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11KB ,
资源ID:13238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238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

1、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专题微练1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统治者武力强化中央集权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政权统治具有更迭频繁特征D神权控制政权色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只是强调了夏商周

2、朝代的更替,统治者以代表上天的意志来使部下听命于他,从而推翻前朝,故体现了王权的神秘色彩,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在“武力”;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错在“控制”。答案B2(2018四川绵阳热身考文综)在西周时代,贵族在幼年时由父亲题取“名”,“字”则是成年后“冠礼”或“笄礼”时所取。“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种名字制度的作用主要是()A明长幼 B定尊卑C彰个性 D求吉瑞解析依据“贵族在幼年时由父亲题取名”“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可知,这种姓氏名字制度能够很好地起到确定血统、长幼、尊卑的作

3、用,起到的主要作用应该从血统的角度分析,也就是定尊卑,故B项正确;“明长幼”不是这种名字制度的主要作用,且“明长幼”是为了“定尊卑”,故A项排除;“彰个性”“求吉瑞”均在题干中无体现,故C、D两项排除。答案B3(2018山东德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解析古代中国也有刑法,只是并未成文,故A项错误;

4、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并非为了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故B项错误;刑法从“并无公开条文”到“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反映了刑法由不成文到成文的演变,这是适应地主阶级兴起、贵族逐渐衰落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刑法,未体现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4(2018苏中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5、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解析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与材料中“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亦事势推迁所必至”表明顺应了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材料中“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符,故C项错误;“削弱”与材料中“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5(2018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制度,旨在考查

6、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秦国治理国家的措施,注意题干要求的是“软件上”,所以B、C项排除,首创郡县制是楚国,排除D项;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协助秦统一六国的强大条件,A项符合题意。答案A6(2018河南郑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解析材料没有涉及

7、政府提供补贴,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干预消灭了经济危机,B项排除;“视国羡不足而御其财物”“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说明政府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增加粮食生产,D项排除。故选C。答案C7(2018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策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8、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战国时耕作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力的较大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耕作方式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故B项错误;耕作方式落后导致了歉收,故C项错误;“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8(2018贵州黔东南州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9、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献记载该事业是“奸伪之业”,可知该事业是民营手工业,盐铁酒三业起初可私营,汉武帝始由朝廷垄断经营,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答案B9(2018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下期模拟)“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解析据材料提到,“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

10、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行政与军事方面,故B项正确。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与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符合,故A项排除。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政治军事相比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排除。经济贸易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排除。答案B10(2018河北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A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B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D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解析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来自于荀子,提出使百姓富裕和教化百姓对调养百姓思想感情

11、和整饬百姓本性的重要性,而没有提到百姓富裕与政治教化孰先孰后的问题,故A项错误;荀子治国理念的核心为礼法并重,然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德治与法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改善民生和思想教化对加强统治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中改善民生并不能体现重义轻利的观念,而且也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8陕西咸阳高三下第二次模拟文综)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淤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法家治国精髓 D儒家传统道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以周

12、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可知,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到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所以题干中“一成不变的观念”是指传统儒家道德,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中没有侧重表明宗法血缘思想,排除A项;B项是董仲舒提出的思想,排除;C项是法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答案D12(2018湖南益阳高三模拟)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

13、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经,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诗经是古代先秦时期文化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的“民主平等”错误,其开创的是现实主义文学先河,不是浪漫主义,排除C项,D项中的“大一统”表述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8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

14、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他认为)“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

15、主之律。”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10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的基本主张。(8分)(3)概括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在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区别。(8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文、武之道尽矣”即可得出“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予弗能禁止”即可得出“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王室衰微”的结论;第二小问“破解”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海内一统,皆为郡县”即可得出“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的结论。(2)本题主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