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5、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6、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 、 、 、 四个方面加以阐述。7、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 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和 。8、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 与 ,把每堂课教
2、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 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9、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 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10、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 的能力、 的能力。11.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 与 相结合的方式。1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 与 的统一,应体现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3、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 ,注重培养学生的 与 。14、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 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和 。15、
3、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 、 、 。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6、课标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哪些建议?17、 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18、 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9、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包括哪些?20、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1、如何理解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标检测题(二)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D 2、A 3、 A 4、 C 5、 D二、 填
4、空题6、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7、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8、生长点、延伸点、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9、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0、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1、定性、定量12、教师教 学生学 以人为本 13、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14、认知发展水平 已有的经验 启发式 因材施教 15、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2)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3)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4)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5)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6)教材编写要体现
5、可读性17、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1)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2)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3)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18、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设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3)设法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4)大力提倡合作学习。(5)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6)教学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7)创造性地使用教材。(8)积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9)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10)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19、对学生进
6、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包括哪些?(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3)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的评价。(5)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20、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是什么?(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答案仅供参考)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
7、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2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
8、案仅供参考,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教学实例)(1)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2)体验生活,在生活实例中启蒙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
9、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3)活动激智慧,在活动中发展数感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又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并自我建构数学知识过程的活动,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等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4)“以人为本”, 在估算中增强数感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5) 综合运用,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