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科学的产生有两个重要条件:1、要认为自然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自然是神圣的工作,而且相信科学实验的手段。2、科学家们可以互相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的成果被记录下来并被公众所了解,从而使后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出更大的成就。中国古代没有这两的条件,主要是因为:1、儒学的压制。2、工匠地位的低下。李约瑟难题只是一个伪问题吗?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时间处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现代才落后于西方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观照近现代科学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所
2、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当然伪问题也可以有启发意义。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处世界领先的图景,相当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 中国“领先”又从何说起呢?这就好比一个人向东走,一个人向南走,你不能说向南走的人是落后还是领先向东走的人只有两个人在同一条路上,并且向同一个方向走,才会有领先和落后之分。宗教在近代科学革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三讲)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科学的认识方法 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科学可以转化为 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
3、发展;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则阻碍社会变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清楚地证明,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与宗教神学作斗争,并不断清除上帝作用的过程。近现代资产阶级要利用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又要利用上帝的超自然神力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既需要科学,又需要宗教,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宗教一方面阻碍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加速了快速发展。宗教对科学的迫害众所周知,然而科学却并未因此而停止,烧死布鲁诺的熊熊烈火点燃了科学这座火山,而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使宗教的十字架化为灰烬。宗教的压制反而加速了科学的传播与发展,这是宗教审判者们所始料不及的,这就是所谓“否定性放大”。否定性放
4、大的发生需有以下条件:包容者(宗教)需要把被包容者(科学)牢牢置于 自己的控制之下,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同时,包容者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这样,科学, 如地心说和日心说必然随着包容者的或扬或抑而为社会所知,这正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否定性放大作用唯有发生于宗教本身式微之时。在其强盛的情况下,任何反叛一概予以扼杀,根本谈不上什么“放大”。有两组例子可以说明。其一,两个培根,即罗吉尔培根和弗朗西斯培根。两位培根所宣扬的学说相似,但罗吉尔培根生活在宗教依然强盛的时期,在狱中度过余生,是一部悲剧;后一个培根则生活于宗教衰颓之时,成了一部喜剧。其二,在中国的文革兴起之时,张志新已在很大程度上看清其本
5、质,被残忍地割喉而死;到 1976 年人们悼念周总理之时,文革已走入末途,迫害演变为四五运动。还有其他条件。由此可见,不是科学推翻了宗教,相反,是宗教的衰落为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可乘之机。当然,科学随后的兴起加速了宗教的衰退。说到底,与其说是“推翻” ,不如说,科学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宗教由一统天下向其本来位置回归,这一点对于科学和宗教自身都是好事, 对于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都是好事。)假说检验为什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答:(1)在科学假说的检验本身,确定其价值的检验环节、方法很多,检验过程也很复杂。对假说的检验一般分为逻辑检验和实践。(2) 假说检验的复杂性,可以从历史上科学哲学界关于科学理论证明的争论
6、中窥见一斑。(3)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导致实践检验过程的复杂性。例如:是否存在判决性实验也存在争论(案例分析)。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和推理,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假说的特点:科学性、假定性、多样性。科学假说的提出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原则是:解释性原则、相容性原则、可检验性原则、简单性原则。以判决性实验为例,在对立的两个假说之间,设计一个或一组观测或实验来证实哪一个具备预见性,或者更确切地说,证实哪一个不具备预见性。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 如果从一个假说作出的推断(预见)跟另一个假说作出的推断(预见)相
7、抵触,实验结果支持其中的一个推断而否定另一个推断,那末就可以认为该实验在两个对立的假说中作出判决, 其中一个便转化为理论。判决性实验可以指望来作为推翻某一种假说的手段,但不能指望 推翻一个假说同时就能完全证明与之对立的另一个假说。巴斯德的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的 假说,但并没有成为生命永恒假说的证明。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人文精神是一种
8、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如果还能谈科学的话,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又是人文精神?(第六讲)应该废除中医吗?为什么?人体有着强大的、完美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人类历经漫长的进化之后所凝聚的精髓,是任何药物都替代不了的。“不去破坏人体这种本能的、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 是维护健康的最高法则!如果用科技的方法去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调节能力,那么, 只能说手段是先进的,后果是严重的,本质是愚蠢的
9、。而且,手段越先进,后果就严重, 本质上就越愚蠢!也许,很多成果都是科学的,但科学的成果如果不能恰当运用,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也就不科学了!而中医一开始就与哲学融为一体,用哲学指导“医学”,所以,它才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曾有人言:人定胜天!将荒山、湿地都改为良田, 结果,水土流失,山洪泛滥,沙尘四起,于是,如今又忙着退耕还林。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相依共存,尊循着天然而完美规律及法则。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改造自然,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惩罚。中医顺于天道,法于自然,从不强行改变什么。所为者,在于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与状态,是一门合乎“道”的大学问。(1) 医学发展的阶段性,这是时间上的多元性。处
10、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医学有着不同的特征, 古代医学带有经验色彩和自然哲学特征,中西医学概莫能外。从两种医学的典定性著作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便可看出古代医学“基本上处于现象的描述、经验 的总结和猜测性思辨阶段”,。近代以来,西医学脱离了自然哲学母体的怀抱,走上了实验科学的发展道路,用解剖、实验、分析、定量等还原的方法来研究人体、治疗疾病, 从而形成了机械论生命观和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在不断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综合, 又重新强调了人体的整体性、有机性和动态性,并力图克服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用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认识人体,治疗疾病。可见,医学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医学 不可能是医学发展
11、的终结和惟一形态,它只是医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罢了,未来医学又将会 有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性质。因此,如果把医学某一阶段的特征当作医学的惟一特征,当作 衡量一切医学形态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2) 医学的民族性,这是医学文化多元性的表现。不同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科学传统。中西医学分别诞生于各自不同的文化土壤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中西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范导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医学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而且制约着医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可以这么说,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本质上是中西不同文化模式的结果。尽管其他自然科学近代以来消
12、解了民族性,成了“世界性科学”,但医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医学性质的特殊性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些民族医学,这些民族医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然发挥着现代医学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用一种医学去取代另一个, 改造另一个,那就意味着取消了不同民族对这个世界不同的认识,取消了另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否认了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用现代医学来取代中医,实际上是“西方科学中心主义”在医学领域的表现。(3) 医学认识的相对性,这是医学认识多元性的表现。医学是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和控制,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形式和任何阶段的医学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及疾病某一方面、某一层次规律的认识,它不
13、可能终极人体和疾病所有层次及其规律。中西医学尽管面对同样的人体和疾病,但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医学范式,它们从各自不同的层面上总结出了不同的医学理论,并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两种医学范式具有较大程度的“不可通约性”。两种认识都具有相对性,都有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所以不能简单绝对地用优劣、高低、先进与落后等价值标准加以评价。尽管现代医学采用实证的方法,已经揭开了人体许多奥秘,并成为当代医学的主流。但现代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在应付心身疾病和现代文明病方面,在解释心理精神现象方面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都表明现代医学需要完善和补充,而中医学在这些方面恰好可以弥补现代
14、医学之不足。显然,试图用现代医学代替中医学,实际上是取消了医学认识的相对性,取消了中医学的现代价值。(4) 医学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还是在价值观念、成功标准上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它不仅是探索人体和疾病的真理性认识,同时也是一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甚至还是一种具有鲜明人道主义色彩的“仁术”医学是科学、技术和仁术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医学的评价标准不应是一元的,而应是多元的。评价医学不仅要从客观性、真理性方面去界定,也要从实用性、有效性方面去衡量,乃至要从人文性、人道性方面去评判。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第八讲)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基本任务不同。科学是探索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属于认识世界,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依据科学规律,按照人们制定的技术目的,改造和控制世界,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属于变革自然的范畴, 主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