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个原因是我听到很多质疑,说管理理论没有用,说理论跟实践的差距太大。西方组织跟中国组织差距很大,虽然他们的很多理论讲得都很对,但是没办法用。我教组织行为学这门课16年了,一直听到以上这种论调。管理理论在西方被证明是对的,经过300多年的企业发展史,他们创造出全世界最庞大的财富,他们的人均产出效率是极高的。大家认为西方的理论拿到中国来不好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在管理行为上是错误的,我们要解决在中国怎样应用这些理论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我一直认为中国企业、中国员工,包括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很努力地工作,我自己的工作时间就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我们很多员工也长达十几个小时,每个人都很疲惫,可是这么
2、辛苦地工作,我个人认为我们产出结果并不理想。2006年我看到一组数字,中国人均劳动力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4%,只有德国的5.5%。我们是一群非常勤奋的人,有学习力,又很有智慧,但是我们的产出跟别人比较起来却非常低。原因到底在哪里?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管理的效率太低,我们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真正的有效产出大概只有34个小时,其他 89个小时是无效的,是浪费的。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找出我们管理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正确理解管理 要研究和解决管理的有效性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地理解管理本身。 如何正确地理解管理,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个层面是定义的理解,管理最奇特的地方
3、在于,把同样的人和同样的资源交给不同的管理者,你会看到他们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我分别给10个人10万块钱,你会发现他们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奥秘所在,也是管理之所以重要的原因。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让人和资源结合在一起产生最大效果,对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就是他有没有能力让事情是有效的。你能不能够让所有人、所有资源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效?这是管理最有技巧的地方,也是他最有价值的地方。当你从事管理的时候,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是你决定这群人的价值,所以彼得德鲁克在定义什么叫管理者的时候,他讲得非常清楚:管理者本身是没有绩效的,他的绩效取决于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属。当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属都有
4、绩效的时候,管理者就有了绩效。 管理者就是决策的制定者,如果对这点理解不透彻,我们做管理决策的时候就一定有困难。大家一定要非常清楚地理解,管理者做决策的时候,他最主要的是要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我要来判断一个人力资源总监的管理做得好不好,我的方法非常简单,我会先问人力资源总监,你下面几个人力资源经理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我记下他的答案,然后我就找人力资源经理,问他你认为你这个岗位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如果这个总监和经理两个人所说的是一致的,那么人力资源总监就是合格的,如果不一致,那么这个人力资源总监就是不合格的。 刚才大家讲执行,我非常同意,但是只有上下认为重
5、要的事情是一致的,才会有执行力。如果上下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并不一致,那就一定不会有执行力。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做的就是告诉下属,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管理并没有大的事情,就是对一个一个细节的安排,然后让这些细节上下达成一致。 对管理第二个层面的理解是,管理是一门学问,它是有规律的。所谓学问就是你能够找到它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你学会了100个概念,能够倒背如流,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还不能够说是有学问,只能叫做“有概念”。你可能只记得一个概念,其他的都不记得,但是你能够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并能触类旁通,不断地复制,那么这个人就是有学问。我们一定要找到管理的规律。比如说人力资源有一个很重要
6、的规律就是:所有人辞职的真正原因都不是辞职本人所说的原因,这就是规律,你做人力资源就要懂这个规律,就不要对辞职的人做很多离职的研究,然后根据他离职的原因做改进,那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真正的原因他根本不会告诉你,他告诉你的原因都不是他辞职的真正原因。你很努力地分析离职的原因,但一定还是有很多人会辞职。你要是懂得这个规律,就不要过分去分析辞职的原因,而是分析员工能够留下来的原因,并加以改善和巩固。树立正确的管理观 我倡导的管理观是: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管理是一种分配,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针对“管理只对绩效负责”这一点,我发现我们在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误区,未能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是功劳和苦劳。
7、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我有苦劳就行了,还说什么我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我有苦劳,我没有苦劳我还有疲劳,我实在没有疲劳我最后还有肺痨,我把病都给你了。大家要清楚,当这种逻辑存在的时候,组织的绩效就被伤害了。我告诉各位,苦劳不会产生绩效,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强调苦劳。 第二是态度与能力。现在很多人在管理当中喜欢看态度,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我很郑重地告诉各位,态度的确是决定一切,但是如果态度不能转化为能力,态度就没有任何意义。态度是很重要,但是真正产生绩效的实际是能力,光态度好但没有能力,那没有用。我个人觉得中国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看态度太多,看能力太少。甚至常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这个家伙
8、是有能耐,可是我不喜欢他的态度,然后就把他干掉,这是严重违背“管理为绩效负责”原则的。我很希望各位端正态度,但是更要贡献能力,产生绩效。 第三是德与才。 德和才,你到底要哪一个?我每次问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都是要德才兼备,挺贪心的。我一直认为中国德才兼备的人很少。如果一个人德才兼备的话,那就不是你管他而是他管你了。所以你要接受和容忍下属的“德才未必兼备”,接受他会犯错误这个现实。 我们讲德的概念实际上是从道德延伸出来的,我们传统的道德概念是人性本善,而西方是人性本恶。西方的整个管理理论就是基于人本恶而产生的,他们的管理很有效。我们是性本善,但我们的管理反而效率不高。为什么?因为我们发现一个人犯错
9、误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人还是好人,所以错了就错了,不会去追究他的责任。管理学的基础是经济学和行为学。经济学说人的本性是私和贪,行为学说人的本性懒和惰,我们的本性几乎是一样的,这是人性的弱点,正是有这些弱点,我们才可以激发他成为英雄,我们才可以激发他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高尚的人,才能把管理的价值体现出来。如果他已经是一个纯粹的、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就轮不到你管了。 我告诉各位,德是一个自我控制、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律的概念。德不是管理的因素,你没办法管理一个人的德,你只能管人的行为。但是有两点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否则你们会有误区,以为不用管品德了。在两种情况下关注德比关注才更为重要
10、,要做到德第一而才第二。一是招聘的时候,品德是排在第一位的,才干可以培养,而品德是无法培养的;二是提拔、晋升的时候,品德排第一。不能只是凭他的才干提拔,更要凭他的品德提拔,因为品德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不是才干产生更大的影响。在以上两种情况之外,才干比品德重要,因为只有才干才会有绩效,德也要转化为才,才有绩效。 管理是一个分配的过程,分配权利、责任和利益,责、权、利三者分成等边三角形的管理才会有效,只要长短不一就会出现问题,三者一定要相等管理才会有效。 最后一条管理观是“管理要服务于经营。”我们谈管理是服务,是指管理要为经营服务,而不是为下属服务。为什么管理要为经营服务呢?因为经营最重要的概念,
11、就是要选择对的事做。管理是什么呢?把事做对。比如说你的经营战略是低成本,是薄利多销,在这种情况下,你在管理中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管成本、管规模。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是薄利多销的,但是我要问的是,这些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水平够不够?如果不够,这个经营战略就不会实现;如果你说我不做薄利多销,我做产品领先,那你就得管理好品质、管理好品牌;如果做服务,那就要管理流程,如果说要做定制经营,那就要做柔性化管理。 管理要做什么是由经营决定的,而不是由管理者决定的。TCL今天要不要做流程再造,那取决于我们现在的经营在做什么,如果是由服务创造最大价值的,那么流程再造就是必须的;如果是用低成本的概念,薄利多销的话,流程再造就不对了。你的管理水平不能超过了经营水平,当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结果就是亏损。所以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的亏损有可能是因为管理水平太高导致的。我们一定要了解,管理一定要跟经营匹配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由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杨军 整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