址信息中心、上海院参加 。4. 邮编宣传重
14、点针对大客户,进行名址邮编打印规范的宣传,提供数据清洗的服务,研究与交寄邮编地址质量相关的资费优惠政策。4.1研究制定有关的邮编地址印制规范,解决大宗商函邮件地址打印不规范、影响分拣机识别率等问题。建议由市场部牵头,企发部、网运部、上海院参加。4.2开发大客户数据清洗软件,提供地址邮编数据清洗服务。建议由市场部牵头,企发部、信息局、名址中心参加。4.3研究制定大宗商函邮编地址质量评价指标及资费时限政策,将大宗商函邮编名址的质量作为资费优惠政策和时限保证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相应邮件地址质量评价系统、管理体系(例如建立大宗商函集中受理中心)。建议由企发部/市场部牵头,网运部、名址中心参加。4.4开
15、发远程地址签打印功能开发网上打印信函信封和地址管理功能,用户输入寄件人和收件人邮编地址信息和信封规格,可使用本地打印机打印规范的邮件名址签条,并能够自助维护其通讯名址簿,方便客户用邮。建议由信息局牵头,市场部、企发部、名址中心参加。4.5研究、策划邮政编码宣传方案,包括宣传媒介、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建议由市场部/办公室牵头。(二) 中远期工作建议1. 依据邮编地址库体系架构和分层的邮编地址库应用体系的研究方案,细化相关实施方案,将现有地址库中的业务数据从基础地址库中剥离,对现在全国基础地址库进行一次彻底的维护。建议由市场部牵头,网运部、企发部、信息局、名址中心配合。2. 研究不同层级邮编地址数据同步和交换,面向不同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发布和转换,及相关系统的改造与开发。建议由信息局牵头,市场部、网运部、名址中心配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