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68.41KB ,
资源ID:1326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26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唐代灭亡以后中国历史步入了崭新的纪元在政治组织.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唐代灭亡以后中国历史步入了崭新的纪元在政治组织.docx

1、自唐代灭亡以后中国历史步入了崭新的纪元在政治组织導論:宋元明清 君主權力高漲的時代自唐代滅亡以後,中國歷史步入了嶄新的紀元:在政治組織上,由貴族門閥壟斷的局面逐步走向君主集權。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中國再不是一國獨大的世界中心。自五代開始,漢人要習慣與邊疆民族國家對等並存的現實。在社會文化上,城坊制崩潰、桌椅普及等情況,令每個人的生活面貌都大大改變過來。在學術思想上,理學的興起使儒家思想脫胎換骨。此外,中國人的經濟生活,亦因貨幣的普及、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而出現徹底的變化。有學者稱呼由唐至宋的轉變歷程為唐宋變革期,此後的宋元明清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獨特的時代。 這時代的歷史發展有兩大主線。首先,是日漸

2、加強的中央集權趨向。唐以後各朝的中央政府,不但把地方的軍事、財政和政治管理權力逐步收回。皇帝亦從官員的手中收回愈來愈多的決策權和行政權。他們更刻意利用各種禮儀與刑罰,將君臣的距離拉開。從政治制度和法理的角度看,由宋至清的中央權力和君主權力,確有日漸加強之勢。然而,在處理中央集權的議題時,也必須注意人事的因素和實際行使權力時的情況。例如元代的行中書省制度,原意是將中央置於各地之中,從法理來看,由於地方較易被中央直接監控,中央集權便加強了。可是由於各行省的權力極大,其長官如果漠視自己的中央代表身分,有意增強自身的力量,行省制度很容易便一變而成為地方分權的手段。又如明太祖朱元璋個人強烈的性格,竟塑造

3、了整個明清時代的政府制度和政治氣氛。再如明朝的內閣,在法理上只是無宰相之權,行宰相之實的輔政機構,在制度上官階較高的六部尚書也無須對內閣負責。不過,如果內閣官員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並且兼具了其他較高的虛銜,確又可以出現三楊和張居正等強勢的內閣,對整個政府發施號令。概而言之,由宋至清有關中央集權的升降變化,必須在審視制度變遷的同時,亦要留意人事和實際執行的情況,始能真正掌握歷史的發展脈絡。其次,是漢人與邊疆民族的交往。宋代與東北的遼國和西北的西夏交戰時多有失利,無法將這些地區納入版圖,使漢人開始要以平等的態度,看待由邊疆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後來金人繼遼而興,更奪取了宋人在黃河流域的土地,於是漢人再不

4、能維持原來以漢民族居首位的世界觀了。及至蒙元征服南宋,漢人更初嘗被邊疆民族徹底征服的苦澀。在元朝統治期間,非漢族文化佔有強勢,中國既有的傳統價值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明太祖驅逐蒙古人而建立的明朝是由宋至清一千年的歷史之中,唯一一個漢人獨立自主,並成為東亞政治中心的時代。明太祖刻意消除外來文化的影響,再次高舉中國既有的文化價值。不過,漢人的獨立自主沒法長久維持。滿族於公元1644年進駐明都北京,繼而控制全個中國。對清朝統治者來說,漢人生活的區域只是滿族帝國的其中一個部分,因此滿人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並非僅以漢人為中心去作考量。此外,滿洲人從元朝統治中國的經驗中,學習到統治數量龐大的漢人,不可能只

5、用高壓的手段,故此同時採取了多種懷柔政策來籠絡漢人,以致成功地統治中國達二百多年之久。可是,滿洲人為了維持統治民族的特權,未能真心關懷漢人社會的需要,也拒絕向漢人徹底開放政權,使清代由始至終持續爆發漢人叛亂。在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統治下的中國社會,早已鼓譟不安。學習重心:宋代的中央集權制建議分析內容: 宋代的削減相權、強榦弱枝與重文輕武政策。探討問題建議: 宋代如何削弱相權,以鞏固君主權力? 宋代君主如何處理唐末五代以來地方勢力坐大的問題? 宋代君主如何控制軍人的勢力?探討問題建議(1):宋代如何削弱相權,以鞏固君主權力?(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祖問趙普: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鬥

6、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趙普便說:此非它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引自(南宋)李燾著:續資治通鑑長編宋紀二(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冊1,卷2,建隆二年七月條,頁10。建議討論問題: 1. 宋太祖認為當時存在著什麼問題?(如何杜絕五代以來分裂動亂的局面。)2. 根據趙普,這問題的成因是什麼?(地方權力大於中央,君權輕而臣權重;軍人的權力太大,影響國運。)他提出什麼建議解決這個問題呢?(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下表所列為宋太祖的祖父輩曾出仕的官職,以及太祖於立國前在後周出仕的官職。姓

7、名與宋太祖的關係曾任官職趙眺高祖出仕唐,任縣令。趙珽曾祖出仕唐,歷任藩鎮從事,累官至禦史中丞。趙敬祖父出仕後梁,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趙弘殷父親出仕後周,為鐵騎第一軍指揮使,領嶽州防禦史,累官至檢校司徒。趙匡胤-事周世宗,累官至殿前都點檢;恭帝即位,改宋州節度使,進封開國侯,依都點檢。參考(元)脫脫著:宋史本紀一(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冊1,卷1,頁1-3。下面詩句節錄自北宋周密的癸辛雜識中收的北客一詩。憶昔陳橋兵變時,欺他寡婦與孤兒。引自(宋)周密著:癸辛雜識,載清張海鵬輯:學津討原(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冊15,頁710。建議討論問題:1. 根據資料二,宋太祖的

8、家世如何?他在立國前於後周出任什麼官職?這對他成功立國有什麼幫助?2. 資料三中的詩句指出在陳橋驛這個地方發生了哪件事?該事件如何影響宋太祖立國後所定的施政方針和措施?試舉例分析說明。宋以前宰相與重臣可以和君主對坐議事。宋的情況又如何呢?一日早朝,太祖忽然說覺得有點兒眼花,叫宰相范質把文件呈上。當范質把文書呈上後,正想返回原座,卻發現座位給撤走了。原來是太祖早命人把范所坐的椅子拿走。此後,宰相、重臣只能站著與君主議事了。參考(宋)王鞏著:聞見近錄,載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冊1037,頁191。宰相有座無座,固已見唐宋政制之異,蓋君主專制之局,秦固為一局面

9、,宋亦為一局面。引自陳登原著:國史舊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冊3,卷45,頁87-89。建議討論問題:1. 根據資料四,宋太祖為什麼撤走范質的座位?宰相坐而論道與否,反映了什麼呢? (宰相沒有座位,在朝會中便只皇帝一人踞坐殿中,既顯示出皇帝高人一等,亦反映宰相與其他朝臣毫無分別,在至尊以外再無次一等尊貴的官員了。)2. 陳登原先生認為,宋宰相沒有座位,不能與君主坐而論道,足證唐宋政制之異。陳先生所指的相異之處何在呢?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呢?下面的圖表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構。唐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構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構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引

10、自(元)脫脫著:宋史職官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冊12,卷162,頁3798。宋代的中樞機構,真正操有最高行政權者是宰執。宰執即宰相與執政之統稱。宋代的宰相稱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的副職,叫參知政事。參知政事也稱為執政。後來,宋太祖以趙普為門下侍郎、平章事,行宰相之職權。宋太祖要給趙普設置一個副職,但想不出應給什麼名稱合適,便問翰林學士陶穀:下宰相一等有何官?回答是唐代曾有參知機務、參知政事之稱。於是遂以薛居正、呂餘慶為參知政事。當時設置的參知政事權力還很低,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議事堂。政事堂是宰相議事辦公的地方,參知政事連宰相的辦公廳都不能進,可見還沒有多大權力。後來、宋太

11、祖看到趙普為政之專斷,為了加強對宰相的牽制,便提高參知政事的地位和職權。到了宋太宗時,又進一步提高參知政事的地位。至道元年正月戊子詔曰:自今參知政事與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親王得議軍國大政、並得升都堂。都堂就是議事堂。原來與宰相在地位和職權上的差別,至此蕩然無存,這就形成了對宰相的有力牽制。所以,宋代常以宰執並稱。節引自關履權著:兩宋史論(開封:中州書畫社,1983年),頁75-76。為了削弱宰相的權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數由兩人增加到三人。還用(州縣)設立通判的辦法,(在中央)設立參知政事,作為宰相的次官,使政務由宰相、參知政事等幾個人一起討論,最後由皇帝親自裁決。宋代,宰

12、相與參知政事統稱為執政。除此以外,還設立了樞密院掌管軍政,其長官叫樞密使,地位與宰相相等。執政與樞密院合稱為二府。另外,還把財政大權從宰相掌管中分離出來,由專門機構三司擔任。它的長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司使直接聽命於皇帝。至此,唐代所謂總領一切事務的宰相的權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權力,許多大小軍國事務都由皇帝直接處理,君主獨裁體制正式形成。引自(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譯:宋太祖與宋太宗(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頁38-80。宋初宰相,與樞密對稱兩府,亦曰兩地。而宰相遂不獲預聞兵事。樞密一職,起唐代宗後,僅如漢之中書謁者令,雖時其權任侔宰相,然等以宦者任

13、之,非朝廷正職。五代更用士人,權位爭埒宰相。宋因之,分文事任宰相,武事任樞密。故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遼,一日內六召樞密院計議而中書不預聞。宰相之失(去)職(權)可知。註:錢穆曾從宰相是否有擬定詔書的權力,來分析宋代相權之高低。他說:其次講到皇帝詔書,此乃政府最高命令。在唐代歸宰相中樞擬定,此種叫做熟擬,亦稱熟狀擬定。熟狀擬定是詳議定稿的意思。中書熟擬送呈皇帝,皇帝只親覽了在紙尾批幾句,用皇帝御印可其奏,此謂之印畫。經此手續後,便可降出奏行。此項手續,其實是宰相出旨,只求皇帝表示同意就算。用現代話說,皇帝在政府所下的一切最高命令有他的同意權。到宋初,宰相為避嫌,為推尊皇帝,為

14、使皇帝的威望地位抬高,遇政府定旨出命,先寫一劄子,這是一種意見的節要,對於某事提出幾項意見,擬成幾條辦法,送由皇帝決定,所謂面取進止。然後宰相再照皇帝意見正式擬旨。所以宰相面取進止的詔文,僅是一種草案或條陳,而不再是定旨出命的定稿,這與唐代宰相之熟擬相差就很大。宋代的最高政令之最後決定權在皇帝,而不在宰相,至少皇帝就不僅有同意權,而有參加意見之權了。宰相不過是奉命行事,所以君權就重,相權就輕了。(錢穆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1990年,頁74-75。)學生可以思考宰相獨立擬定詔書的權力有何重要性?、唐代的宰相有沒有擬定詔書的權力呢?這兩個問題,比較唐宋宰相這方面的權力而推論宋代相

15、權的情況。引自錢穆著:國史大綱(香港:商務印書館,1989年),下冊,頁413。宋代財政,掌握在三個司,司本是唐代尚書六部下面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之亂後,往往因財政困難,而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職的。所謂三司 第一是戶部司,第二是鹽鐵司,第三是度支司,度支即是管經濟出納的。三個司的地位提高了,獨立起來掌握著全國的財政,這是極不合理的。引自錢穆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1990年),頁72-73。建議討論問題:1. 根據資料六和七,唐宋兩代的宰相在中央政制及架構上的角色及責任有何分別?唐宋兩代的宰相在地位和職權有何差異呢?試舉例析述。(唐代宰相職權包括哪些方面?宋代又如何呢?)(宋代宰相只是眾多高級官員中的一位,而不是總領百官的首長。此職位喪失了軍事和財政的權力,執政範圍有限,處處受其他部門制肘。)2. 根據資料八,宋太祖設立參知政事一職的原意是什麼?為何後來竟限制了相權呢?(參知政事的權力有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