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C)A.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B.遗传学家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D.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的机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通过对比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产物得到实验结论,采用的是对比实验法;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研究血糖的调节机制可采用模型建构法。3.HIV是一种RNA病毒,其通过攻击人体T细胞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T细胞的过程中遗传信息不改变B.T细胞识别HIV后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与HIV结合并形成沉淀C.被HIV感染后的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受影响更大D.可在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等内环境中检测到HIV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不是在骨髓中成熟的;能与HIV结合的是抗体,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T细胞识别HIV后产生的淋巴因子不能与HIV结合形成沉淀;由于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离不开T淋巴细胞,因此被HIV感染后的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受影响更大;血液、精液、唾液不是内环境。4.研究发现不同干旱
3、处理后,某植物叶片内源激素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乙烯(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随着失水率的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的生长缓慢C.干旱环境中生长素减少与其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D.重度干旱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只有赤霉素和生长素由题图曲线可知,随着失水率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脱落酸具有抑制植物生长,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的作用,随着失水率升高,脱落酸含量升高,因此可推出,在干旱环境中脱落酸含量升高,植物的生长缓慢;干旱环境下,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减弱,生长素含量减少是与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的
4、;由题图可知,重度干旱条件下,赤霉素、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都大量减少。5.某地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下列有关当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A.水灾会引起当地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由“J”型变为“S”型B.当地植物基因突变发生的某种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水生环境C.水灾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抵抗力稳定性减弱D.水分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自然环境中,由于生活资源有限,所以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不会呈现“J”型;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产生的某种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水生环境;水灾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减弱;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
5、(水分)、盐碱的差异和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即存在水平结构。6.某二倍体植物的株高受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种显性基因均存在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否则为矮茎。现有一株杂合的高茎植株M和纯合的矮茎植株N,其中植株M的体细胞内有一条染色体(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并且含有该异常染色体的配子不能受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植株M的体细胞内部分核基因不成对存在B.植株M自交,子代可能全部是矮茎植株C.植株M与N杂交,子代可能全部是矮茎植株D.植株M自交,子代不可能全部是高茎植株由于“植株M的体细胞内有一条染色体缺失了
6、一段”,致使部分核基因在体细胞中不成对存在;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株M的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是AaBbDd,若B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由于含有该异常染色体的配子不能受精,则该植株自交或测交,子代应全部为矮茎;若植株M的基因型为AABbDD,且b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该植株自交,子代均为高茎植株。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请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29.(10分)逆境胁迫就是给植物施加有害影响的环境因子,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化学变化及其机制。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研究光强度、CO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
7、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见下图及表格。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Q光强度)净光合速率(mol CO2m-2s-1)相对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A对照大气CO2浓度121001.78B干旱7.5621.81CCO2浓度倍增15833.10D9.5473.25(1)由上图表可知,当A组净光合速率为12 mol CO2s-1 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A、B实验的自变量是,A、C实验的自变量是。(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干旱胁迫降低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来增强抗旱能力。(3)从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来看,干旱胁迫可能导致叶肉细胞中物质的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减
8、弱,直接影响暗反应的速率。s-1 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强度和CO2浓度,A、B实验的自变量是水,A、C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2)根据题意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O2浓度相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气孔开度降低,CO2吸收减少,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与大气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增强抗旱能力。(3)从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来看,干旱胁迫可能导致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NADP+、ADP和Pi等物质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减弱,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C3还原反应的速率。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1)光强度和CO2浓度(2分)水CO2浓度(
9、2)气孔开度降低,CO2吸收减少(2分)水分利用效率(3)光合色素、NADP+、ADP、Pi等(2分)C3还原30.(9分)如图所示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机体内进行的部分调节。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直接来源是(填一种细胞器)。(2)突触放大模式图中,兴奋传递方向为(填“AB”“BA”或“AB和BA”),在此过程中突触后膜膜内电位变化情况为 。所指液体为内环境组分中的;b指的是,该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不能作用于下丘脑等其他细胞,根本原因是 。(3)寒冷刺激机体,血糖含量降低,进而刺激下丘脑的相关区域,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内的某些细胞分泌,促进肝糖原的水解和非
10、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上述调节方式属于。(1)图中是指突触小泡,直接来自高尔基体。(2)突触位置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从上一神经元轴突末梢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再恢复为外正内负,则膜内应为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再恢复为负电位。是突触间隙,其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b激素由垂体细胞产生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应为促甲状腺激素,说明甲状腺细胞膜上有与b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其根本原因是控制该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内表达。(3)血糖降低通过神经作用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1)高尔基体(2)AB
11、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组织液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甲状腺激素细胞内表达(2分)(3)胰高血糖素神经体液调节31.(9分)栗斑腹鹀(w)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存环境破碎化(如图)。为研究生存环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斑块1斑块2斑块3斑块4面积/km20.381.20.21.25栗斑腹鹀数量/只106233(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细胞呼吸
1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 、。(2)请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3)生存环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下一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2)根据表中数据,首先换算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然后绘制成柱状图。(3)生存环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不存在地理隔离,因为它们可以在4个斑块间飞行,进行基因交流。(4)根据实验结果:斑块1与斑块4、斑块2与斑块3种群密度无明显差异得出斑块面积大小对种群密度无
13、显著影响,斑块1与斑块3、斑块2与斑块4种群密度差异显著得出斑块的周边环境对种群密度影响显著。(1)消费者下一营养级生物分解者(2)如图(2分)(3)不存在,栗斑腹鹀可以在4个斑块间飞行,进行基因交流(交配)(2分)(4)斑块面积大小对种群密度无显著影响,周边环境对种群密度影响显著(2分)32.(11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获得青蒿素高产植株,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已知黄花蒿茎的形状有圆柱形和菱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茎的颜色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C、c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表明,相同种植条件下,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的含量(mg/kg干重)紫色植株高于红色植株、红色植株高于青色植株。(1)孟德尔运用假说法,归纳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为杂交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2)若将一青秆植株和一红秆植株杂交,F1全为青秆,F1自交,F2中青秆1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