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三、学习嘀哩嘀哩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
2、师示范)。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A、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 ”的长短。B、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 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 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
3、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并进行表演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七句的演唱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春天举行音乐会的伴奏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歌二、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1)有感情地、有节奏
4、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 (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三、创编活动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
5、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第二课可爱的动物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学会歌曲旋律, 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
6、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师问: (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三、学习顽皮的杜鹃1 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 音的音准。 2
7、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进行表扬 6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7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9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四、教师课堂小结聆听赛马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创
8、作自己的歌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3、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欣赏赛马1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 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师问:这段音乐
9、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 9再听第二乐段。(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三、学习歌曲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2、教师范唱歌曲 在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象最深的
10、时哪几句?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7、完整的学习歌曲。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四、创编活动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八个音。 (2)用四种节奏型。 (3)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五、教师课堂小结第三课 童 趣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表演摇船调
11、教学重难点: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分析:歌曲摇船调 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二、复习前课内容三、导入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四、歌曲学习 1、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2、再听范唱。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3、看歌谱,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4、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
12、(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5、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6、分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 7、评价小结。五、创编活动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1、修改收集到的谜语。2、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3、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4、单元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六、课堂小结第四课音乐会 第一课时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方法:欣赏法、视唱法、谈话法。电子琴、实物投影、教学光盘。一、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苗岭的早晨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1)、有条件的学校可将该歌谱用投影仪显示出来,让学生边听口哨吹奏,边看歌谱,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