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06KB ,
资源ID:1317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317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四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可编辑).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四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可编辑).docx

1、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 cardiac 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 ,10 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心脏性猝死 sladden cardiac death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

2、心脏病, 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美国每年约有 30 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 50%以上,而且是 2060 岁男性的首位死因。男性较女性多见,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 10.5/10 万,女性为 3.6/10 万。减少心脏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病因】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 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 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

3、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约占 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 35 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此外还有离子通道病 , 如长 QT 综合征、Brtlgada 综合征等。【病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病理研究显示在心脏性猝死患者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 15%64%,但有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者仅为 20% 左右。陈旧性心肌梗死亦是常见的病理表现,心脏性猝死患者也可见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可与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同时存在。【病理生理】 心脏性猝死主要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它们的发生是冠状动脉血管事件、 心肌损伤、 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

4、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但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最终机制尚无定论。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是心脏性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其电生理机制是当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异常时,次级自律细胞不能承担起心脏的起搏功能,常见于病变弥漫累及心内膜下普肯耶纤维的严重心脏疾病。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所占比例较少,常由心脏破裂、 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导致。无脉性电活动 , 过去称电一机械分离 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相对少见的原因,其定义为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功能,常规方法

5、不能测出血压和脉搏。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不同患者各期表现有明显差异。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些患者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亦可无前驱表现,瞬即发生心脏骤停。终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 1 小时不等。心脏性猝死所定义的 1 小时,实质上是指终末事件期的时间在 1 小时内。由于猝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 事先

6、无预兆,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因室颤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另有少部分患者以循环衰竭发病。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心脏骤停刚发生时脑中尚存少量含氧的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由于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出现二便失禁。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心脏骤停发生后 ,大部分患者将在 46 分钟内开始发

7、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成功后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其他常见原因有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及心律失常复发等。【心脏骤停的处理】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 5%60%之间。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一识别心脏骤停当患者意外发生意识丧失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的反应,观察皮肤颜色, 有无呼吸运动,可以拍打或摇动患

8、者,并大声问“你还好吗?” 。如判断患者无反应时,应立即开始初级心肺复苏,并以最短时间判断有无脉搏 10 秒钟内完成。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二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打电话或呼叫他人打电话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EMS。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basic 1ife support,BLS,一旦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其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被简称为 ABC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 三步曲。首先应该保持正确的体位,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在患者的一侧进行复苏。1.开通气

9、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 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 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应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患者义齿松动应取下。2.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 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应超过 10 秒。首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续吹气时间 1 秒以上,保证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起伏。无论是否有胸廓起伏,两次人工通气后应该立即胸外按压。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

10、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口对口、 口对鼻或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口对口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施救者呼出气体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但首先要确保气道通畅。术者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拇指与示指捏住患者鼻孔 ,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 1 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图 3?4?1。施救者实施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 30:2,交替进行。上述通气方式只是临时性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 ,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3.胸外按压是建立

11、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胸外按压时,血流产生的原理比较复杂,主要是基于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通过胸外按压可以使胸内压力升高和直接按压心脏而维持一定的血液流动,配合人工呼吸可为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含氧的血流,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人工胸外按压时,患者应仰卧平躺于硬质平面,救助者跪在其旁。若胸外按压在床上进行,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胸外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保证手掌用力在胸骨上,避免发生肋骨骨折,不要按压剑突。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胸骨的幅度为

12、大约 35cm,按压后使胸廓恢复原来位置,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图 3?4?2。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 100 次/分。在胸外按压中应努力减少中断,尽量不超过 10 秒钟,除外一些特殊操作,如建立人工气道或者进行除颤。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不推荐进行胸前叩击,有可能使心律恶化,如使 VT 加快,VT 转为 VF,或转为完全性心脏阻滞,或引起心脏停搏。4.除颤心脏体外电除颤是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 使得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 ,终止导致心律失常的

13、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 ,从而恢复窦性心律。由于室颤是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 EMS 到达之前,进行一段时间 CPR 例如 5 个循环或者大约 2 分钟后。如果具备 AED 自动电除颤仪,应该联合应用 CPR 和 AED。由于 AED 便于携带、容易操作,能自动识别心电图并提示进行除颤,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四高级心肺复苏即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lapport,A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 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 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

14、恢复的循环。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等必须持续监测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如动脉血气分析、动脉压、中心动脉压、肺动脉压等。1.通气与氧供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没有恢复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充分通气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予吸入氧浓度 100%。院外患者通常用面罩、简易球囊维持通气,医院内的患者常用呼吸机,潮气量为 67ml/kg 或 500600ml,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2.电除颤、复律与起搏治疗: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及时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虽可部分维持心脑功能,但极少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而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

15、步。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 1 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 7%10%。心脏停搏与无脉电活动电除颤均无益。除颤电极的位置:放在患者裸胸的胸骨外缘前外侧部。右侧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左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其他位置还有左右外侧旁线处的下胸壁,或者左电极放在标准位置,其他电极放在左右背部上方。如采用双向波电除颤可以选择 150200J, 如使用单项波电除颤应选择 360J。一次电击无效应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 个周期的 CRP 后约 2 分钟再次分析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表 3?4?1。心脏骤停后电除颤的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电

16、除颤虽然列为高级复苏的手段,但如有条件应越早进行越好,并不拘泥于复苏的阶段,提倡在初级心肺复苏中即行电复律治疗。起搏治疗:对心搏停止患者不推荐使用起搏治疗,而对有症状心动过缓患者则考虑起搏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尤其是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在希氏束以下时,则应该立即施行起搏治疗。如果患者对经皮起搏没有反应,则需要进行经静脉起搏治疗。3.药物治疗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尽早开通静脉通道。周围静脉通常选用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手部或下肢静脉效果较差尽量不用。中心静脉可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如果静脉穿刺无法完成,某些复苏药物可经气管给予。肾上腺素是 CPR 的首选药物。可用于电击无效的室颤及无脉室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常规给药方法是静脉推注 1mg,每 35 分钟重复 1 次, 可逐渐增加剂量至 5mg。血管升压素与肾上腺素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