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80MB ,
资源ID:132083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2083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图1 您是否遇到过心理危机(一)个体特征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从性别、年级、生源地、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身份以及学习成绩等因素来看,很难识别出高校易患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特征。虽然我们试图通过性别、年级、生源、是否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些个体特征,来分析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识别特征,但是调查结果并不能证明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上述结论与人们通常的观点相左。例如通常人们认为心理危机引发学生学习困难,那些患心理危机的学生通常学习成绩不太乐观,但是调查结果并不支撑这一结论。原因可能在于并非所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都会陷入学习困境,例如,在我们的个案调查中,有些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往往也会表现为在学习上的极

2、端发奋,以此作为摆脱心理危机的途径。表1 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个体特征(二)家庭特征一般来看,家庭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对此,表25列出了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家庭特征情况。第一,从是否单亲家庭情况来看。一般认为,单亲家庭成长的学生有可能面临因家庭不健全而导致的某些心理偏差,致使心灵遭受创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忧郁、自卑等。2从表2的结果来看,在单亲家庭的学生中,有83.3%遇到过心理危机,而在非单亲家庭学生中,有55.6%遇到过心理危机。x2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差异是显著的。第二,从家庭关系来看。多数观点认为,家庭关系好坏与一个人心理健康有关。家庭关系融洽更有利于

3、人的健康成长。反之,在遇到变故与困难时,得不到家庭关怀,往往易引发心理危机。不过,表2的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观点,家庭关系是否融洽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情况没有直接的关联,x2检验结果不显著。第三,从家庭负担来看。最近一年有亲人病重住院的被调查的学生中(见表2),有62.5%遇到过心理危机,而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学生中,只有46.7%遇到过心理危机。x2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在总体上是显著存在的。另外,在最近一年有亲人病故的学生中,有64.7%的学生遇到过心理危机,而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学生中,只有46.9%学生遇到过心理危机。x2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在总体上同样是显著存在的。表2 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

4、体的家庭特征第四,从与父母关系来看。与父母的关系越好,心理危机发生率越低,反之越高,这一差异性很显著。而这其中,与父亲的关系好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母亲。可能解释在于,一般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比较而言,母亲承担的是抚养角色,而父亲承担的角色是帮助子女社会化。如有观点认为:在孩子越小时,母亲的作用越大,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亲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母亲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的世界,他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对社会的分工、变化,父亲的感受要深一点,孩子通过父亲的肩头走向社会。母亲则不同,母亲的本性并不完全适合社会再生产,而更适合人类自身

5、的再生产。孩子多是通过父亲来了解这个他将要进入的人类社会,因此,父亲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3表3 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与父母关系情况第五,从被调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来看。一般认为在高校学生中,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是引发贫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表35的结果来看,遇到心理危机的学生的家庭月收入为5980.39元,低于被调查学生总体的平均收入7622.33元,不过F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差异是不显著的。这表明,家庭的富裕贫困与心理危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面对逆境不断奋斗,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有的学生则情况相反。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表4

6、 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家庭经济情况表5 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父母职业情况第六,我们考察了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父母职业情况。一般来看,父母的职业代表着社会地位的高低,而这又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的话,那么他们面对心理危机的风险也会存在着差异。但是,从表36的分析结果来看,心理危机群体的父亲职业的分布的差异性是不显著的,但是母亲职业分布差异是显著的。母亲的职业地位越高和越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率都要相对的低,而母亲职业地位处于中间位置,心理危机发生率则相对要高,这一现象比较奇特,对此,我们尚不能给出充分的解释。(三)生活特征第一,从生活费用来看,表6列出了高校学生的月均生

7、活费用。我们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遇到过心理危机的学生,即心理危机学生组;另一组是没有遇到过心理危机的学生,即普通学生组。从结果来看,被调查学生月均生活费用为801.2元。其中心理危机群体平均费用为820.1元,高于平均水平,而其他学生为780.6元,低于平均水平,不过两者差异性不显著。但是,从标准差来看,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标准差要大于其他学生。这表明,比较而言,心理危机组学生的生活水平的差异性要大一些,因此他们的经济状况也要相对复杂些。从经济状况来直接识别心理危机学生,尚缺乏充分的依据。以往认为贫困是高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只是个别现象,而非普遍特征。表6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

8、群体的月均生活费用第二,从恋爱情况来看,表7列出高校学生的恋爱情况。其中,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中,遇到心理危机的学生占到39%,而在谈过恋爱的学生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7.3%,差异性十分显著。可以看出,恋爱状况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因为恋爱作为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必然也会带来诸多问题与烦恼。我们进一步考察高校学生失恋引发心理危机的情况。许多人认为失恋是引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表8的结果来看,失恋又与心理危机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没有失恋过的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发生率为57.5%,而在失恋过的学生群体中,这一比例为51.3%,x2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差异性不显著。但是,我

9、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失恋后引发的痛苦与心理危机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失恋后越痛苦,心理危机发生率就越高。这表明,失恋与心理危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一些学生由于陷入失恋的痛苦中,往往极易引发心理危机。表7 高校心理危机学生群体的恋爱及失恋情况二 心理危机群体的求助过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发生后有着什么样的求助行为特征,我们从求助对象与求助行动进行分析。(一)求助对象表8列出了被调查高校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后的求助对象的变化情况。从结果来看,在遇到心理危机后,高校学生首选的求助对象是朋友,第二求助对象依然是朋友,第三求助对象是父母。这表明友缘关系网络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求助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性甚至超过

10、了血缘关系网络地位。表8 高校学生遇到心理危机后的求助对象当然,我们更要看到的是,与友缘和血缘关系网络在心理危机求助中的重要地位相比,学缘关系网络被边缘化了在高校学生遇到心理危机后,他们的求助对象首选并非朝夕相处的同学与老师。主要原因是心理危机或因人际关系紧张,或因难言之隐,多不便向熟悉的人求助,因此,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求助对象中,同学与老师被列在了求助对象的边缘位置。(二)求助途径表9列出高校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后的解决办法的变化过程。在遇到心理危机后,高校学生首选和次选的解决办法是找亲朋好友,向他们寻求帮助。这与我们在前文分析的高校学生的求助对象首选是一致的。第三选择的解决办法则是和当事人沟

11、通。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后的求助行动逻辑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在遇到心理危机后,选择自我消化解决的学生比例并不高,不到20%,这表明面对心理危机,多数高校学生会积极寻求摆脱心理危机的求助行动,这对于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个积极的信号。第二,在解决心理危机的各种方法诉求中,高校学生缺乏与当事人的直接沟通。从调查结果的统计来看,高校学生解决心理危机的首选和次选方法都不是与当事人进行直接的沟通。而从本研究报告的第四部分的分析来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主要是情感问题与人际关系问题,这些心理危机的诱因都是存在当事人的。不难看出,在高校学生解决心理危机的行动中,回避与当事人沟通是较为明显的倾向

12、。表9 高校学生遇到心理危机后的解决办法第三,过激行动倾向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的解决方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需要引起重视。从表9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在解决心理危机的首选方法中,有5.2%的学生分别选择了“自杀”和“报复对方”这两种过激行为。并且,在解决心理危机的次选和第三选择方法中,这一比例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当解决心理危机的首选和次选方法不能奏效时,即在向朋友寻求帮助未果后,这种过激行为的发生率会随之提高。总体来看,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求助关系网络体系中,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友缘关系网络、血缘关系网络和学缘关系网络;由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多为私密性原因引发的,因此他们的求助对象首选,多回

13、避周围的同学与老师。在寻求朋友不能有效摆脱心理危机阴影时,高校心理危机学生产生过激行为倾向的几率在上升。三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取向总体来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呈现高位水平,这一情况极不乐观,需要引起重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取向。第一,细化对象干预。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首先需要明确预防干预的对象,尤其是重点对象。根据我们的调查,虽然从性别、年级、生源、学习,社会活动参与等几个维度来看,很难从个体特征识别出心理危机学生群体,但是,从家庭状况来看,可以一定程度识别出心理危机学生群体。其中,需要重点关注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系融洽程度、与父母关系状况、家庭变故、

14、父母的职业地位等变量,这对于开展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具有帮助识别对象的意义。另外,从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来看,我们可以从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失恋后的情绪反映等情况,识别出心理危机潜在群体,这对于建构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对象识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在建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要充分发挥友缘、进一步强化学缘关系网络的作用。虽然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求助中,学缘社会关系网络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但是,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强化学缘社会关系网络求助的重要性:高校心理危机学生在向朋友寻求摆脱心理危机帮助未果后,心理危机学生群体中出现过激行为倾向的几率随之提高。因此,如何使学缘关系网络作用能够及时地发挥作用,对于防止心理危机学生朝着恶性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在建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救助体系时,需要加强具有私密性距离的求助网络体系。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多具有个人私密性特征,因此,在求助对象的选择中,他们一般倾向于回避同学和老师。对此,在建构校园生危机干预救助体系时,可以考虑如何更好保护心理危机学和私密性。如发挥互联网的救助功能,再如可以在高校间互换心理干预救助人员,使得学生在寻求心理危机帮助时,担心私密被暴露的忧虑最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