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使高等职业院校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专业结构更加优化。统筹办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建设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及社会服务体系相匹配,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多样、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更加灵活、开放、多元,更具安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彰显异质性特征,在治学方略、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凝练特色,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专业群和人才培养模式。水平普遍提高。高等职业院
2、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师资和实训设备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显著提高。建成20余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专科院校),力争有一批职业院校跻身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能力显著提升。服务我省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需要,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服务扶贫富民和文化强省需要,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扶贫致富培训基地和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围绕服务开放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中外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根
3、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院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创建平安、和谐校园。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将国学经典、文明礼仪、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列
4、入必修课程,拓展选修课程覆盖面。加强徽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专业建设。对应安徽特色传统手工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3.加强社会责任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和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的内涵,开展社会责任养成系列教育,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崇高理想、远大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集体观念、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诚实做人、守信办事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发社会责任教育培养课程,组建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专业队伍,实施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工作。4. 强化职业精神培养
5、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提升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加强技术技能文化积累,促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科学定位特色发展1. 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推进分类指导、分类管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快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引导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
6、高校转型。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立足地方、面向市场,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各安其位,彰显个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就业创业需求。2.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紧紧围绕我省“调转促”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将高等职业院校建成区域内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面向企业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面向重点发展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
7、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引导、鼓励高校设置支撑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停招停办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点。3. 促进职业院校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紧密对接皖江、皖北、皖西、皖南四大区域板块国家战略,围绕区域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适应我省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需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功能,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职工继续教育,为行业企业
8、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立足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服务。推动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和产业园区合作开展研究,共建一批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和产学研合作联盟;推动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工艺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4. 强化职业教育扶贫富民推动职业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人口迁移,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承担公益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等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对农民工及子女、残疾人及子女和城市下岗、转岗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统筹面向农业、农村
9、、农民的培训资源,以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扶贫致富培训基地。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发展、社会管理、社区服务和基层文化建设,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人才。5. 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有序向社区开放,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创造条件,面向社区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民主法治、文明礼仪、保健养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开设养生保健、文化艺术、信息技术、家政服务、社会工作、医疗护理、园艺花卉、传统工艺等专业的职业院校,应结合学校特色率先开展老年教育。充分发挥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在继续教
10、育中的作用,在实施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探索开展非学历培训,为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机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三)推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职教育发展活力1. 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以学校章程为准则,构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建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
11、升学校的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规章、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2.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原则,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知识+技能”、分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招生考试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加快构建从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系统培养体系,规范和完善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培养制度。3.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师德表现、
12、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和标准,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精神,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总额内,拿出不低于20%的编制数聘用兼职教师,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行购买服务,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制度。
13、4.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支持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派遣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校企互派工作人员机制。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设备、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鼓励企业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和实验、实训基地。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股份合作制工作室。5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行
14、业部门、高等职业院校等,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联盟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全省重点扶持建设10所左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新建1个涉农职教集团。鼓励探索开展多元投入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通过人员互聘、平台共享,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建立基于学分转换的集团内部教学管理模式。鼓励在建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以输出品牌、资源和管理的方式成立连锁型职业教育集团。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涉农企业共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6. 推进区域交流合作完善区域合作政策和机制,支持职业教育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多层次、多类型合作交流。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等地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通过互派教师任教、互派干部挂职、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联合开发课程教材、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