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向心力并非全新的知识,而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动力学知识在圆周运动中进一步的发展和延伸。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重点放在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与其动力学机制的探究上,引导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不断生长和构建起向心力的概念。整节课按“提出课题、感知体验、理论探究、应用拓展”这一线索展开教学,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积极体验、主动思维、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使学生认知层层深入,最终实现对概念的较深层且全面的理解,进而获得能力的提升、感受学习的成就。二、教学实施过程(一)第1层次:从生活情境中质疑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教学片断情境1教师手持开口水杯并设问,
2、能否做到让杯口朝下而水不流出呢?(学生产生疑惑并联想)教师演示水流星。如图1所示。(学生惊讶,情绪高涨)学生提问:为什么水不流出来呢?教师进一步引导:水杯作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倒立时,水还受到重力作用吗?此时重力没有使水往下掉,重力起到什么作用呢?情境2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自行车场地赛的片段(如图2所示)。为什么自行车赛道的弯道部分是倾斜的,而在直道部分是水平的?倾斜意味着什么力在变?学生回答:弯道倾斜说明支持力在变教师引导:看来,自行车在弯道部分所受的支持力和在直道部分时所受的支持力有所不同。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与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特点有关。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往往比较复杂,研究问题总是从简单到
3、复杂,最简单的圆周运动是什么呢?最简单的圆周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我们可以先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教师创设鲜活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当学生发现情境中的现象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不符合时,产生困惑,激起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教师抓住契机,巧妙设疑,推进学生去发现、感悟情境中更为深层次的东西,以促使他们转化为有价值的探究课题。在此学生正是认识到水流星作圆周运动时水在最高点不掉落和自行车赛道弯道部分倾斜这两个现象的非常规、出乎意料之处,从而引发对圆周运动受力问题的探究愿望。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新课程标准将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创设能够
4、激发兴趣、引发联想的问题情境,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质疑、感悟,体验科学问题形成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二)第2层次:从直观感知中对向心力形成基本认识教师设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利用提供的仪器呈现出3种方法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3所示。先讨论前面两种情况,在这两个实例中是什么力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两例中小球都受到重力、支持力,使小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力分别是绳子的拉力、挡板的弹力。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撤去绳子拉力、撤去挡板弹力(事先准备一有缺口的圆槽),小球如何运动?学
5、生实验:观察小球此时的运动情况(沿着切线飞出)。引导学生想象:不用绳子拉,也不用挡板挡,还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学生联想并回答:在小球运动方向的侧向用磁铁使小球轨迹发生弯曲,假设实验中使磁铁匀速转动,始终对准小球,就可以使小球做圆周运动。教师播放视频并讲解:虽然这是一个思想实验,而自然界中有这样类似的模型,在日地系统中,太阳就像一个大磁铁,它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不断围绕太阳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刚才的体验、观察和分析,大家觉得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有什么特点?学生归纳:应该都是指向圆心的。 教师播放动画:由此可以看到分别使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绳子的拉力、挡板的弹力、太阳的引力始终指
6、向圆心。(如图4所示)体验是探究的核心,学生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才能启发思维、发展心智,为更深入地展开思维和探究活动提供基础和动力,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里,教师启发学生紧密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切身的感受去构想最容易实现的圆周运动,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想象实验、播放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体验、观察、感悟这些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受力特点。与此同时,学生借助教师的点拨、启迪,对手头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进而构建起“匀速圆周运动受力指向圆心”这一重要认知。它源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高于感性材料,可以说是一个初步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来构建科学的概念做好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领悟到,
7、当科学研究中面临疑难或思维障碍时,要多联系生活经验和有关实验,以便给抽象的思维以具体的支撑。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极其可贵的科学品质,纵观历史上许多成功的科学研究也确实开始于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与投入。(三)第3层次:通过演绎推理建构向心力的科学概念刚才的结论我们是从几个实例中获得的,这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从理论上论证,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呢?(学生们感到困惑)教师启发:这是一个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牛顿第二定律,它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大家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作些探究尝试。根据牛二定律,物体如果受到的力指向圆心,就一定存在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8、,这个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是速度大小不改变而方向不断改变,所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大家知道,解决动力学问题有两条途径(如图5所示),刚才同学们从物体的受力出发,推知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推知物体的运动情况,那么考虑一下,能否从另一条途径加以论证呢?也就是说,从物体的运动情况出发推知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推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运动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方向与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致,可以按先寻找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然后确定加速度的方向,进而确定力的方向。(教师用板书总结学生的回答: aF,而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图示分析)请一位学生上来板演。(如图6所示)图
9、6中的方向反映的是某段时间内从A点到B点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这一方向确切地说与A点到B点的平均加速度方向一致,若要获得A点的瞬时加速度的方向,应该怎样来思考、处理呢?学生分析:运用极限思维方式,当B点不断靠近A点时,矢量图中的的方向将垂直于该处的速度方向,因此A点的瞬时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教师用动画重现学生分析过程,如图7所示)教师再作补充,并引导归纳总结:由于圆对称,在圆周各处的加速度方向都应指向圆心,由牛二定律知,也就一定存在指向圆心的合外力(如图8所示),我们把这个合外力称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新知识的生成一定是与原有知识点相关联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学生认知的角度、深度和开放度,
10、找准学生的认知节点,让学生在认知节点上生成新知识。本环节的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力、加速度、运动三者之间关系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解决直线运动中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匀速圆周运动的新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新的知识生长的认知节点,为更深入的理论探究寻找到了方向。这里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的设问既要具有启发性,又要具有开放性,以便积极有效地激发、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活动。为此,教师创设了生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相互启迪、拓展认知,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征从感知水平上升到了逻辑数
11、学水平,对这个“力”的认识从表象深入到了它的本质,于是向心力科学概念的建构也就水到渠成了。(四)第4层次:在生活实例中寻找向心力的来源那么,在常见的一些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的来源是什么呢?教师演示:这是一个演示用的转盘,接通电源后,让其作匀速转动,现在盘上放上一个物体,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9所示),是什么力为物体提供向心力呢?静摩擦力。这是大家分析出来的,能否用一个实验来证明确实是静摩擦力在提供向心力呢?师生共同讨论并设计实验:将转盘表面改成较为光滑的金属面,转动转盘,物体飞离盘面,说明没有足够大的摩擦力,物体无法跟随转盘作匀速转动。教师展示ppt,并设问:在前面的学习中,出现过自行车
12、运动员在赛道上匀速拐弯的情景,还有光滑水平面上的圆锥摆运动,请大家讨论这两个实例中向心力是什么提供的?(学生讨论)前者是运动员及自行车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后者是拉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展示ppt,如图10所示)师生共同归纳:可见,向心力可以是弹力、摩擦力、重力中的任一个力、也可以是某几个力的合力或者任一个力的分力,它是一个效果力。平时我们在分析具体实例时应该是“找”向心力而不是“画”向心力。教师展示ppt:在上课开始时我给大家做的水流星实验中,为什么到最高点水不落下来?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这和自由落体时的情况是一样的。那么水在自由下落时重力起到什么作用?
13、水在自由下落时重力用来提供重力加速度,使水在竖直方向加速。那么在水流星实验中水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重力是否起同样的作用呢?哦,水没有加速,重力应该是起到了提供向心加速度的作用,使水改变运动的方向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在充分的实践和体验中得以巩固和深化。在本节课中丰富的实验资源提供了多样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向心力的来源及组成,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进行问题预设,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学生经历着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辨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本质,把握其内涵。在这里,师生对“水流星”的探讨则体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水流星”出乎意料的现象精彩而令人困惑,学生很难一下子分析到位,教师及时捕捉住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态思维,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促使他们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激发其创新的灵感,帮助学生从表象逐步深入到了问题的本质。与此同时,也为整堂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三、反思与结语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拘泥教材,在理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