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庄子以崇高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性。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 作,具有朴素的美感。音乐摆脱礼的束缚,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本性。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人籁(人为的乐音)、地籁(风吹草动的声音)、天籁(完全自然的音响),这种音乐听不闻其声,视之不风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
2、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
3、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编辑本段忠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编辑本段孝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
4、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编辑本段悌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
5、己的命运。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道家思想精髓,1“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3“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4“无为而治”社会生态观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
7、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以因循为用“因循”之意,可以从消极方面去理解它,也可以从积极方面去发挥它.注重事物的变化,强调随感而应、与时变化。这一点是由上述以物为法,缘理而动的思想中合理地引申出来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描述道家以因循为用的具体特征时说: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道家强调因时为业、时变是守,是与他们尊重事物客观法则的精神一致的。,道家的音樂美學觀,道家反對儒家強調音樂社會性及政治的作用。道家的音樂美學是從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思想發
8、展出來的,與儒家的積極入世的思想相比,道家是採取消極避世的思想。因此,道家講求順應自然,反對人為加於自然的各種作為,強調真正的美是渾沌天成,是自然的,是不需人為的。如莊子曾謂:無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及強調美、真的一致性。老子亦曾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因此,老子在審美觀大約有排斥情感的無為好靜。反對浮華的見素抱樸。反技巧,反功利的絕巧棄利。(註一)-。此外,莊子也認為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天道。道家就是以這種自然無為為最美的尺度來衡量一切審美活動。,道家將音樂分成三類:一、人籟 二、地籟 三、天籟其中天籟亦即天樂
9、,道家認為只有一種音樂有價值,也是天下最美的音樂,稱之為天樂。莊子說: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但其實並不反對音樂的存在,它所反對的是人為了人格修養或政治道德教化的目的,所產生的種種禮樂,認為這種音樂會使人喪失原有的自然本性,而產生種種異化。反之,如果音樂能合乎人自然純真的本性,契合於自然無為、樸實虛靜的宇宙觀,也是道家所贊同的,這也就是法天貴真的審美觀。此時音樂美的表現是純真不偽飾,體現自然而不造作,合乎道法自然的本質。,音声相和,老子二章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
10、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文中提到的“音声相和”,“音”是指艺术加工过的声音,而“声”是指未经加工的自然之声。通常,人们认为前者是和谐、是美。相对而言,后者不和谐,是丑。老子认为美丑不仅相反而且相成并互为转化,把音声与美恶,善与不善相比,实际是以事物的相对性来说明自然无为的绝对性,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出自老子四十一章,大音的“音”,按老子原意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老子把“道”叫做“大”。“大”作为老子重要的哲学和美学范畴之一,一方面指“道”本身,它无边无际,无所不包,另一方面又指“道”高于一切的地位和显现。所以符合道的“大音”也就是先于一切声音的声音,即最本原的
11、声音之道,或说“天籁之音”。“希声”就是听不到声音,但听不到并非没有声音,而只是“无”,即“无声”。这个“无”不是虚无主义的“无”,而是有中之“无”,它虽听不见,但声音却能短能长,能柔能刚。老庄学派认为,希声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与有声的演奏终究要终止不同,希声可以无时间性地永恒存在,即有声是音乐的表象,无声才是音乐的本体。,道家经典语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反者道之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知仁者智,自知者明。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涤初玄览:视其所
12、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属于老子整个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其中灌注着原始美、自然美、纯朴美和辨证美等特有的品质和特色,成为中华文明之初美学理论的精髓。中国的音乐美学从一开始就带有生命哲学的意味,以气息的变化来观乐,通过有来表现无,贵虚重无。这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即“大音希声”的极致美感所在。道家超自然、超功利、超局限性的思想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音乐美学思想和演奏艺术的最高境界忘我的境界庄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以其深刻的自然至道影响后世.法天贵真,是庄子对天籁的最好阐释;至乐无乐以一种超越的姿态挑战了传统的孔儒礼乐;庄子所谓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又以天乐
13、之平和追求自然至道,自然5平和相互生发.,对庄子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评价,庄子与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的。汉代的“黄老无为”“黄老”思想源于老庄,在西汉影响最广,董仲舒等人是老庄思想的代言人。庄子一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定为“天下奇书”;当代的学者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庄子)的影响之下发展。”此外,庄子在养生、长寿等方面,提出的“心斋”“坐忘”之法,他的这些理论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后世道教的养生功法。,儒家和道家的音乐思想,儒家和道家的音乐思想是我国音乐美学的两大派别,到魏晋时期代表新道家的玄学产生,以嵇康为代表的玄学家在音乐方面又有独到的见解。从音乐
14、的本体看,儒家重人轻自然,嵇康看重自然但不否认人的因素;从音乐功用上看,儒家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通过人和达到政和,嵇康看重音乐的养生功用,由自然之和达到人性之和;在论述声有无哀乐的问题上,儒家仍看重人的主观因素,嵇康看重自然的客观因素。美学是一门抽象的理论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音乐美学是美学理论在音乐上的阐述,主要研究音乐产生、创作、审美等的规律问题。音乐美学对音乐的创作、表演、教育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认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有着浓厚的音乐文化,但我国对本民族的音乐美学研究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美学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儒家和道家的音乐思想是我国音乐美学的两大派别,到魏晋时期代表新道家的玄学产生,以嵇康为代表的玄学家在音乐方面又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儒家乐派和嵇康音乐思想的异同,即音乐的本体、功用和声有无哀乐问题。,道家思想影响深远,道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儒家。虽然玄学思潮过后,道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已不复存在,但它对统治者、知识分子和下层社会却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对统治者而言,道家黄老术是他们治国的秘技之一。在许多有作为的皇帝身上,都可以看到黄老思想的影子,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都曾专门给道德经作注,虽然他们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